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是,我国零售业仍然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盲目并购扩张等问题……
我国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预计到2010年连锁商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上。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是,我国零售业仍然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盲目并购扩张等问题。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我国零售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必须要在全面分析市场,明确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体现企业的独特和不同。但是一些大中型零售商业往往以高档精、中档全、低档保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策略希望占领整个市场,覆盖所有层面和层次的顾客需求,但最终结果是:哪层的顾客也没留住。
营销观念落后。我国目前的零售业,多数采取的是打折促销、清仓甩卖、买一赠一等赠礼券、赠礼品的促销方式,这些都是营销方式简单粗陋的表现。商家自以为的让利活动其实已经被消费者厌倦,甚至诚信度也遭到怀疑,造成价值链终端的不良发展。
物流配送中心不规范。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率仅达到30%。配送的不规范将使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业态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调,反映出零售业态布局紊乱、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等现实问题,由此决定了新型业态比例低,呈小型化趋势,经营方式陈旧,管理方式落后,使小型零售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管理方式单一。目前零售业还缺乏现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管理水平较低,员工缺乏培训,整个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管理上缺乏一贯性,服务上缺乏一致性,企业也就缺乏相应的形成差别化的有效措施。业态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各业态的优势难以发挥。许多地方的连锁店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很少真正做到“统一”配送、“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大多数小型店铺可以用“小、乱、低、差”四个字来概括。
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锁定利润区,寻找目标。客户跨国零售集团以客户为思维的中心,然后确定市场定位。例如迪亚天天是专营高档次的品牌商品连锁折扣店,沃尔玛在美国被称为“穷人店”,麦德龙则定位于专业客户,如中小型零售商、酒店、餐饮业、企事业单位等。零售商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全面分析市场、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的基础上,选准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体现企业的个性和特色。
整合资源,商品组合。在跨国集团精心打造的卖场里,顾客往往会买一堆原本不需要或是没打算买的东西。这就是因为跨国零售集团把商品的种类、品种等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了合理的组合,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效益、单位时间的效率和人均的贡献率。
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转变管理理念。我国的零售业要从多方面壮大自己的实力,资金短缺是造成连锁店扩张速度缓慢、市场份额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现状,无论是仅凭商业零售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措施还是上市融资来扩大商业资本,都不是理想的方案。较好的方法是:让银行业、房地产业和零售业联姻,加快商业资本的增长速度,使“加法级”增长方式变为“几何级”增长方式。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创新,要实行动态化管理,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变化,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库存状态等;标准化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与供应商双赢的价值观,为共同利益合作;还要贴近客户,时刻掌握顾客的需求等。
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技术进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及知识覆盖面广,引起零售业管理方式与应用技术的变革,零售商必须尽早采取行动,积极网络人才,制定新的,包括品牌战略在内的竞争战略目标与计划,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应用,以利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得主动。
商业零售业加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成本的控制。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资金库存周转;运用计算机对商品购销进行管理,加快信息沟通速度;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等。科学化管理使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科学营造自有品牌。国内零售商要进行自有品牌开发时,首要关注的就是顾客的认可度,同时必须通过品质和服务建立这种认可度。零售商在定位自有品牌时,要考虑到质量、成本和价格的最优组合;既要考虑到与上游生产厂家、供应商、运输方的关系,又要考虑到下游消费者的需要和方便。必须处理好与其他品牌生产商和其它零售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有关商标、品牌设计的法规、法律的研究。当然,自有品牌战略的成功离不开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因此,它必须以大规模经营和广阔销售网络为基础。
