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54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2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5~78岁,平均68岁。入科时昏迷5例,昏睡5例,嗜睡7例,神志清楚3例。入科时患侧肌力0级10例,1级10列。
术前护理:①常规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入科时患侧肌力分级,目的是评价术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做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时为其翻身,予以气垫床减压。入科后护理人员每2小时为患者变换体位1次,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术前血压降到160/90mmHg,以防穿刺后出血,影响手术效果。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用药后监测血压情况。②病室:置专门抢救室(单人间)。③患者:剃除手术视野范围的头发,清洁干净。④物品:急救车、吸引器、吸痰盘各1个、心电监护仪1台、手术衣1套。
术后护理: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留置导尿者应保持导尿管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导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本组2例2次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再次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应迟钝,伴有意识障碍,为颅内高压,脑疝先兆,护理人员发现及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患者因治疗及时,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如术前已有脑疝者,术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则为脑疝消失,患者预后好。对于体温高达39℃以上,躯干温度高,不出汗,肢体温度不高,用解热镇痛剂降温效果不佳时,一般为中枢性高热,除戴冰帽外,可在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大动脉处冰敷及温水擦浴。在物理降温过程中,每30分钟测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降温效果。本组均有明显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高,术后血压高者适当应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脑出血前原有的水平,但降压不可过快,过低。应用药物降压时,每30分钟测1次血压并调整床头,血压过高时可抬高床头30°~45°,如血压下降过低,则将床头降低[1]。
引流术后护理:术后开放穿刺引流袋,引流管的高度在穿刺点以下,固定在床边,保持低位引流,引流袋顶端高于穿刺点15cm,以调控血压,避免产生低颅压,保持穿刺引流通畅,防止颅内感染。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和护理时,应动作轻柔、缓慢,患者头部活动幅度不可过大,并固定好穿刺针,暂夹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及引流管脱落。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打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穿刺针敷料干燥无污染,一般更换1次/日,以预防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及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进行各项治疗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饮食护理:清醒患者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术后一般禁食1~2天,长期昏迷患者待3天后,肠鸣音恢复时可采用鼻饲流食。为防止鼻饲后饭食反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并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将床头抬高30°持续2小时,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反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禁食。拔管时要注入少量气体,以免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2]。当吞咽反射恢复后,开始练习用勺喂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可进半流食,普食。
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护士为患者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2次/日,20分钟/次,先从活动一个小关节开始,再活动另一个关节,直至能够全方位被动屈伸运动。对处于恢复期患者,鼓励其进行早期活动,可先坐床边,再坐轮椅,最后站立和行走。对于昏迷患者可增加针灸、推拿,以缓解肌肉痉挛、调节神经反射、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出院患者由责任护士给予肢体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方案1份,并附护患亲情卡1张,卡上有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的电话号码,方便患者随时联络。责任护士电话随访3个月进行护理指导,以督促患者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结 果
出院时肌力4级12例,8例步行出院。
讨 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手术不切割神经,无需缝合头皮,仅受到一次性3mm直径的点状穿刺损伤。对患者全身干扰很小,不加重原有损害,我们经过术前的护理评估,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出院后的护理指导,患者恢复快,费用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卢美兰.优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3(3):13-14.
2 张微微.脑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内科治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5):233.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2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5~78岁,平均68岁。入科时昏迷5例,昏睡5例,嗜睡7例,神志清楚3例。入科时患侧肌力0级10例,1级10列。
术前护理:①常规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入科时患侧肌力分级,目的是评价术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做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时为其翻身,予以气垫床减压。入科后护理人员每2小时为患者变换体位1次,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术前血压降到160/90mmHg,以防穿刺后出血,影响手术效果。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用药后监测血压情况。②病室:置专门抢救室(单人间)。③患者:剃除手术视野范围的头发,清洁干净。④物品:急救车、吸引器、吸痰盘各1个、心电监护仪1台、手术衣1套。
术后护理: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留置导尿者应保持导尿管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导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本组2例2次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再次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应迟钝,伴有意识障碍,为颅内高压,脑疝先兆,护理人员发现及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患者因治疗及时,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如术前已有脑疝者,术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则为脑疝消失,患者预后好。对于体温高达39℃以上,躯干温度高,不出汗,肢体温度不高,用解热镇痛剂降温效果不佳时,一般为中枢性高热,除戴冰帽外,可在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大动脉处冰敷及温水擦浴。在物理降温过程中,每30分钟测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降温效果。本组均有明显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高,术后血压高者适当应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脑出血前原有的水平,但降压不可过快,过低。应用药物降压时,每30分钟测1次血压并调整床头,血压过高时可抬高床头30°~45°,如血压下降过低,则将床头降低[1]。
引流术后护理:术后开放穿刺引流袋,引流管的高度在穿刺点以下,固定在床边,保持低位引流,引流袋顶端高于穿刺点15cm,以调控血压,避免产生低颅压,保持穿刺引流通畅,防止颅内感染。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和护理时,应动作轻柔、缓慢,患者头部活动幅度不可过大,并固定好穿刺针,暂夹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及引流管脱落。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打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穿刺针敷料干燥无污染,一般更换1次/日,以预防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及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进行各项治疗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饮食护理:清醒患者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术后一般禁食1~2天,长期昏迷患者待3天后,肠鸣音恢复时可采用鼻饲流食。为防止鼻饲后饭食反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并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将床头抬高30°持续2小时,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反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禁食。拔管时要注入少量气体,以免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2]。当吞咽反射恢复后,开始练习用勺喂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可进半流食,普食。
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护士为患者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2次/日,20分钟/次,先从活动一个小关节开始,再活动另一个关节,直至能够全方位被动屈伸运动。对处于恢复期患者,鼓励其进行早期活动,可先坐床边,再坐轮椅,最后站立和行走。对于昏迷患者可增加针灸、推拿,以缓解肌肉痉挛、调节神经反射、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出院患者由责任护士给予肢体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方案1份,并附护患亲情卡1张,卡上有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的电话号码,方便患者随时联络。责任护士电话随访3个月进行护理指导,以督促患者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结 果
出院时肌力4级12例,8例步行出院。
讨 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手术不切割神经,无需缝合头皮,仅受到一次性3mm直径的点状穿刺损伤。对患者全身干扰很小,不加重原有损害,我们经过术前的护理评估,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出院后的护理指导,患者恢复快,费用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卢美兰.优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3(3):13-14.
2 张微微.脑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内科治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