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述:我在参与编写《中国计时仪器通史》(近现代卷)过程中,在总结我们钟表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时,总感与瑞士、日本等国同行在思维理念上存在有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还会影响到今后行业的发展。虽然这些观点可能与当前的现实相距较远,但,提出来能让大家有所思考就是目的了。
一、有关行业文化
什么是行业文化?笔者认为行业文化是从业人员多年累积沉淀下来的习惯和理念,是一种从业的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取向。行业文化是决定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钟表行业在建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已成为世界钟表生产大国。行业在努力建设钟表强国的过程中,在已经找出产品质量差距、确立了质量攻关目标并不断取得进步的时候,从更深层次探讨一下我们行业与国外先进钟表生产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或许是有意义的。
二、钟表商品的特性
最近,工业和信息产业部朱宏任总工程师在天津海鸥手表公司考察时说:“手表工业是工业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如何对待“一颗明珠”般的行业?深刻认识钟表商品的特性至关重要。
钟表制造业是高精密机械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业。行业从事生产的钟表产品是一种精密的计时仪器。不管是高档,中档还是低档的钟表产品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使用可靠性和走时准确性。钟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均不能停走,其零部组件不能自行脱落。走时精度起码要达到合格品的要求。随着档次的提高,钟表产品可具备多种功能,走时更加准确。进入高端品味的钟表,不仅是计时工具,而且具有收藏价值,具有满足消费者对“钟表艺术品”的需求,具有彰显拥有者身份的特征。由于钟表产品是计时仪器,要生产出具有这种特性的精密产品,不仅要有高精密的设备、仪器及相应的技术水平,还需要行业的精品文化作为可靠的支撑。
三、精品文化在钟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作为行业的软实力表现得无处不在,只不过由于它有独特的习以为常的存在方式而容易被忽视。试举例分析如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石英电子钟发展迅速,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迅速扩大产量,到1995年产量达到1.158亿只。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企业间开始用降低价格的办法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价格战的继续,必然要用各种办法降低产品成本,甚至于不惜牺牲质量,粗制滥造,直至消费者无法接受时,企业退出了市场。当然,价格制定的主体是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利润,扩大产量降低成本都无可非议,但,如果我们的企业管理层以精品文化的理念主导企业发展战略,走同业间产品各具特色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路线,有可能是另外的一种结果。瑞士手表业发展了二百多年,至今年产仍仅有三千多万只,他们有技术有资金,却没有在数量上迅速扩展,而是将产品做到极致完美,品牌享誉世界,价格年年上涨,利润丰厚。可以看出我们与他们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世界钟表石英化的影响下,我国也迎来了手表“机转电”的高潮。近三十家手表厂转产石英表,从国外引进几十条生产线,产量迅速增长的结果带来了质量问题,部分厂的成品返修率为15~20%,有些厂甚至高达20~30%。其中的停表,约占返修率的40%,这种居高不下的停表率与市场返修率,影响了国产石英表的市场信誉,当时的轻工业部领导非常重视,1990年部科技司以“石英表可靠性与稳定性研究”立项,成立了石英表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笔者作为领导小组副组长代表协会组织行业进行了三年的技术攻关。在最初的准备阶段,对一批停表进行了分析,因为机心灰尘过多,轮齿内被纤维等异物卡住;因为转子磁钢吸附金属屑卡住了步进电机不能运转;因为电池电压不足等等造成的停表占到停表中的40%。这些问题的出现,即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设备问题,完全是不该出现的管理问题。回想当时大家的认识:我们能跟上世界手表发展潮流的脚步,生产出先进的石英表产品投放市场,成绩很大。从管理者到生产一线的员工认为石英表比机械表零件少,装配简单,走时很容易比机械表准确,市场好卖,于是顺理成章地加快扩大了产量。以生产机械表甚至于低于机械表要求的老办法,老习惯对待了石英表……
没有一个精品文化的理念为主导思想,就不能深入了解这一精密计时仪器的结构特点,工艺要求,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它的质量问题,当然不会下力量在大批量投放市场之前去研究、解决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更没有以此高精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为契机培育企业员工的精品文化意识。当时员工是如何对待石英表中关键生产的呢?能量转换器—步进电机是个很娇气的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不可经受震动,对其中的定子片要严格轻拿轻放,如若造成变形就会引起磁性能变化,进而使步进电机消耗电流发生变化。而我们则使用一般的零件周转箱将零件扔来扔去,倒来倒去。石英表齿轮的传递力矩比机械表小,齿形模数比机械表小,对齿轮部件的精度和光洁度要求比机械表更高,而我们在加工过程中都没有更严格的要求。石英表对装配车间的温度、湿度、超净度的要求均比机械表要求苛刻,也没有被我们重视……虽然经过行业三年多的石英表技术攻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部分表厂石英表的市场返修率达到了攻关目标,降到了5%,但这期间日本完成了几十条石英表自动装配线的产业升级,产量大幅增加。应该指出的是,自动装配生产线对零部件质量的要求要比手工装配更高,这样,日本在石英表机心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又使用了自动装配线,大幅提高了产量,成本自然会更低。相比之下,我们的石英表生产企业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均失去竞争力而纷纷退出了市场。
当前,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表、石英表机心的质量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在行业上下进行技术攻关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试着找找在精品文化上与先进国家的差异,或许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石英表机心生产是否因卖得很便宜,就无需要求苛刻的返修率了?反正是退回来再换新的。价格是否仍然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我们生产的机械表机心档次提高了,功能增加了,结构复杂了但有没有仍在以生产初级产品时习惯用的管理方式来对待多功能、多针、薄型机械表机心的生产?在赶交订单的情况下,操作工是否有“差不多”、“闯关”的思想而降低了技术标准的要求?检验工有没有“放他一马”的做法?……在生产“陀飞轮”、“万年历”、“问表”等高端复杂机械表的工艺流程中对零部件生产、装配是否像对待“艺术品”那样倍加呵护?
