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25周年 细说练太极拳要领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是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5周年。我们要隆重纪念这一光辉的题词,拿什么纪念老人家对太极拳的关爱呢?笔者认为,深研太极拳是最好的纪念。
   传统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等诸多流派,练法各不同,拳理只有一个。正如京剧有梅、尚(小良)、程(砚秋)、荀(慧生)等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可见不管哪派传统太极拳,必宗阴阳。阴阳是太极拳之灵魂、核心,为太极拳之根本。可惜,当今练太极拳动无阴阳者大有人在。阴阳是虚实,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动无阴阳,静无虚实,练的还是太极拳吗?
   练拳之“病”
   目前,练太极拳者形形色色,但遵道而修者并不多,而练拳者之“病”却不少见。有悖于拳理拳法的习练,先贤大师称之为“病”,并有论述。诸如身形上有三大病:缺陷、凸凹、断续,手法上有四大病:顶、偏、丢、抗。王宗岳有“双重之病”之论,陈鑫亦指出各种行拳弊病,如抽、拔、遮、架、斩、搂、搓、挂、离、拨、推、排、挡、挺、霸、腾、 、直、实、钩、挑、 、抵、滚,还有猛撞、躲闪、偷打、心贪等36病手。陈照奎大师总结出练拳50病,将双重、跪膝列入其中。当然从不规范的练拳者身上还可以找出诸多“病态”,而在拳场中,双重和跪膝现象是最常见的,甚至有的老拳家亦犯此病。
   笔者有幸领教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诸位太极大师的高超拳艺。崔毅士大师坐着发放弟子,汪永泉大师双手轻灵,挨着何处何处空,令人脚下飘浮而起。与吴图南、杨禹廷二位大师接手时,空松得令人喘气困难。大师们要我们后学练拳时,注意身子和手上不要出力,出力是病,一动就是毛病。挂力为病,不如不练;不挂力是轻灵,轻灵则身上不僵。挂力是僵,何必僵着身子带病习练呢?因此练太极拳要认真理解,一定要循规、遵道而修,否则将空耗精力,一事无成。
   遵道而修
   修炼太极拳,阴阳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还须注意松空、虚实、动静开合、举动轻灵、松肩垂肘、松空腰胯、展指舒腕、空手轻扶、脚平松趾、以意行功、安舒中正、不用劲力、手脚结合、上下相随、内外六合、溜臀裹裆、虚实渐变等。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之瑰宝,要在拳理拳法的规范下,动分阴阳,举动轻灵,用意行拳,不能用劲力行功,否则难以功成,练拳十年二十载也找不到感觉。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清静为天下正。”又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意思是,有些人放着大道不走,专爱走小道找捷径。太极拳是严谨科学的拳种,并无捷径好走。王宗岳也指出:“斯技旁门甚多。”有的习拳者,入门时便练错了,结果一错再错,拳没练成,弄一身“太极病”。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贪多求快、玩花架子,而要一招一式,静静地习练,“静胜躁”。动遵太极拳理,在阴阳变动中,将松空、虚实、举动轻灵等要领溶在拳式之中,久之,身上退去本力,太极功夫渐渐上身。单操、站桩仅仅是辅助功法,因为太极拳套路循弧线运动,单操和桩功里没有弧线,难以功成。
   动分阴阳
   人体本是太极之体,故拳之根本是阴阳变化。盘拳首要在阴阳变化中,舍此别无出路。关于阴阳,各流派解释不同,有人认为,屈为阴,伸为阳;退为阴,进为阳。也有人认为,静为阴,动为阳;实为阴、虚为阳。笔者认为,对待阴阳不能单从拳形而论,应以内功变化为准,如“阴阳相济”就不能简单的以屈伸论阴阳。
