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早在17世纪初,马铃薯就已经传入。新中国成立以前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加快。1978年,全省种植面积354万亩,1995年达到533万亩。1996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贵州省时明确指示:“要尽快解决贵州马铃薯品种退化问题,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抓好马铃薯生产列入重要议题,先后启动实施脱毒马铃薯温饱工程、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等项目,推动马铃薯生产较快发展。近10年来,贵州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从2005年到2013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由862.29万亩扩大到1034.25万亩,增长19.9%,居全国第三位;鲜薯总产量由737.55万吨增加到1057万吨,增长43.3%,居全国第三位;鲜薯亩产量由855.3公斤增加到1022公斤,提高19.5%。
尽管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进入全国马铃薯大省行业,但还不是马铃薯强省,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对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有偏差。一些地方和部分干部群众仅仅把马铃薯当作次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看待,对其广泛用途了解不够,商品意识不强,对发挥马铃薯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重视不够。二是脱毒种薯扩繁能力不足。基地布局分散,规模不大,不稳定,从原原种到二级良种,其扩繁能力都不够。全省原原种扩繁能力还不到1亿粒,原种仅1万多亩。同时对脱毒种薯质量监管还在起步阶段,质量参差不齐。种薯扩繁能力不足,也影响脱毒种薯的推广,估计全省脱毒薯实际种植面积仅占30%左右。三是品种结构还不合理。产业发展优势利用不充分,目前主推马铃薯品种虽然品质不错,但外相不光滑,薯形差,菜用型、高淀粉型、油炸型等优质专用品种种植面积不大,且分布零散,上规模连片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仍然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不能适应市场需要。部分地区以饲用为主的老品种仍占较大比重,产品品质、产量水平和商品率不高,生产效益受到影响。四是科技支撑不足。马铃薯科研力量薄弱,人才缺乏,科技成果少,转化速度慢。同时,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率低,规范化程度不高。五是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企业带动能力有限。马铃薯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加工品种单一,产业链短,企业带动能力弱。目前,全省淀粉加工企业仅有5家,年加工鲜薯约13万吨,占全省马铃薯总产量的1.37%;薯片加工企业仅有两家,年加工鲜薯约8000吨,占全省马铃薯总产量的0.08%。同时,加工企业没有专门的原料基地,所用原料是在产地临时收购,并非专用类型品种,原料数量、质量没有保障,产品的数量、质量也就没有保障,效益不甚理想。种薯、商品薯生产、销售企业主要是专业合作社,资产少,基地小,技术力量弱,质量控制不严,产品质量差,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六是对外宣传、推介、招商活动较少。通过抓市场促生产的意识不强,消费者对贵州作为马铃薯主产区的知晓率还不高。七是人才匮乏。缺乏科研、技术推广、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
虽然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具有做强马铃薯产业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一是有资源优势。贵州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目前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鲜薯总年居全国第3位。贵州黔西北乌蒙山区的威宁、毕节、水城、纳雍、赫章等县市,气候温凉,与马铃薯原产地非常相似,再加上良好的植被,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马铃薯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88个县市都有马铃薯种植,其中42个县市被农业部规划为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贵州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马铃薯产品品质好,淀粉含量高,鲜薯口感好,且可以露地储藏,每年能满足加工业7个月的原料供应,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基于马铃薯种薯生产的特殊气候要求,贵州马铃薯种薯8-9月收获,储藏3个月左右度过休眠期,正好赶上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冬马铃薯种植,可以成为南方马铃薯种薯的主要供种区。同时,生态类型多样,立体农业特点突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秋收薯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春收薯、夏收薯遍及全省,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上市。贵州大气、水和土壤等资源受污染较轻,农用化学品施用量整体偏小,环境状况优于工业发达省区,是我国最适合发展马铃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地区之一。
二是有政策优势。国家越来越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在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就马铃薯产业作出重要批示。农业部2006年出台《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7年将马铃薯列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领导多次出席中国马铃薯大会(年会)并讲话,国家财政自2009年起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每年对贵州的补贴规模逐步扩大。国务院2012年出台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国发2号文件中提出在贵州省“西北部地区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和 “重点支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毕节市、六盘水市有10县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马铃薯作为短平快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将得到大力支持。