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不是自发产生的,创新能力要靠逐步培养而形成。采用尝试教学法既是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体现,又是适应当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的有效途经。
一、尝试能有效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
有效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提供宽松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出现为数不少这样的同学:我们听老师的讲课,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到做练习时发现困难,已经下课,我们不敢问老师。采用尝试教学法,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可先自学课本后做尝试练习,也可以先做成尝试练习后自学课本对照,灵活轻松。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尝试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自然就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轻松的学习氛围。
尝试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尝试教学既强调学生的亲自尝试,也强调老师精心指导,学生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复习将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剪拼成其它形状,并求出面积后,要求每个学生在电脑上画出半径为10厘米的圆若干个,提出问题:你可以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并且拼成什么图形?通过尝试,同学们发现:这些剪拼成的圆形怎么没法求面积呀?“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曲线的,不是直线呀,这时我引导他们:“看谁有更大的耐心、更细心,把圆平均分成更多更多的份数,那么拼出的圆形,底会逐渐变成什么线呢?如果你无限地分割下去会出现什么图形呢?”这时学生在电脑上大胆操作,互相讨论图形的变化,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变化,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探究气氛又深入一步。
二、尝试能激发好奇心
激发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起点。尝试教学法以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主旋律,变教师“多讲”为学生尝试探索,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规律,自己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放手让学生尝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有益学生思维的启动和发展,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和成功的机会。如教学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中,引导学生讨论求圆柱体部分面积,尽管这是比较难的问题,我没有作太多的讲解,而是边引导边点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每人发三张纸:一张梯形、一张长方形、一张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尝试将对应的边对应起来,能不能拼成圆柱体的圆柱部分,这时学生觉得好奇,一个平面、一个曲面有关系吗?积极地尝试;得出把圆柱部分剪开,如何剪开?这样整个过程都是组织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新知识的发生过程就在学生的尝试探索中完成。
到此,我并没有停止,而是拿出圆台体和圆锥体,让学生猜想如何求出它们的表面积,这时学生更兴奋、更好奇了,纷纷尝试地剪开。尽管教材还没有要求学生如何求,但显然学生把解决圆柱体表面积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类似的图形中去了。这种尝试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尝试是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
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尝试教学法能真正地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如教学第十一册34页例3分数除法: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列出算式,14/15÷3/10。
以往教师总是先传授分数除法的法则,然后示范几种代表性的分数除法的例题,最后给几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除法。
尝试教学法则改变过去的教法,针对新问题讨论如何解决14/15÷3/10。一些学生举手回答,14/15÷3/10=14/15×10/3=28/9(千米)(还要化为带分数)。显然,这些是有所预习的好同学的答案,这就是教材中的方法。
我肯定了学生后,启发学生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
有学生说,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30,这样一来就把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这种方法我给予充分肯定,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奇迹就是在此时出现。
又有学生回答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15/14,得到1÷9/28,根据上堂课刚学过1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即可。
再有学生回答,刚才那个方法是可以,但不太好,我的方法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10/3,这样除数就变为1。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太了不起啦,孩子太聪明了。可见,我们不能小看他们,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是可以学会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传播,学生简单地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尝试探索的欲望和本能就没有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自然也没有了。
尝试教学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所以说尝试是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多年来,坚持用尝试教学法,不但学生的成绩、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看到同学们大胆尝试探索出科学法的精神,我作为教师感到很大安慰。
一、尝试能有效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
有效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提供宽松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出现为数不少这样的同学:我们听老师的讲课,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到做练习时发现困难,已经下课,我们不敢问老师。采用尝试教学法,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可先自学课本后做尝试练习,也可以先做成尝试练习后自学课本对照,灵活轻松。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尝试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自然就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轻松的学习氛围。
尝试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尝试教学既强调学生的亲自尝试,也强调老师精心指导,学生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复习将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剪拼成其它形状,并求出面积后,要求每个学生在电脑上画出半径为10厘米的圆若干个,提出问题:你可以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并且拼成什么图形?通过尝试,同学们发现:这些剪拼成的圆形怎么没法求面积呀?“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曲线的,不是直线呀,这时我引导他们:“看谁有更大的耐心、更细心,把圆平均分成更多更多的份数,那么拼出的圆形,底会逐渐变成什么线呢?如果你无限地分割下去会出现什么图形呢?”这时学生在电脑上大胆操作,互相讨论图形的变化,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变化,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探究气氛又深入一步。
二、尝试能激发好奇心
激发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起点。尝试教学法以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主旋律,变教师“多讲”为学生尝试探索,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规律,自己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放手让学生尝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有益学生思维的启动和发展,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和成功的机会。如教学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中,引导学生讨论求圆柱体部分面积,尽管这是比较难的问题,我没有作太多的讲解,而是边引导边点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每人发三张纸:一张梯形、一张长方形、一张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尝试将对应的边对应起来,能不能拼成圆柱体的圆柱部分,这时学生觉得好奇,一个平面、一个曲面有关系吗?积极地尝试;得出把圆柱部分剪开,如何剪开?这样整个过程都是组织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新知识的发生过程就在学生的尝试探索中完成。
到此,我并没有停止,而是拿出圆台体和圆锥体,让学生猜想如何求出它们的表面积,这时学生更兴奋、更好奇了,纷纷尝试地剪开。尽管教材还没有要求学生如何求,但显然学生把解决圆柱体表面积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类似的图形中去了。这种尝试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尝试是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
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尝试教学法能真正地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如教学第十一册34页例3分数除法: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列出算式,14/15÷3/10。
以往教师总是先传授分数除法的法则,然后示范几种代表性的分数除法的例题,最后给几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除法。
尝试教学法则改变过去的教法,针对新问题讨论如何解决14/15÷3/10。一些学生举手回答,14/15÷3/10=14/15×10/3=28/9(千米)(还要化为带分数)。显然,这些是有所预习的好同学的答案,这就是教材中的方法。
我肯定了学生后,启发学生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
有学生说,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30,这样一来就把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这种方法我给予充分肯定,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奇迹就是在此时出现。
又有学生回答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15/14,得到1÷9/28,根据上堂课刚学过1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即可。
再有学生回答,刚才那个方法是可以,但不太好,我的方法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10/3,这样除数就变为1。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太了不起啦,孩子太聪明了。可见,我们不能小看他们,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是可以学会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传播,学生简单地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尝试探索的欲望和本能就没有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自然也没有了。
尝试教学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所以说尝试是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多年来,坚持用尝试教学法,不但学生的成绩、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而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看到同学们大胆尝试探索出科学法的精神,我作为教师感到很大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