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国内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因为超高层建筑自身拥有的特点,对超高层建筑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综合思考,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H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4-0106-01
1 前言
超高层建筑是建筑技术发展及人民生活需求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商业发展情况、工业技术情况和城市化标准的重要体现。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量相对较少,所以土地资源显得十分宝贵。修建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是保证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城市建筑技术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的产物。在超高层建筑的修建中,我国已有一些可观的成果:上海金茂大厦、广州中信大厦、深圳地王大厦、青岛中银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皆是我国现代超高层建筑的代表之作。
2 超高层建筑的特征
超高层建筑可以理解为摩天大楼,给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电影中看到的美国摩天大楼,高达50层以上,100多米高,看起来十分的壮阔,夜景更加美丽。世界最高建筑的记录不断刷新,曾经的美国五角大楼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后来的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双子塔。现在世界第一建筑是阿联酋迪拜塔,高828.14m,直冲云霄,真是让人惊叹现代的建筑技术。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发展,我国城市也广泛出现了超高层的建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高楼林立,不尽如此,二三线城市的高层建筑业不少。当前我国内地第一高建筑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达492m,代表着我国内地建筑的最高水平。
超高层建筑上的几个特点,一是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工期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二是超高層建筑的独特的造型设计,增加了建筑的难度;三是高空间的作业,危险性更高,增强作业的安全保证;四是超高层的建筑多处于繁华地段,人流量车流量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困难;五是超高层建筑的对于地基的牢固性和建筑材料的要求更高。
3 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3.1 裂缝控制技术
在实践中可以得出,裂缝的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的强度结构,裂缝的宽度控制也是不同的,允许裂缝的最大为0.2毫米到0.4毫米。但是作为施工来讲就必须对裂缝进行控制,预防为主。等缝裂开了,缝裂大了,在做补救就有些困难了。裂缝也分为几种类型:有运动的、不稳定的、稳定的、闭合的、愈合的等等。尽管说在建筑的内部风干凝固时产生的细小的裂縫是不可以避免的,但从施工质量上考虑都是要尽量避免的。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普遍都是很高的,混凝土的用量也是较多的,所以裂缝产生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建筑施工的负责人员也要想出一些解决的措施,一般都是从抗、放两个角度来进行控制。对于“抗”的措施就是,首先,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的使用掺料和混凝土的外加剂,降低水泥的用量,最好小于450公斤每立方米。通过实践会发现,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就会增加10公斤,其水泥的水热化也会使得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而高层的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会有大体积的混凝土,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参入外加剂。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因此可以请科研部门给予探讨和评定。其次,就是选择合适的砂石,最好是大粒径的,这样也可以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也可以减少分泌水,收缩混凝土和水泥的水热化。最后,在施工的工艺上应该尽量的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的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对于“放”的措施,就是在砌筑填充墙接近梁底时,要留一定的高度,在砌筑完后要至少间隔一周的时间,最好在15天左右对其进行补砌;也要合理的分缝分块的施工。“抗”与“放”相结合的措施就是,在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尤为重要。
3.2 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
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如核心筒体、剪力墙、框架梁等竖向结构,是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由于进入标准层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缩短工期、减少模板及外架周转,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采用的整体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附着、运转、管网敷设及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扩展施工作业面、保障安全作业,综合效益显著。因此,该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1995年建成的武汉国贸大厦即采用了液压整体滑模法。整体滑模法则主要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钢筋砼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墙、柱、梁等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砼,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工艺的结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只需1次模板组装,可缩短施工周期;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一定限制。其主要区别仅在于滑模是浇筑过程中通过模板和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滑动完成施工工序的,而爬模则主要是利用浇筑、提升模板完成施工的,其间并不存在模板与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运动。
3.3 钢结构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钢结构主体的安全性决定了整个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钢结构的施工速度较快、施工强度较高。钢结构主要包括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等。钢结构的工程量大、安装标准较高、对塔吊的功能、爬升高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超高层建筑施工要注意垂直运输机械的使用,要注意保证现场施工的管理,加强混凝土捣鼓,注意安全施工等。以保证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安全。
3.4 逆作法
施工方式:展开支撑桩和支撑柱的浇筑工作,沿着轴线部分在地下室当中进行连续支护,确保建筑地板可以最大限度地承受工程载荷;由浇筑一层不断下挖,当有下方结构出现时,再进行浇筑,直到建筑的底板成功封底后为止;同时,施工人员自下而上,将每一层的地上结构给予完善。优点:(1)该种施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而且在建设底下结构的时候,其与上层结构不存在差异,因此可以确保地上与地下施工的共同开展。(2)该项施工方式在支撑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逐层浇筑后的结构,以及支撑柱等具备着很强的硬度,不易变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比如地下管线受搏击,或者建筑下沉等。③该向施工技术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当连续墙符合了构筑物的布置后,可以有效靠紧地下连续墙,从而达到面积阔深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近20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超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耀,李营营.浅谈高层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1):133-134.