   阴阳又如何定论呢?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定论如下:阳为有、为显、为合、为实……阴为隐、为开、为虚、为松、为柔、为空、为无。在行拳习练中,阴阳处于比较平衡的态势,拳论云:“变转虚实须留意。”如此训练,久则阴阳变转运行自如,功夫自然显现。
   上下相随
   明白阴阳变化,遵拳理修炼太极拳,当属中乘功夫。正如拳论《打手歌》中所言:“上下相随人难进。”杨禹廷大师将“上下相随”称为“手脚结合”,易懂好记。“手脚结合”看似容易,实则精深。笔者在多年修炼中,欲解决“手脚结合”,摸索出一套易学易练的功法,即“手脚互引法”。欲“手脚互引”,首要明白阴阳变转,具体方法如下:在阴阳变转、阴阳起止点熟练后,操作手脚互引要方便得多。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阴动的止点是阳动的起点。这种手脚互引,是在刹那间完成的。
   手脚互引拳法,在推手、技击方面有何实用价值呢?有经验的练家有“丹田发力”和“夹脊发劲”的说法,但这两种发力法并不是上乘功法。因为丹田和夹脊之力来源于自己,自身发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遇到功夫高深的大师,丹田、夹脊力会大打折扣。而上下相随的手脚结合所产生的力,是无穷尽且难以阻挡的。《打手歌》云:“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上下相随是修大道,是练家的必修课,是通向上乘功法在身上自然显现的太极功夫。
   立柱重心
   从传统太极拳大师晚年的拳照中可以看到,吴式太极拳家吴图南、杨禹廷、吴英华、马岳梁以及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等几位大师的推手步幅都不大,仅一肩宽。从这种步幅,阴阳变转灵活。而杨禹廷大师提出科学的立柱式身形,即单腿重心拳法。
   立柱式重心,是重心脚、尾闾、头顶在一条线上,运用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中定等八门五步方位,十分自如灵活,站住中定,照顾四面八方,是上乘身形,与对方较技,可立于不败之地。前文笔者也着重强调,双重有悖拳理拳法,双重为病。陈照奎先生认为双重、跪膝为病,他大声疾呼,身体力行,改变传统拳法中的不合理练法。
   立柱式单腿重心是科学的拳法,符合先贤“其根在脚”、“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拳论。如果每一位传统太极拳练家都能体验到单腿重心之真谛,提升太极拳整体水平的时日不会太久远。关于立柱式身形单腿重心,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有详述。□
其他文献
特别说明,本拳谱原为“正宗少林拳经”之内容,乃本人在1992年无意所得,仔细一翻,此发黄手抄本竟是“乾隆四十九年”之物。因本人对文言文研究不深,故苦研十年悟之甚少,今特奉献给武林同道,以示无私之怀。  歌诀:百拳之法,以眼为纲;反侧前后,求察阴阳。浑身着力,脚跟乃强;起伏进出,得先者王;拳无寸隔,沾衣便亡;腰无少主,巧终狈狼;如钉如矢,紧倚门墙。自顶至足,节转轮防;接应变换,无仇为良;八锋不挠,随
期刊
泰拳出腿讲究劲力,集全身力量于一点,全力踢出,由于泰拳踢击多为弧形发力,符合力学原理,故威力极大。日本人曾测试过泰拳踢击的力量,一般泰拳手出腿的力量均为重拳的五倍,出腿最重者,一腿可达500公斤,极为骇人。截拳道中的侧踢迅疾无比,与泰拳的横扫腿相比,速度更快,但威力却略逊一筹,泰拳横扫腿之凌厉可见一斑。  泰拳腿法的另一可怕之处是攻击的连续性,若一击不中,后续攻击接二连三,对手如躲闪不及,就算勉强
期刊
问:经常在《精武》上看到戚继光的名字,今年第一期《射天狼》导言中又提到他与俞大猷二人,请简要介绍一下二人的事迹。   答:戚继光(1528年~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代后期的抗倭名将。他身经百战,为保卫我国东南沿海和北部边疆,功绩卓著,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他在长期的卫国战争实践中,改革明代陈腐的兵制,创新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著作。   戚继