毕节市作为农业部部长联系点,农业部在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分工方案中提出“积极支持贵州建设南方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脱毒种薯供应基地”,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毕节试验区建成南方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和淀粉加工基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把贵州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这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贵州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奋力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效益优势。目前全省马铃薯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全省农民人均可从马铃薯生产中获得230元以上收入,是近年来总产增长较快、增收较为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在威宁县大部分乡镇和其他马铃薯主产县区一些乡镇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发展马铃薯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是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产业,其种植亩纯收益和收益率远高于玉米、大豆等作物,若进行加工可增值4倍到60倍。此外,马铃薯生产成本和价格均低于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成本、价格和效益优势。 四是有区位优势。市场流通条件将日益便捷。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新编铁路建设规划线路通过贵州的厦蓉、杭瑞高速公路及贵阳至广州、至周边中心城市的快速铁路等项目,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贵州省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将愈加凸显,使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半径进一步扩大,农业融入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生发展,乃至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更为便捷,对促进贵州省马铃薯市场流通和外销十分有利。
从发展潜力看,一是有生产潜力。通过发展稻田马铃薯,大力推广间套种植模式,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可发展到1200万亩。从产量水平看,全省2008-2013年马铃薯的平均亩产为890公斤,在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中,通过采取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万亩连片亩产2000公斤以上的创建目标,如果把脱毒马铃薯覆盖率从现在的30%提高到50%,单产水平将提高到1200公斤以上,因此贵州省马铃薯的单产潜力很大。二是有加工潜力。《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数据显示,目前美国马铃薯加工比重已达到69%,我国马铃薯加工比重已占10%左右,而贵州省不足5%,发展空间显而易见。由于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且部分地区鲜薯可以露地储藏,能满足加工业每年7个月的原料供应,可以保证加工企业常年生产,减少仓储、运输等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因此发展加工极有潜力。三是有市场潜力。据估计,我国马铃薯种薯供应缺口500万吨,淀粉每年缺口50万吨,加工原料薯缺口1000万吨,快餐食品年缺口10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从省内来看,“十二五”期未,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要达到1100万亩,若脱毒马铃薯达600万亩,按每亩需种150公斤计,全省需脱毒种薯90万吨,目前全省脱毒种薯年生产能力仅为40万吨,缺口为50万吨。从国内来看,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是马铃薯出口加工商品薯生产大省,但由于这些省(区)纬度较低,夏季气候炎热,不利于种薯生产,每年都要从外地大量调运,以威宁县为主的黔西北地区是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重庆等周边省(市、区)马铃薯种薯首选购种基地。
为充分发挥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加快马铃薯强省建设步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必须力争实现四个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一是脱毒种薯生产供应的新突破。到2017年,贵州省力争原原种扩繁规模达到3亿粒以上,并以黔西北高海拔地区为主建立各级种薯扩繁基地100万亩以上。鼓励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种薯,重点扶持种薯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并在种薯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种薯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专用商品薯生产的新突破。重点支持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沿线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等基地建设,实施生产基地建设扶持项目,改善基地基础设施,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建立原料基地。力争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三是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新突破。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引进优强企业参与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力争马铃薯加工能力迅速提升,生产结构逐步优化。支持引进企业采取租赁、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现有加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扶持企业改善装备条件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四是马铃薯产品外销的新突破。加强马铃薯产区道路连接,加快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和储藏设施建设,疏通和用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力争马铃薯外销率明显增长。积极培育发展马铃薯经销公司、专业组织和运销大户,加强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重点抓好鲜薯销区市场开发。