[2] 赵立华.浅谈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4):00139-00139.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H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4-0106-01
1 前言
超高层建筑是建筑技术发展及人民生活需求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商业发展情况、工业技术情况和城市化标准的重要体现。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量相对较少,所以土地资源显得十分宝贵。修建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是保证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城市建筑技术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的产物。在超高层建筑的修建中,我国已有一些可观的成果:上海金茂大厦、广州中信大厦、深圳地王大厦、青岛中银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皆是我国现代超高层建筑的代表之作。
2 超高层建筑的特征
超高层建筑可以理解为摩天大楼,给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电影中看到的美国摩天大楼,高达50层以上,100多米高,看起来十分的壮阔,夜景更加美丽。世界最高建筑的记录不断刷新,曾经的美国五角大楼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后来的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双子塔。现在世界第一建筑是阿联酋迪拜塔,高828.14m,直冲云霄,真是让人惊叹现代的建筑技术。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发展,我国城市也广泛出现了超高层的建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高楼林立,不尽如此,二三线城市的高层建筑业不少。当前我国内地第一高建筑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达492m,代表着我国内地建筑的最高水平。
超高层建筑上的几个特点,一是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工期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二是超高層建筑的独特的造型设计,增加了建筑的难度;三是高空间的作业,危险性更高,增强作业的安全保证;四是超高层的建筑多处于繁华地段,人流量车流量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困难;五是超高层建筑的对于地基的牢固性和建筑材料的要求更高。
3 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3.1 裂缝控制技术
在实践中可以得出,裂缝的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的强度结构,裂缝的宽度控制也是不同的,允许裂缝的最大为0.2毫米到0.4毫米。但是作为施工来讲就必须对裂缝进行控制,预防为主。等缝裂开了,缝裂大了,在做补救就有些困难了。裂缝也分为几种类型:有运动的、不稳定的、稳定的、闭合的、愈合的等等。尽管说在建筑的内部风干凝固时产生的细小的裂縫是不可以避免的,但从施工质量上考虑都是要尽量避免的。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普遍都是很高的,混凝土的用量也是较多的,所以裂缝产生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建筑施工的负责人员也要想出一些解决的措施,一般都是从抗、放两个角度来进行控制。对于“抗”的措施就是,首先,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的使用掺料和混凝土的外加剂,降低水泥的用量,最好小于450公斤每立方米。通过实践会发现,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就会增加10公斤,其水泥的水热化也会使得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而高层的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会有大体积的混凝土,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参入外加剂。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因此可以请科研部门给予探讨和评定。其次,就是选择合适的砂石,最好是大粒径的,这样也可以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也可以减少分泌水,收缩混凝土和水泥的水热化。最后,在施工的工艺上应该尽量的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的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对于“放”的措施,就是在砌筑填充墙接近梁底时,要留一定的高度,在砌筑完后要至少间隔一周的时间,最好在15天左右对其进行补砌;也要合理的分缝分块的施工。“抗”与“放”相结合的措施就是,在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尤为重要。
3.2 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
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如核心筒体、剪力墙、框架梁等竖向结构,是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由于进入标准层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缩短工期、减少模板及外架周转,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采用的整体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附着、运转、管网敷设及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扩展施工作业面、保障安全作业,综合效益显著。因此,该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1995年建成的武汉国贸大厦即采用了液压整体滑模法。整体滑模法则主要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钢筋砼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墙、柱、梁等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砼,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工艺的结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只需1次模板组装,可缩短施工周期;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一定限制。其主要区别仅在于滑模是浇筑过程中通过模板和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滑动完成施工工序的,而爬模则主要是利用浇筑、提升模板完成施工的,其间并不存在模板与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运动。
3.3 钢结构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钢结构主体的安全性决定了整个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钢结构的施工速度较快、施工强度较高。钢结构主要包括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等。钢结构的工程量大、安装标准较高、对塔吊的功能、爬升高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超高层建筑施工要注意垂直运输机械的使用,要注意保证现场施工的管理,加强混凝土捣鼓,注意安全施工等。以保证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安全。
3.4 逆作法
施工方式:展开支撑桩和支撑柱的浇筑工作,沿着轴线部分在地下室当中进行连续支护,确保建筑地板可以最大限度地承受工程载荷;由浇筑一层不断下挖,当有下方结构出现时,再进行浇筑,直到建筑的底板成功封底后为止;同时,施工人员自下而上,将每一层的地上结构给予完善。优点:(1)该种施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而且在建设底下结构的时候,其与上层结构不存在差异,因此可以确保地上与地下施工的共同开展。(2)该项施工方式在支撑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逐层浇筑后的结构,以及支撑柱等具备着很强的硬度,不易变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比如地下管线受搏击,或者建筑下沉等。③该向施工技术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当连续墙符合了构筑物的布置后,可以有效靠紧地下连续墙,从而达到面积阔深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近20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超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耀,李营营.浅谈高层建筑工程中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1):133-134.
[2] 赵立华.浅谈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4):00139-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