在产品设计、创新、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样需要坚守精品文化的理念,从源头到售后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满意度、美誉度。这样,培育、创建品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全员培训,努力提高行业文化力
提高产品的质量最终是企业行为,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主人翁责任感,是企业管理者要下力量、下功夫的。要让全体员工感受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明珠”般的行业,爱岗敬业,展现自己的激情,为消费者奉献更多好产品是实现每位员工自身价值的意义所在。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精品文化的教育和培训,使精品意识植根于全体员工的脑海中,逐步地由时时、处处受精品意识的约束,到时时、处处自觉用精品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在行业里形成了精品文化的氛围,我们行业的文化力就会得到提升。有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可以发动大家组织分析找出产品质量存在的大大小小问题,组成大大小小的应对小组:零件的加工精度能不能实现“中差”?零件的光洁度能否在同样的条件下做到更高?拉当换位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感觉,不能到位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工装夹具的生产者能否用最好的经验为一线工人生产出优质零件服好务……解决问题以后给予奖励。植根于脑海中精品意识的员工能在有监督和没有监督,有检查和没有检查一样按照技术要求认真地、精益求精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逐步做到合格的产品不是挑拣出来的,而是严格按图生产出来的。
企业精品文化的教育和培训不单是一线生产员工,还要面对后勤等其他员工。可以想象,如果员工的宿舍很脏乱,那他的操作台也难以整洁。后勤服务若是马马虎虎,不能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也将会影响一线员工的生产情绪……
当然,现在行业的形势远不是几十年前手表凭票供应时年轻人争着到表厂工作的形势,企业招工很难,市场竞争激烈……但,质量是我们的立命之本,我们只能用各种办法,不断宣传行业、宣传企业的发展愿景,不断增加正能量,长期坚持,总会让精品意识深入人心。文化的自觉是根本的自觉。建立起行业的精品文化培养出一大批制造精品的人才,是我们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有关行业文化
什么是行业文化?笔者认为行业文化是从业人员多年累积沉淀下来的习惯和理念,是一种从业的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取向。行业文化是决定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钟表行业在建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已成为世界钟表生产大国。行业在努力建设钟表强国的过程中,在已经找出产品质量差距、确立了质量攻关目标并不断取得进步的时候,从更深层次探讨一下我们行业与国外先进钟表生产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或许是有意义的。
二、钟表商品的特性
最近,工业和信息产业部朱宏任总工程师在天津海鸥手表公司考察时说:“手表工业是工业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如何对待“一颗明珠”般的行业?深刻认识钟表商品的特性至关重要。
钟表制造业是高精密机械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业。行业从事生产的钟表产品是一种精密的计时仪器。不管是高档,中档还是低档的钟表产品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使用可靠性和走时准确性。钟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均不能停走,其零部组件不能自行脱落。走时精度起码要达到合格品的要求。随着档次的提高,钟表产品可具备多种功能,走时更加准确。进入高端品味的钟表,不仅是计时工具,而且具有收藏价值,具有满足消费者对“钟表艺术品”的需求,具有彰显拥有者身份的特征。由于钟表产品是计时仪器,要生产出具有这种特性的精密产品,不仅要有高精密的设备、仪器及相应的技术水平,还需要行业的精品文化作为可靠的支撑。
三、精品文化在钟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作为行业的软实力表现得无处不在,只不过由于它有独特的习以为常的存在方式而容易被忽视。试举例分析如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石英电子钟发展迅速,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迅速扩大产量,到1995年产量达到1.158亿只。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企业间开始用降低价格的办法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价格战的继续,必然要用各种办法降低产品成本,甚至于不惜牺牲质量,粗制滥造,直至消费者无法接受时,企业退出了市场。当然,价格制定的主体是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利润,扩大产量降低成本都无可非议,但,如果我们的企业管理层以精品文化的理念主导企业发展战略,走同业间产品各具特色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路线,有可能是另外的一种结果。瑞士手表业发展了二百多年,至今年产仍仅有三千多万只,他们有技术有资金,却没有在数量上迅速扩展,而是将产品做到极致完美,品牌享誉世界,价格年年上涨,利润丰厚。可以看出我们与他们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世界钟表石英化的影响下,我国也迎来了手表“机转电”的高潮。近三十家手表厂转产石英表,从国外引进几十条生产线,产量迅速增长的结果带来了质量问题,部分厂的成品返修率为15~20%,有些厂甚至高达20~30%。其中的停表,约占返修率的40%,这种居高不下的停表率与市场返修率,影响了国产石英表的市场信誉,当时的轻工业部领导非常重视,1990年部科技司以“石英表可靠性与稳定性研究”立项,成立了石英表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笔者作为领导小组副组长代表协会组织行业进行了三年的技术攻关。在最初的准备阶段,对一批停表进行了分析,因为机心灰尘过多,轮齿内被纤维等异物卡住;因为转子磁钢吸附金属屑卡住了步进电机不能运转;因为电池电压不足等等造成的停表占到停表中的40%。这些问题的出现,即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设备问题,完全是不该出现的管理问题。回想当时大家的认识:我们能跟上世界手表发展潮流的脚步,生产出先进的石英表产品投放市场,成绩很大。从管理者到生产一线的员工认为石英表比机械表零件少,装配简单,走时很容易比机械表准确,市场好卖,于是顺理成章地加快扩大了产量。以生产机械表甚至于低于机械表要求的老办法,老习惯对待了石英表……