为此,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措施,扎实推进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以马铃薯大省强省为目标,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围绕建设全国马铃薯产业大省强省的目标,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心,建立“政府推动、农民主体、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的产业推进机制,培养专家团队,整合有效资源,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抓,按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提出的要求,确保把贵州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的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争取投入,加强马铃薯产地水利、交通、耕地质量、农机装备、市场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防灾减灾能力。争取耕地整治、烟水配套工程、三小水利工程等项目向马铃薯产区倾斜,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等农村交通建设向马铃薯产区延伸,提升农村公共建设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惠及面和纵深度。实施专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夯实马铃薯产业发展基础。突出抓好脱毒马铃薯各级种薯扩繁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马铃薯种薯储藏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规模,尽快让项目投入使用,发挥作用,提高脱毒种薯和商品薯生产能力和质量,提高马铃薯储藏、运销能力。
三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立以威宁为主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在对原原种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原种生产补贴环节,使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有效衔接。原种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在威宁县。农业部原种生产补贴试点项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威宁县倾斜、集中,力争3-5年把威宁县建设成我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同时,为规避风险,在水城、盘县等有种薯扩繁基础的适宜区域建立一定数量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四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管制度,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管。按照《种子法》要求,对马铃薯种薯严格实行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种子管理系统要严格日常监管、质量抽查和市场准入,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过程监管,建立从脱毒苗、原原种到生产用种的全代系质量监控制度和种薯质量追溯制度。同时,实行马铃薯脱毒种薯分级管理,原原种以上级别脱毒种薯(苗)由省农委监管,原种级别脱毒种薯由市(州)农委监管,良种级别脱毒种薯由县农业部门监管。种薯的生产与监管应以种子站(种子质量监管站)为主,相关机构积极配合。制定《贵州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管理办法》,以省农委规范性文件印发。 五是加快马铃薯品种结构调优步伐。抓好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引进、品比及示范推广。在马铃薯商品薯项目基地开展相应的品比试验及品种展示,筛选出适合贵州周年生产、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和早、中、晚熟相配套的新品种。以费乌瑞它类型为主的菜用薯,各商品薯基地每年都要引种10个以上作比较试验。对适应市场需求、表现良好的品种及时审定并加快示范、推广。
六是突出抓好早熟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集中抓好黔南、黔东南两州“贵广”两高沿线及铜仁、黔西南、遵义三市(州)部分低海拔地区的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先期选择自然条件好、有一定规模和集中度的荔波、三都、平塘、黎平、锦屏、黄平、从江、榕江、岑巩、仁怀、赤水、碧江、兴义等重点县(市、区),现有基地规模为10万亩,主推费乌瑞它、中薯3号、宣薯2号等早熟品种,计划基地建设规模达100万亩以上,打造早熟商品薯生产大基地、大品牌,做到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种植区域化、技术标准化、开发产业化,积极抢占珠江三角洲及东南亚地区4-6月马铃薯鲜薯市场空间。同时有序布局中、高海拔地区中晚熟品种基地,提供特殊地区的马铃薯周年供应。
七是抓好先进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专家和国家、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作用,通过加大省级马铃薯专项资金项目和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力度,大力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原原种新型快繁、黑膜覆盖高效栽培、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起垄高厢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推行利于茬口衔接、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先进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促进马铃薯稳产高产。大力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八是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与交流合作。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和旅游节庆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扩展马铃薯消费市场。大力开拓省外市场,重点开发华南马铃薯鲜薯主销区,积极开拓港澳台、东南亚等境外市场,在销区中心城市建立直销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主产基地县乡与超市、高校、城镇社区和企业等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培育发展一批主要从事马铃薯经销的公司、合作社和运销大户。改善马铃薯储藏、包装、运输条件和技术,对外销鲜薯进行分级包装、精包装上市。增强贵州马铃薯品牌意识,支持注册马铃薯产品商标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响黔薯品牌。
