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对我国委托人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进行构建,首先分析了我国委托人企业年金会计的规定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总论、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
关键词:设定受益计划;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信息披露企业年金制度是一种保障制度,一个完整的养老金制度它由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构成。在这十多年来我国一直提出发展企业年金,各项配套制度和管理规范还未完善,企业年金是职工退休后的又一项福利,企业职工退休后不仅有社会养老保险,还有企业年金来充实退休后的收入。但我国以的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尚未制定。
一、目前企业年金会计
问题诸多
1、企业年金会计规范是不完美的。企业年金基金在我国的会计处理中还未完善及规范,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会计主题进行多方面确认,作为会计业主要的支付本身,缺乏企业会计理论的多方面指导,导致企业会计流程全职大乱,不利于反映和养老金会计基金信息为企业提供有力证据,从而阻碍了企业年金发展前景。
2、未明确年金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应该按照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处理。它是职工所得的应有的劳动报酬,年金会计的这种变相处理方式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性原则。我国补充养老基金的形式一般是设定的提存计划方式,即企业多方面向补充养老金账户的供款方式,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进行资金提取。
3、年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并不完美。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披露将帮助用户充分掌握企业年金信息,也导致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当前企业会计实践中,此问题对于提取企业年金等一系列项目的会计管理费用,目前主要没有单独显示,一些管制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没有反映,导致不必要的信息转换成本,甚至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构建
本文从总则、会计初始确认、会计后续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探寻委托人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
1、年金会计总则
总则中要明确企业年金的含义,总则应对企业年金计划及其类型进行界定。其中,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年金的成本构成因素较为复杂,其包含的内容具体有:精算利得或损失、利息费用、服务成本、计划资产的收益等,总则要明确以上成分的含义。并且应对精算估计的要求及其方法加以说明。
2、企业年金会计的初始确认
年金费用主要员工为企业方提供的服务,。年金负债是由年金基金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要用年金资产来偿还的各种未来债务的现值形成,代表着未来年金基金利益的减少;年金资产是企业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企业年金会计包含三个会计要素,即年金资产、年金负债和年金费用。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设定受益计划下年金会计的初始确认:在权责发生制的指导下,会计主体应、合理、正确地确认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的各项费用等。
(1)初始确认。在企业年金资产的确认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实行了基金管理这样的模式,所以对企业与基金信托方面关系的看法诸有不同,资本化观点反映了会记企业年金的经济实体性,更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反应了经济业务的多方面实际性,从而增强会计业的相关性,在企业年金运营阶段,企业委托受托机构管理企业年金资产,企业和受托机构构成了一种信托关系,所以形成企业年金委托资产是企业在向受托机构提存企业年金形成的。(会计分录为:借:企业年金委托资产——成本贷:银行存款)
(2)企业年金成本与负债的初始确认。建立企业年金福利计划成本指企业年金的净成本,它包括当前的服务成本,服务成本在初始阶段和利息费用,企业年金计划资产的预期收益,精算收益或损失。净成本问题开始时的企业年金是估计基于精算假设,最后检查差异,即精算收益或损失,并再次调整。企业年金负债的计量是基于企业年金的净成本。
①精算收益或损失的初始确认。精算假设计算的基础是企业年金养老金义务,这种假设是对未来事项的估计与不确定性,根据假设和数值计算,即使它符合基本的客观条件,往往或多或少的偏差,福利义务的实际数量收益和损失便出现。精算收益或损失可以分为两部分:福利义务的收益和损失,计划资产的收益和损失。收益和损失的计划资产指的是区别计划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资产。从长期来看,预期报酬率与实际报酬率基本相符,其差额就是计划资产的利得和损失。
②前期服务成本的初始确认。企业年金福利义可以降低职工离职率,增加职工生产效率,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务,它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确认前期服务成本时(其会计分录为:借:递延企业年金费用贷:应付企业年金)
③当期服务成本的初始确认。在我国实施设定受益计划初期,应当采用应计福利法确认当期服务成本(职工当期服务在退休后获得的企业年金的精算现值)它参照设定受益计划的公式确定的,是本期应负担的服务成本。
