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见面,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新同学要把自己的桌子从车棚搬到楼上,我看他有些弱小,就动员另一位同学帮他搬桌子,那同学倒也爽快,桌子凳子一起扛在自己身上。我有些不忍,特别是那肥大的书包晃来晃去,显得非常碍眼,于是我对两手空空的他说:“你把书包接过来吧”。没想到他两眼一瞪:“凭啥让我拿?”我一时竟然没有反应过来:“人家帮你背着桌子,你帮忙拿一下书包不行吗?”
按照惯例,新转来的同学都会坐在最后一排,因为个子小,我把他安排在第一排,本想他会很感激,没料想他两眼又是一瞪:“凭啥让我坐第一排?”
该去升旗了,他不去,理直气壮地通知我:“我从来不去做那些无聊的事!”给他讲明了我们学校的规矩后,极不情愿地下去了,却故意蹲在地上,问其故曰:“肚子痛,中暑了!”
接下来的日子,奇怪的故事接连发生,让老师们眼界大开:
A、老师见来了本家人,倍感亲切,拍拍肩膀,准备套近乎,没想到戳了马蜂窝:你侵犯人权,为啥打我?
B、老师见他数学课上看音乐,就上前提示,没想到反被他训斥:没见我忙着?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的老师!
C、老师正上自习,见他气势汹汹地夺门而出,正在疑惑,却猛见他手持木棒气冲冲地向某同学冲来——原来刚才那位同学进门时碰到了他的衣服。
班主任见又与老师胡闹,找来询问究竟,没想到一句话没问完,就被手戳鼻梁:滚!滚!你给我滚!我不用你管!
更严重的是几次逃离学校,威胁老师,扬言自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想:一定是自己水平不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先从加强自身修养做起:先是看书,读“大家们”的书,领略大家风范,走出狭隘的思维范畴。经过几天的“洗脑”,还真有收获——这些句子让我终身难忘:
“坏孩子不缺少抱怨,抱怨会使孩子越来越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不在于计较个人荣辱,不在于追求名利,而在于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下面这个故事让我茅塞顿开:
吵闹的青蛙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有整整100万只。餐馆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说:“是这么回事,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上百万只青蛙,一到晚上他们就开始叫,我都快被他们逼疯了!”
于是农夫和餐馆签定了一项协议,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向餐馆供应青蛙,每次500只。
很快第一次交货的时间到了,农夫又来到了餐馆,可是他的手里只拎着两只瘦骨嶙峋的青蛙。老板很奇怪,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其他的青蛙在哪儿呢?”
农夫回答说:是我搞错了,池塘里只有这两只青蛙,那么多的噪音都是它们俩发出的。”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就象几百万只青蛙在耳边呱呱叫,使我们躺在床上彻夜难眠。在黑暗中,我们感觉问题比实际大,但是第二天清晨,在黑暗过去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问题不过如此。
至此,什么恐怖分子张**,什么捣蛋老鼠刘**,什么阴森吓人的李**,什么迟到大王贾**,都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是一群需要我们去教育的孩子,是一群督促我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的领导者。这样一想,自己就平静了许多,理智地展开了真正的行动。
我发誓,一定要帮孩子找出与众不同的原因:通过与家长的几次交流,我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清楚,爱慕虚荣的母亲使孩子的世界观严重扭曲,只会卖菜土里土气的父亲让孩子感到强烈的自卑,天生好强的孩子在机关一小处处感到低人一等,愿望与现实间巨大的反差让年幼的他形成了强烈的排外心理。加上父母之间经常爆发战争,母亲无休止的抱怨,父亲过激的暴力让他体会不到家庭的安全。于是几次离家出走,几次更换学校。从他对母亲咬牙切齿的痛骂中,可看出他冰冷自私的内心世界,从他对亲生弟弟恨之入骨的嫉妒中,知道他不过还是一个情绪化的孩子,而从他偶尔灿烂的双眸中,我发现其实他本性善良。
我采取了迂回战术,第一步先与家长交谈(电话,到菜市场等),让家长悟出自己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学会克制、学会宽容。
其次,设法感动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然后教育孩子要体谅父母,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是使家庭快乐的一个重要源泉,让孩子用小步实验的方法(回家就写作业,多关心一下家长,不让家长为自己烦恼等,实验周期为一个星期,对比父母的变化),体验自身的价值和能量。
再者,讲明我们学校的校风:谁的父母厉害老师不管,谁的孩子厉害才是最关键的。“胡锦涛的孩子和下岗职工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没有什么区别,我看重的是哪个孩子更出色!”
另外,我还刻意搜集他的优点,一旦有进步马上给家长报喜,成为他们家庭的调和剂。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脸上露出的笑容越来越多了!我发现家长也成双成对的到办公室主动询问孩子的表现了!
进入初四年级后,我把他和班里习惯好、性格善良、学习好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并经常把他和优秀学生一起找来鼓劲,在学习方面不断提出要求,前两天他竟主动放弃下午三节课后回家的机会,自己和几个爱学习的同学一道留下来继续在学校学习了!