零售商的营销本质,就在于有组织地把握、接近、影响、渗透和维持市场,为商品在流通领域建立支配力与影响力,通过零售商内部价值链各环节和产业价值链上下游,结合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共同要求进行整体协同,加速产品的生产与交易过程,零售商竞争力来自于整条价值链协同的效率,超越竞争对手,并对竞争格局与规则施加强有力的影响,赢得顾客,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预计到2010年连锁商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上。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是,我国零售业仍然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盲目并购扩张等问题。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我国零售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必须要在全面分析市场,明确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体现企业的独特和不同。但是一些大中型零售商业往往以高档精、中档全、低档保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策略希望占领整个市场,覆盖所有层面和层次的顾客需求,但最终结果是:哪层的顾客也没留住。
营销观念落后。我国目前的零售业,多数采取的是打折促销、清仓甩卖、买一赠一等赠礼券、赠礼品的促销方式,这些都是营销方式简单粗陋的表现。商家自以为的让利活动其实已经被消费者厌倦,甚至诚信度也遭到怀疑,造成价值链终端的不良发展。
物流配送中心不规范。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率仅达到30%。配送的不规范将使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业态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国城市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调,反映出零售业态布局紊乱、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等现实问题,由此决定了新型业态比例低,呈小型化趋势,经营方式陈旧,管理方式落后,使小型零售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管理方式单一。目前零售业还缺乏现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管理水平较低,员工缺乏培训,整个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管理上缺乏一贯性,服务上缺乏一致性,企业也就缺乏相应的形成差别化的有效措施。业态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各业态的优势难以发挥。许多地方的连锁店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很少真正做到“统一”配送、“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大多数小型店铺可以用“小、乱、低、差”四个字来概括。
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锁定利润区,寻找目标。客户跨国零售集团以客户为思维的中心,然后确定市场定位。例如迪亚天天是专营高档次的品牌商品连锁折扣店,沃尔玛在美国被称为“穷人店”,麦德龙则定位于专业客户,如中小型零售商、酒店、餐饮业、企事业单位等。零售商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全面分析市场、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的基础上,选准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体现企业的个性和特色。
整合资源,商品组合。在跨国集团精心打造的卖场里,顾客往往会买一堆原本不需要或是没打算买的东西。这就是因为跨国零售集团把商品的种类、品种等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了合理的组合,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效益、单位时间的效率和人均的贡献率。
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转变管理理念。我国的零售业要从多方面壮大自己的实力,资金短缺是造成连锁店扩张速度缓慢、市场份额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现状,无论是仅凭商业零售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措施还是上市融资来扩大商业资本,都不是理想的方案。较好的方法是:让银行业、房地产业和零售业联姻,加快商业资本的增长速度,使“加法级”增长方式变为“几何级”增长方式。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创新,要实行动态化管理,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变化,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库存状态等;标准化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与供应商双赢的价值观,为共同利益合作;还要贴近客户,时刻掌握顾客的需求等。
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技术进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及知识覆盖面广,引起零售业管理方式与应用技术的变革,零售商必须尽早采取行动,积极网络人才,制定新的,包括品牌战略在内的竞争战略目标与计划,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应用,以利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得主动。
商业零售业加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成本的控制。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资金库存周转;运用计算机对商品购销进行管理,加快信息沟通速度;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等。科学化管理使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科学营造自有品牌。国内零售商要进行自有品牌开发时,首要关注的就是顾客的认可度,同时必须通过品质和服务建立这种认可度。零售商在定位自有品牌时,要考虑到质量、成本和价格的最优组合;既要考虑到与上游生产厂家、供应商、运输方的关系,又要考虑到下游消费者的需要和方便。必须处理好与其他品牌生产商和其它零售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有关商标、品牌设计的法规、法律的研究。当然,自有品牌战略的成功离不开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因此,它必须以大规模经营和广阔销售网络为基础。
零售商的营销本质,就在于有组织地把握、接近、影响、渗透和维持市场,为商品在流通领域建立支配力与影响力,通过零售商内部价值链各环节和产业价值链上下游,结合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共同要求进行整体协同,加速产品的生产与交易过程,零售商竞争力来自于整条价值链协同的效率,超越竞争对手,并对竞争格局与规则施加强有力的影响,赢得顾客,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