期刊
拳击自1904年以来就一直被奥运会列为正式竞赛项目,我国从1986年起开始恢复拳击运动,为尽快提高我国拳击运动水平,拳击界人士辛勤耕耘着。然而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拳击之路呢?本文将介绍的这位爱国拳击家,他的拳击技法,值得人们深思。   翻开我国近代著名拳击家周士彬教授所著《现代拳击》一书,其中一段写道:“1930年,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馆和后来成立的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都把拳击作为必修科
期刊
力量,是散打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散打运动的始终。从散打运动角度来讲,没有力量的打击,对对手就没有威胁,取胜的机会就不大。所谓力量,即指肌肉在紧张状态下(长度不变)或收缩状态下(长度缩短)所表现出力效应的能力。简单地说,力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静力性的,一种是动力性的。散打是对抗性、冲击性很强的运动,所需要的力量多是动力性力量。那么,如何在本身条件下使力量尽其最大的效用呢?我想,散
期刊
古功咏春拳单推手与太极拳单推手在技法与用劲发力方面基本相同,是本派必修的对拆训练。通过单推手练习,可培养内气荡涤荡不息,浑圆全身,达于手足,而灵变为能接、能制、能跟、能击、能放、能擒、能摔和反制击的内劲;通过单推手,可练就手、身、步的自然反应。单推对拆有静步之筑基对拆,有转身的借力打力对拆、进退步的自由手对拆和四两拨千斤的引进落空之技法。手的用劲有:桥手之 缠劲、掌之粘摊劲、铡制劲、摄伏引劲及合
期刊
接上期  五、戳指功   中指伸直,食指微屈紧扣中指第二指节上,小指与无名指屈于掌心,拇指扣于无名指上,状似剑诀,但不同于剑诀,为杵指图13。   以中指向沙袋、墙壁、桌椅、厚纸等物点刺,可一次数十下,也可一次数下,但须经常点剌,不拘地点与时间,平时反复练习,坚持不懈,自能练成,使指尖硬如铁杵。   点剌硬物时,注意食指要扣紧中指,既加强指力,又保护中指关节。同时攒指运气,由轻到重,逐渐增
期刊
八极拳不但有丰富的套路,而且有巧妙的技击,甚至可以说技击是八极拳的“灵魂”,是支撑八极拳发展的支柱。笔者从秘传的技击术中选出二十几个实用招法,供广大读者学习,以提高搏击的水平。攻防练习需要由两个人配合进行,本文图中穿蓝衣者为甲,穿白者为乙。    一、提胯打    乙左手击甲,甲迅速下蹲让过,同时用右手看住乙的左手,右腿直接向乙裆跨进并向前拥身,利用腰胯挤靠的撞击力,使乙失去平衡,身体向后摔倒(图
期刊
二人追踪至旷野处,青阳子和单飞燕已踪影皆无。  脚步一止,罗龙文四下望了望,缓缓来到一野坟孤冢前,身躯斜倚在白杨树下,左足踏在墓碑上,道:“咱们先在这里呆一会。”   汪五峰淡淡道:“你是不是想谈那场大富贵?”   罗龙文笑道:“你可真聪明。”法不传六耳,漫漫旷野一览无余,可真是谈秘事的好地方。   汪五峰冷冷道:“严氏父子送我这场富贵,恐怕也没安什么好心!”   罗龙文慢条斯理地道:“别人什么心
期刊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各拳种拳理、拳义虽相通,但各具特色,孕育了中华武术的多彩多姿,各门派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的武道文化体系。  张作玉,徐州人,自幼拜当地拳师习武,后师兄弟三人同时考入河南国术馆任教,因曾教过国民军,被人尊称“张教官”。动荡时期,张到江苏镇江,以教拳授徒为业。张先生曾师从天津的马方侯老师,因马师在当地无人匹敌,故人称“扫地王”。张后结识镇江陈建侯并拜其为师,陈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