九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部门和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集中各方智慧,统筹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资源整合。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农民和企业为主体,以重点项目实施为主要抓手,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及相关措施配套,健全发展机制,优化发展氛围。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各环节、各领域重点项目的财政投入,确保各类项目如期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扩大马铃薯良种扩繁和生产用种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方式,有效调动农民和企业生产积极性。逐步将马铃薯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不断提高保费补助标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马铃薯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管职责,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技术指导,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合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尽管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进入全国马铃薯大省行业,但还不是马铃薯强省,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对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有偏差。一些地方和部分干部群众仅仅把马铃薯当作次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看待,对其广泛用途了解不够,商品意识不强,对发挥马铃薯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重视不够。二是脱毒种薯扩繁能力不足。基地布局分散,规模不大,不稳定,从原原种到二级良种,其扩繁能力都不够。全省原原种扩繁能力还不到1亿粒,原种仅1万多亩。同时对脱毒种薯质量监管还在起步阶段,质量参差不齐。种薯扩繁能力不足,也影响脱毒种薯的推广,估计全省脱毒薯实际种植面积仅占30%左右。三是品种结构还不合理。产业发展优势利用不充分,目前主推马铃薯品种虽然品质不错,但外相不光滑,薯形差,菜用型、高淀粉型、油炸型等优质专用品种种植面积不大,且分布零散,上规模连片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仍然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不能适应市场需要。部分地区以饲用为主的老品种仍占较大比重,产品品质、产量水平和商品率不高,生产效益受到影响。四是科技支撑不足。马铃薯科研力量薄弱,人才缺乏,科技成果少,转化速度慢。同时,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率低,规范化程度不高。五是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企业带动能力有限。马铃薯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加工品种单一,产业链短,企业带动能力弱。目前,全省淀粉加工企业仅有5家,年加工鲜薯约13万吨,占全省马铃薯总产量的1.37%;薯片加工企业仅有两家,年加工鲜薯约8000吨,占全省马铃薯总产量的0.08%。同时,加工企业没有专门的原料基地,所用原料是在产地临时收购,并非专用类型品种,原料数量、质量没有保障,产品的数量、质量也就没有保障,效益不甚理想。种薯、商品薯生产、销售企业主要是专业合作社,资产少,基地小,技术力量弱,质量控制不严,产品质量差,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六是对外宣传、推介、招商活动较少。通过抓市场促生产的意识不强,消费者对贵州作为马铃薯主产区的知晓率还不高。七是人才匮乏。缺乏科研、技术推广、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
虽然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具有做强马铃薯产业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一是有资源优势。贵州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目前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鲜薯总年居全国第3位。贵州黔西北乌蒙山区的威宁、毕节、水城、纳雍、赫章等县市,气候温凉,与马铃薯原产地非常相似,再加上良好的植被,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马铃薯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88个县市都有马铃薯种植,其中42个县市被农业部规划为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贵州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马铃薯产品品质好,淀粉含量高,鲜薯口感好,且可以露地储藏,每年能满足加工业7个月的原料供应,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基于马铃薯种薯生产的特殊气候要求,贵州马铃薯种薯8-9月收获,储藏3个月左右度过休眠期,正好赶上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冬马铃薯种植,可以成为南方马铃薯种薯的主要供种区。同时,生态类型多样,立体农业特点突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秋收薯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春收薯、夏收薯遍及全省,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上市。贵州大气、水和土壤等资源受污染较轻,农用化学品施用量整体偏小,环境状况优于工业发达省区,是我国最适合发展马铃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地区之一。
二是有政策优势。国家越来越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在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就马铃薯产业作出重要批示。农业部2006年出台《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7年将马铃薯列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部领导多次出席中国马铃薯大会(年会)并讲话,国家财政自2009年起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每年对贵州的补贴规模逐步扩大。国务院2012年出台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国发2号文件中提出在贵州省“西北部地区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和 “重点支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毕节市、六盘水市有10县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马铃薯作为短平快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将得到大力支持。毕节市作为农业部部长联系点,农业部在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分工方案中提出“积极支持贵州建设南方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脱毒种薯供应基地”,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毕节试验区建成南方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和淀粉加工基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把贵州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这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贵州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奋力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效益优势。