没有一个精品文化的理念为主导思想,就不能深入了解这一精密计时仪器的结构特点,工艺要求,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它的质量问题,当然不会下力量在大批量投放市场之前去研究、解决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更没有以此高精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为契机培育企业员工的精品文化意识。当时员工是如何对待石英表中关键生产的呢?能量转换器—步进电机是个很娇气的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不可经受震动,对其中的定子片要严格轻拿轻放,如若造成变形就会引起磁性能变化,进而使步进电机消耗电流发生变化。而我们则使用一般的零件周转箱将零件扔来扔去,倒来倒去。石英表齿轮的传递力矩比机械表小,齿形模数比机械表小,对齿轮部件的精度和光洁度要求比机械表更高,而我们在加工过程中都没有更严格的要求。石英表对装配车间的温度、湿度、超净度的要求均比机械表要求苛刻,也没有被我们重视……虽然经过行业三年多的石英表技术攻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部分表厂石英表的市场返修率达到了攻关目标,降到了5%,但这期间日本完成了几十条石英表自动装配线的产业升级,产量大幅增加。应该指出的是,自动装配生产线对零部件质量的要求要比手工装配更高,这样,日本在石英表机心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又使用了自动装配线,大幅提高了产量,成本自然会更低。相比之下,我们的石英表生产企业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均失去竞争力而纷纷退出了市场。
当前,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表、石英表机心的质量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在行业上下进行技术攻关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试着找找在精品文化上与先进国家的差异,或许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石英表机心生产是否因卖得很便宜,就无需要求苛刻的返修率了?反正是退回来再换新的。价格是否仍然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我们生产的机械表机心档次提高了,功能增加了,结构复杂了但有没有仍在以生产初级产品时习惯用的管理方式来对待多功能、多针、薄型机械表机心的生产?在赶交订单的情况下,操作工是否有“差不多”、“闯关”的思想而降低了技术标准的要求?检验工有没有“放他一马”的做法?……在生产“陀飞轮”、“万年历”、“问表”等高端复杂机械表的工艺流程中对零部件生产、装配是否像对待“艺术品”那样倍加呵护?
在产品设计、创新、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样需要坚守精品文化的理念,从源头到售后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满意度、美誉度。这样,培育、创建品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全员培训,努力提高行业文化力
提高产品的质量最终是企业行为,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主人翁责任感,是企业管理者要下力量、下功夫的。要让全体员工感受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明珠”般的行业,爱岗敬业,展现自己的激情,为消费者奉献更多好产品是实现每位员工自身价值的意义所在。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精品文化的教育和培训,使精品意识植根于全体员工的脑海中,逐步地由时时、处处受精品意识的约束,到时时、处处自觉用精品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在行业里形成了精品文化的氛围,我们行业的文化力就会得到提升。有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可以发动大家组织分析找出产品质量存在的大大小小问题,组成大大小小的应对小组:零件的加工精度能不能实现“中差”?零件的光洁度能否在同样的条件下做到更高?拉当换位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感觉,不能到位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工装夹具的生产者能否用最好的经验为一线工人生产出优质零件服好务……解决问题以后给予奖励。植根于脑海中精品意识的员工能在有监督和没有监督,有检查和没有检查一样按照技术要求认真地、精益求精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逐步做到合格的产品不是挑拣出来的,而是严格按图生产出来的。
企业精品文化的教育和培训不单是一线生产员工,还要面对后勤等其他员工。可以想象,如果员工的宿舍很脏乱,那他的操作台也难以整洁。后勤服务若是马马虎虎,不能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也将会影响一线员工的生产情绪……
当然,现在行业的形势远不是几十年前手表凭票供应时年轻人争着到表厂工作的形势,企业招工很难,市场竞争激烈……但,质量是我们的立命之本,我们只能用各种办法,不断宣传行业、宣传企业的发展愿景,不断增加正能量,长期坚持,总会让精品意识深入人心。文化的自觉是根本的自觉。建立起行业的精品文化培养出一大批制造精品的人才,是我们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