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救治,B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B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PT、APTT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多发伤救治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损伤控制;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
外科多发伤作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性外科创伤病症,若不及时进行救治,甚至会导致患者功能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预防患者救治无效死亡,还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本研究以多发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不同的救治措施,分析适合临床应用的急救方案,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治疗多发伤的82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41例。A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0~67(37.2±4.3)岁;坠落摔伤8例,交通事故23例,挤压伤10例;B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20~69(37.6±4.2)岁;坠落摔伤10例,交通事故21例,挤压伤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纳入对象均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审核,且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合并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不接受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一期手术为创伤修复,术后继续进行抗休克、防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B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一期手术以止血和抗感染为主。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以在72h内实施二期手术。具体的手术内容如下:(1)腹腔外伤:胃肠穿孔可快速修补,采用荷包缝合包埋;肝损伤者可采用结扎或填塞的方式进行救治;大血管损伤者可进行手术修复,病情严重者可先采取插管处理;胰腺损伤者可切除胰十二指肠或闭锁胰管;脾损伤者可切除脾脏。(2)严重性胸外伤:先止血,再抗感染,并采取一期手术,快速关闭胸腔。(3)颅脑外伤:若患者合并有腦疝,需立即实施颅脑钻孔减压术清除血肿。(4)四肢、脊柱骨折:先固定,再采取椎板减压术,合并大血管破裂者,可采取血管修补术和吻合处理,血管修补无效者,可先插管,再在72h内实施二期手术,(5)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立即进行血管缝合和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乳酸、凝血酶原(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恢复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计量数据用(%)与( )表示,用 2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B组体温、乳酸、PT与APTT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比较
B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外科多发伤属于常见的急诊外科创伤性疾病,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如坠落、交通事故、挤压伤等。通常情况下,外科多发伤多合并有失血严重、多器官损伤等症状,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1]。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还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作为操作简便、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被广泛用于多发伤、大出血、严重外伤等救治中。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分期手术的时间。早期手术主要内容为控制出血量,抗感染。短时间内可进行剖腹检查,感染控制效果和血流指标稳定后,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患者正常的体温,再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2]。本次研究通过对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结果显示患者的体温、乳酸、凝血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采取常规救治措施的A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病死率则低于A组,表明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救治,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红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价值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4):483-484.
[2]倪华彦.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61-62.
关键词:损伤控制;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
外科多发伤作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性外科创伤病症,若不及时进行救治,甚至会导致患者功能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预防患者救治无效死亡,还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本研究以多发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不同的救治措施,分析适合临床应用的急救方案,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治疗多发伤的82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41例。A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0~67(37.2±4.3)岁;坠落摔伤8例,交通事故23例,挤压伤10例;B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20~69(37.6±4.2)岁;坠落摔伤10例,交通事故21例,挤压伤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纳入对象均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审核,且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合并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不接受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一期手术为创伤修复,术后继续进行抗休克、防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B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一期手术以止血和抗感染为主。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以在72h内实施二期手术。具体的手术内容如下:(1)腹腔外伤:胃肠穿孔可快速修补,采用荷包缝合包埋;肝损伤者可采用结扎或填塞的方式进行救治;大血管损伤者可进行手术修复,病情严重者可先采取插管处理;胰腺损伤者可切除胰十二指肠或闭锁胰管;脾损伤者可切除脾脏。(2)严重性胸外伤:先止血,再抗感染,并采取一期手术,快速关闭胸腔。(3)颅脑外伤:若患者合并有腦疝,需立即实施颅脑钻孔减压术清除血肿。(4)四肢、脊柱骨折:先固定,再采取椎板减压术,合并大血管破裂者,可采取血管修补术和吻合处理,血管修补无效者,可先插管,再在72h内实施二期手术,(5)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立即进行血管缝合和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乳酸、凝血酶原(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恢复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计量数据用(%)与( )表示,用 2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B组体温、乳酸、PT与APTT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比较
B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外科多发伤属于常见的急诊外科创伤性疾病,导致患者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如坠落、交通事故、挤压伤等。通常情况下,外科多发伤多合并有失血严重、多器官损伤等症状,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1]。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还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作为操作简便、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被广泛用于多发伤、大出血、严重外伤等救治中。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分期手术的时间。早期手术主要内容为控制出血量,抗感染。短时间内可进行剖腹检查,感染控制效果和血流指标稳定后,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患者正常的体温,再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2]。本次研究通过对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结果显示患者的体温、乳酸、凝血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采取常规救治措施的A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病死率则低于A组,表明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救治,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红娟.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价值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4):483-484.
[2]倪华彦.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