目前全省马铃薯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全省农民人均可从马铃薯生产中获得230元以上收入,是近年来总产增长较快、增收较为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在威宁县大部分乡镇和其他马铃薯主产县区一些乡镇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发展马铃薯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是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产业,其种植亩纯收益和收益率远高于玉米、大豆等作物,若进行加工可增值4倍到60倍。此外,马铃薯生产成本和价格均低于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成本、价格和效益优势。 四是有区位优势。市场流通条件将日益便捷。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新编铁路建设规划线路通过贵州的厦蓉、杭瑞高速公路及贵阳至广州、至周边中心城市的快速铁路等项目,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贵州省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将愈加凸显,使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半径进一步扩大,农业融入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生发展,乃至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更为便捷,对促进贵州省马铃薯市场流通和外销十分有利。
从发展潜力看,一是有生产潜力。通过发展稻田马铃薯,大力推广间套种植模式,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可发展到1200万亩。从产量水平看,全省2008-2013年马铃薯的平均亩产为890公斤,在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中,通过采取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万亩连片亩产2000公斤以上的创建目标,如果把脱毒马铃薯覆盖率从现在的30%提高到50%,单产水平将提高到1200公斤以上,因此贵州省马铃薯的单产潜力很大。二是有加工潜力。《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数据显示,目前美国马铃薯加工比重已达到69%,我国马铃薯加工比重已占10%左右,而贵州省不足5%,发展空间显而易见。由于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且部分地区鲜薯可以露地储藏,能满足加工业每年7个月的原料供应,可以保证加工企业常年生产,减少仓储、运输等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因此发展加工极有潜力。三是有市场潜力。据估计,我国马铃薯种薯供应缺口500万吨,淀粉每年缺口50万吨,加工原料薯缺口1000万吨,快餐食品年缺口10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从省内来看,“十二五”期未,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要达到1100万亩,若脱毒马铃薯达600万亩,按每亩需种150公斤计,全省需脱毒种薯90万吨,目前全省脱毒种薯年生产能力仅为40万吨,缺口为50万吨。从国内来看,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是马铃薯出口加工商品薯生产大省,但由于这些省(区)纬度较低,夏季气候炎热,不利于种薯生产,每年都要从外地大量调运,以威宁县为主的黔西北地区是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重庆等周边省(市、区)马铃薯种薯首选购种基地。
为充分发挥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加快马铃薯强省建设步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必须力争实现四个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一是脱毒种薯生产供应的新突破。到2017年,贵州省力争原原种扩繁规模达到3亿粒以上,并以黔西北高海拔地区为主建立各级种薯扩繁基地100万亩以上。鼓励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种薯,重点扶持种薯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并在种薯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种薯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专用商品薯生产的新突破。重点支持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沿线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等基地建设,实施生产基地建设扶持项目,改善基地基础设施,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建立原料基地。力争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三是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新突破。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引进优强企业参与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力争马铃薯加工能力迅速提升,生产结构逐步优化。支持引进企业采取租赁、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现有加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扶持企业改善装备条件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四是马铃薯产品外销的新突破。加强马铃薯产区道路连接,加快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和储藏设施建设,疏通和用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力争马铃薯外销率明显增长。积极培育发展马铃薯经销公司、专业组织和运销大户,加强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重点抓好鲜薯销区市场开发。
为此,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措施,扎实推进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以马铃薯大省强省为目标,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围绕建设全国马铃薯产业大省强省的目标,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心,建立“政府推动、农民主体、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的产业推进机制,培养专家团队,整合有效资源,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抓,按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提出的要求,确保把贵州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的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争取投入,加强马铃薯产地水利、交通、耕地质量、农机装备、市场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防灾减灾能力。争取耕地整治、烟水配套工程、三小水利工程等项目向马铃薯产区倾斜,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等农村交通建设向马铃薯产区延伸,提升农村公共建设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惠及面和纵深度。实施专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夯实马铃薯产业发展基础。突出抓好脱毒马铃薯各级种薯扩繁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马铃薯种薯储藏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规模,尽快让项目投入使用,发挥作用,提高脱毒种薯和商品薯生产能力和质量,提高马铃薯储藏、运销能力。
