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下颌沟的解剖学研究与老化分析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口下颌沟区域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探讨面下部口下颌沟老化特征的形成机制。

方法

①选取新鲜成人尸头标本8具,男5具,女3具,用亚甲蓝溶液对每具尸头的一侧面部进行面颊部脂肪室和口下颌脂肪室的注射,2个蓝色脂肪室间未被着色的区域即为口下颌沟区域。②在同具尸头的另一侧面部,结合肉眼观察,选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各个解剖结构的层次、位置、特征及其毗邻关系,并做文字和图像记录。③切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将其脱水、石蜡包埋后行10 μm薄层横断面连续软组织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

结果

口下颌沟位于降口角肌表面,从口角延伸至下颌缘。其上界由降口角肌插入皮肤的假性韧带——口下颌沟韧带构成,下界由下颌韧带构成。口下颌沟的内、外侧脂肪室分别为口下颌脂肪室和面颊部脂肪室,且外侧脂肪室中的脂肪组织较内侧脂肪室疏松、体积更大、颜色更鲜亮。组织学上的观察结果与大体解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结论

根据口下颌沟的解剖学特点,推测口下颌沟畸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口下颌沟韧带和下颌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松弛变薄,口下颌沟内、外侧脂肪室中的脂肪组织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差异等均可致使口下颌沟外侧软组织下垂。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Proplan CMF软件模拟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的准确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6例颧骨颧弓肥大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年的CBCT资料导入Proplan CMF软件,重建三维模型并行L型截骨手术模拟,同时选择特征性标志点并建立三维定点测量系统,测量相关指标,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观测术后与模拟软组织的彩色重叠图。结果骨组织面宽、双侧颧突角及面宽指数术前组分别为(135
目的分析并比较带神经的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将43例(50指)指端缺损的急诊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带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3例27指)与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20例23指)进行修复。比较2组术式的手术时间、患者对患指外观的满意度、皮瓣静态两点辨距觉、患指活动度及供区术后外观等情况。结果术后2组皮瓣全
目的对经典扩张法耳廓再造术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0例小耳畸形患者的健侧耳廓和扩张皮瓣进行三维测量,参照测量结果选择82例患者行扩展耳后扩张皮瓣全耳再造术。一期手术于耳后皮下埋置50 ml肾形扩张器,注水至65 ml左右继续维持扩张4周左右。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并于扩张皮瓣外4~5 cm的头皮下分离,形成由中间扩张皮肤和周围非扩张皮肤组成的复合皮瓣,完整包裹三维立体肋软骨支架,进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Galectin-3)和基因mRNA在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的表达。方法108例眼部静脉畸形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2组,未经尿素干预组53例,术前局部病变不行尿素注射治疗;尿素干预组55例,术前局部病变行尿素注射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8例眼部静脉畸形组织和对照组20例远端手术切缘正常组织中Galectin-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
期刊
目的总结以指动脉皮支血管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儿童拇指指端皮肤缺损共1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平面均在甲根部以远,甲床完全存留4例,部分缺失8例。皮肤缺损范围1.0 cm×1.0 cm~1.5 cm×2.0 cm。利用拇指尺侧指动脉在创面边缘发出的皮支血管为皮瓣的蒂部,紧贴创面边缘在拇指侧方设计三角形皮瓣,皮瓣切取后呈螺旋桨状转移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