④利息费用的初始确认。中国应该根据应计收益义务计量利息费用,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过程中的费用包括:交易费用,受托人管理成本和投资经理人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应在发生时确认,利息费用的计算公式是:利息费用=初始应计福利义务×折现率。
(3)资产的初始确认。企业年金基金的净值通过”企业年金基金”科目核算。应当建立账户,根据企业和职工个人分别按照企业年金计划包括养老金运营收入按期分配。支付养老金支付给受益人按照,已付或应付金额减少的净资产。借记“企业年金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按照已增加的净资产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年金缴费”科目,贷记“企业年金基金”科目。
3、设定受益计划下年金会计的后续计量
年金会计是会计领域的一个分支,与未来事项相关性更高。当前一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解决年金会计的计量问题可行性不高,而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很高,现行市价大幅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一种比较理想的计量模式,它对物价变动反映灵敏。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方式,至少可以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并用。
(1)年金资产的后续计量。
当企业年金的运营时,企业年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受托机构向委托机构定期进行报告,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向受托机构对其运营时按公允价值计量提存并进行委托,企业年金委托资产的账面价值的调整要依据企业按年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市场相关价值以及预期收益率。
(2)企业年金成本与负债的计量。未确认前期服务成本的摊销,可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即直线法和服务年数總和法对前期服务成本进行摊销,直线法的摊销期远短于服务年数总和法,但因为服务年数总和法的摊销比例和摊销数呈逐年递减趋势,因而直线法使用能够简化计算,对于摊销前期服务成本时。
4、年金会计的信息披露
(1)企业财务报表应披露事项。包括对于企业年金资产负债表以及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的准备,符合IAS26的规定。企业年金这个会计主体是独立的。,与企业报表不同,报告格式和报告内容也不同。为了对可操作性的标准进行提高、我国年金规则仍在附录中对资产负债表和的净资产的变化格式做出了规定(作为准则的附录)。
(2)附注中应披露的信息:企业年金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大变化;投资类型、数量和公允价值在方法上的确定;投资价值受到重大影响是指各类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例的其他事项。详细和具体的披露规范也有创新的地方,例如,规定附注中披露的信息,风险管理是注重年金基金在中国操作风险和安全。这也是我国准则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束必琪,我国企业年金财务信息披露浅析,财会通讯,2008.07;
[2]季晓东,企业年金会计制度变迁及发展建议,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7;
[3]罗韶蓬,关于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思考,国际金融研究,2009.06;
关键词:设定受益计划;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信息披露企业年金制度是一种保障制度,一个完整的养老金制度它由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构成。在这十多年来我国一直提出发展企业年金,各项配套制度和管理规范还未完善,企业年金是职工退休后的又一项福利,企业职工退休后不仅有社会养老保险,还有企业年金来充实退休后的收入。但我国以的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尚未制定。
一、目前企业年金会计
问题诸多
1、企业年金会计规范是不完美的。企业年金基金在我国的会计处理中还未完善及规范,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会计主题进行多方面确认,作为会计业主要的支付本身,缺乏企业会计理论的多方面指导,导致企业会计流程全职大乱,不利于反映和养老金会计基金信息为企业提供有力证据,从而阻碍了企业年金发展前景。
2、未明确年金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应该按照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处理。它是职工所得的应有的劳动报酬,年金会计的这种变相处理方式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性原则。我国补充养老基金的形式一般是设定的提存计划方式,即企业多方面向补充养老金账户的供款方式,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进行资金提取。
3、年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并不完美。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披露将帮助用户充分掌握企业年金信息,也导致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当前企业会计实践中,此问题对于提取企业年金等一系列项目的会计管理费用,目前主要没有单独显示,一些管制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没有反映,导致不必要的信息转换成本,甚至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构建
本文从总则、会计初始确认、会计后续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探寻委托人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
1、年金会计总则