现在,他与老师和同学的冲突越来越少,喜欢他的老师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四年以来,他没有做一件让老师头疼的事,相反,还听到了不少老师对他的大力赞扬。现在说成功还为时过早,但让老师们欣喜的是,在性格方面,他确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在我们班里,每个同学都是那么精彩,每个同学都那么需要老师关爱,而像他这样幸运的又能有几个呢?
按照惯例,新转来的同学都会坐在最后一排,因为个子小,我把他安排在第一排,本想他会很感激,没料想他两眼又是一瞪:“凭啥让我坐第一排?”
该去升旗了,他不去,理直气壮地通知我:“我从来不去做那些无聊的事!”给他讲明了我们学校的规矩后,极不情愿地下去了,却故意蹲在地上,问其故曰:“肚子痛,中暑了!”
接下来的日子,奇怪的故事接连发生,让老师们眼界大开:
A、老师见来了本家人,倍感亲切,拍拍肩膀,准备套近乎,没想到戳了马蜂窝:你侵犯人权,为啥打我?
B、老师见他数学课上看音乐,就上前提示,没想到反被他训斥:没见我忙着?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的老师!
C、老师正上自习,见他气势汹汹地夺门而出,正在疑惑,却猛见他手持木棒气冲冲地向某同学冲来——原来刚才那位同学进门时碰到了他的衣服。
班主任见又与老师胡闹,找来询问究竟,没想到一句话没问完,就被手戳鼻梁:滚!滚!你给我滚!我不用你管!
更严重的是几次逃离学校,威胁老师,扬言自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想:一定是自己水平不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先从加强自身修养做起:先是看书,读“大家们”的书,领略大家风范,走出狭隘的思维范畴。经过几天的“洗脑”,还真有收获——这些句子让我终身难忘:
“坏孩子不缺少抱怨,抱怨会使孩子越来越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不在于计较个人荣辱,不在于追求名利,而在于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下面这个故事让我茅塞顿开:
吵闹的青蛙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有整整100万只。餐馆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说:“是这么回事,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上百万只青蛙,一到晚上他们就开始叫,我都快被他们逼疯了!”
于是农夫和餐馆签定了一项协议,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向餐馆供应青蛙,每次500只。
很快第一次交货的时间到了,农夫又来到了餐馆,可是他的手里只拎着两只瘦骨嶙峋的青蛙。老板很奇怪,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其他的青蛙在哪儿呢?”
农夫回答说:是我搞错了,池塘里只有这两只青蛙,那么多的噪音都是它们俩发出的。”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就象几百万只青蛙在耳边呱呱叫,使我们躺在床上彻夜难眠。在黑暗中,我们感觉问题比实际大,但是第二天清晨,在黑暗过去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问题不过如此。
至此,什么恐怖分子张**,什么捣蛋老鼠刘**,什么阴森吓人的李**,什么迟到大王贾**,都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是一群需要我们去教育的孩子,是一群督促我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的领导者。这样一想,自己就平静了许多,理智地展开了真正的行动。
我发誓,一定要帮孩子找出与众不同的原因:通过与家长的几次交流,我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清楚,爱慕虚荣的母亲使孩子的世界观严重扭曲,只会卖菜土里土气的父亲让孩子感到强烈的自卑,天生好强的孩子在机关一小处处感到低人一等,愿望与现实间巨大的反差让年幼的他形成了强烈的排外心理。加上父母之间经常爆发战争,母亲无休止的抱怨,父亲过激的暴力让他体会不到家庭的安全。于是几次离家出走,几次更换学校。从他对母亲咬牙切齿的痛骂中,可看出他冰冷自私的内心世界,从他对亲生弟弟恨之入骨的嫉妒中,知道他不过还是一个情绪化的孩子,而从他偶尔灿烂的双眸中,我发现其实他本性善良。
我采取了迂回战术,第一步先与家长交谈(电话,到菜市场等),让家长悟出自己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学会克制、学会宽容。
其次,设法感动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然后教育孩子要体谅父母,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是使家庭快乐的一个重要源泉,让孩子用小步实验的方法(回家就写作业,多关心一下家长,不让家长为自己烦恼等,实验周期为一个星期,对比父母的变化),体验自身的价值和能量。
再者,讲明我们学校的校风:谁的父母厉害老师不管,谁的孩子厉害才是最关键的。“胡锦涛的孩子和下岗职工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没有什么区别,我看重的是哪个孩子更出色!”
另外,我还刻意搜集他的优点,一旦有进步马上给家长报喜,成为他们家庭的调和剂。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脸上露出的笑容越来越多了!我发现家长也成双成对的到办公室主动询问孩子的表现了!
进入初四年级后,我把他和班里习惯好、性格善良、学习好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并经常把他和优秀学生一起找来鼓劲,在学习方面不断提出要求,前两天他竟主动放弃下午三节课后回家的机会,自己和几个爱学习的同学一道留下来继续在学校学习了!
现在,他与老师和同学的冲突越来越少,喜欢他的老师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四年以来,他没有做一件让老师头疼的事,相反,还听到了不少老师对他的大力赞扬。现在说成功还为时过早,但让老师们欣喜的是,在性格方面,他确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在我们班里,每个同学都是那么精彩,每个同学都那么需要老师关爱,而像他这样幸运的又能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