三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立以威宁为主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在对原原种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原种生产补贴环节,使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有效衔接。原种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在威宁县。农业部原种生产补贴试点项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威宁县倾斜、集中,力争3-5年把威宁县建设成我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同时,为规避风险,在水城、盘县等有种薯扩繁基础的适宜区域建立一定数量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四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管制度,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监管。按照《种子法》要求,对马铃薯种薯严格实行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种子管理系统要严格日常监管、质量抽查和市场准入,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过程监管,建立从脱毒苗、原原种到生产用种的全代系质量监控制度和种薯质量追溯制度。同时,实行马铃薯脱毒种薯分级管理,原原种以上级别脱毒种薯(苗)由省农委监管,原种级别脱毒种薯由市(州)农委监管,良种级别脱毒种薯由县农业部门监管。种薯的生产与监管应以种子站(种子质量监管站)为主,相关机构积极配合。制定《贵州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管理办法》,以省农委规范性文件印发。 五是加快马铃薯品种结构调优步伐。抓好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引进、品比及示范推广。在马铃薯商品薯项目基地开展相应的品比试验及品种展示,筛选出适合贵州周年生产、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和早、中、晚熟相配套的新品种。以费乌瑞它类型为主的菜用薯,各商品薯基地每年都要引种10个以上作比较试验。对适应市场需求、表现良好的品种及时审定并加快示范、推广。
六是突出抓好早熟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集中抓好黔南、黔东南两州“贵广”两高沿线及铜仁、黔西南、遵义三市(州)部分低海拔地区的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先期选择自然条件好、有一定规模和集中度的荔波、三都、平塘、黎平、锦屏、黄平、从江、榕江、岑巩、仁怀、赤水、碧江、兴义等重点县(市、区),现有基地规模为10万亩,主推费乌瑞它、中薯3号、宣薯2号等早熟品种,计划基地建设规模达100万亩以上,打造早熟商品薯生产大基地、大品牌,做到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种植区域化、技术标准化、开发产业化,积极抢占珠江三角洲及东南亚地区4-6月马铃薯鲜薯市场空间。同时有序布局中、高海拔地区中晚熟品种基地,提供特殊地区的马铃薯周年供应。
七是抓好先进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专家和国家、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作用,通过加大省级马铃薯专项资金项目和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力度,大力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原原种新型快繁、黑膜覆盖高效栽培、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起垄高厢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推行利于茬口衔接、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先进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促进马铃薯稳产高产。大力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八是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与交流合作。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和旅游节庆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扩展马铃薯消费市场。大力开拓省外市场,重点开发华南马铃薯鲜薯主销区,积极开拓港澳台、东南亚等境外市场,在销区中心城市建立直销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主产基地县乡与超市、高校、城镇社区和企业等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培育发展一批主要从事马铃薯经销的公司、合作社和运销大户。改善马铃薯储藏、包装、运输条件和技术,对外销鲜薯进行分级包装、精包装上市。增强贵州马铃薯品牌意识,支持注册马铃薯产品商标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响黔薯品牌。
九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部门和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集中各方智慧,统筹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资源整合。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农民和企业为主体,以重点项目实施为主要抓手,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及相关措施配套,健全发展机制,优化发展氛围。加大对马铃薯产业各环节、各领域重点项目的财政投入,确保各类项目如期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扩大马铃薯良种扩繁和生产用种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方式,有效调动农民和企业生产积极性。逐步将马铃薯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不断提高保费补助标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马铃薯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管职责,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技术指导,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合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