总则中要明确企业年金的含义,总则应对企业年金计划及其类型进行界定。其中,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年金的成本构成因素较为复杂,其包含的内容具体有:精算利得或损失、利息费用、服务成本、计划资产的收益等,总则要明确以上成分的含义。并且应对精算估计的要求及其方法加以说明。
2、企业年金会计的初始确认
年金费用主要员工为企业方提供的服务,。年金负债是由年金基金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要用年金资产来偿还的各种未来债务的现值形成,代表着未来年金基金利益的减少;年金资产是企业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企业年金会计包含三个会计要素,即年金资产、年金负债和年金费用。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设定受益计划下年金会计的初始确认:在权责发生制的指导下,会计主体应、合理、正确地确认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的各项费用等。
(1)初始确认。在企业年金资产的确认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实行了基金管理这样的模式,所以对企业与基金信托方面关系的看法诸有不同,资本化观点反映了会记企业年金的经济实体性,更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反应了经济业务的多方面实际性,从而增强会计业的相关性,在企业年金运营阶段,企业委托受托机构管理企业年金资产,企业和受托机构构成了一种信托关系,所以形成企业年金委托资产是企业在向受托机构提存企业年金形成的。(会计分录为:借:企业年金委托资产——成本贷:银行存款)
(2)企业年金成本与负债的初始确认。建立企业年金福利计划成本指企业年金的净成本,它包括当前的服务成本,服务成本在初始阶段和利息费用,企业年金计划资产的预期收益,精算收益或损失。净成本问题开始时的企业年金是估计基于精算假设,最后检查差异,即精算收益或损失,并再次调整。企业年金负债的计量是基于企业年金的净成本。
①精算收益或损失的初始确认。精算假设计算的基础是企业年金养老金义务,这种假设是对未来事项的估计与不确定性,根据假设和数值计算,即使它符合基本的客观条件,往往或多或少的偏差,福利义务的实际数量收益和损失便出现。精算收益或损失可以分为两部分:福利义务的收益和损失,计划资产的收益和损失。收益和损失的计划资产指的是区别计划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资产。从长期来看,预期报酬率与实际报酬率基本相符,其差额就是计划资产的利得和损失。
②前期服务成本的初始确认。企业年金福利义可以降低职工离职率,增加职工生产效率,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务,它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确认前期服务成本时(其会计分录为:借:递延企业年金费用贷:应付企业年金)
③当期服务成本的初始确认。在我国实施设定受益计划初期,应当采用应计福利法确认当期服务成本(职工当期服务在退休后获得的企业年金的精算现值)它参照设定受益计划的公式确定的,是本期应负担的服务成本。
④利息费用的初始确认。中国应该根据应计收益义务计量利息费用,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过程中的费用包括:交易费用,受托人管理成本和投资经理人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应在发生时确认,利息费用的计算公式是:利息费用=初始应计福利义务×折现率。
(3)资产的初始确认。企业年金基金的净值通过”企业年金基金”科目核算。应当建立账户,根据企业和职工个人分别按照企业年金计划包括养老金运营收入按期分配。支付养老金支付给受益人按照,已付或应付金额减少的净资产。借记“企业年金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按照已增加的净资产金额。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年金缴费”科目,贷记“企业年金基金”科目。
3、设定受益计划下年金会计的后续计量
年金会计是会计领域的一个分支,与未来事项相关性更高。当前一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解决年金会计的计量问题可行性不高,而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很高,现行市价大幅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一种比较理想的计量模式,它对物价变动反映灵敏。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方式,至少可以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并用。
(1)年金资产的后续计量。
当企业年金的运营时,企业年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受托机构向委托机构定期进行报告,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向受托机构对其运营时按公允价值计量提存并进行委托,企业年金委托资产的账面价值的调整要依据企业按年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市场相关价值以及预期收益率。
(2)企业年金成本与负债的计量。未确认前期服务成本的摊销,可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即直线法和服务年数總和法对前期服务成本进行摊销,直线法的摊销期远短于服务年数总和法,但因为服务年数总和法的摊销比例和摊销数呈逐年递减趋势,因而直线法使用能够简化计算,对于摊销前期服务成本时。
4、年金会计的信息披露
(1)企业财务报表应披露事项。包括对于企业年金资产负债表以及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的准备,符合IAS26的规定。企业年金这个会计主体是独立的。,与企业报表不同,报告格式和报告内容也不同。为了对可操作性的标准进行提高、我国年金规则仍在附录中对资产负债表和的净资产的变化格式做出了规定(作为准则的附录)。
(2)附注中应披露的信息:企业年金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大变化;投资类型、数量和公允价值在方法上的确定;投资价值受到重大影响是指各类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例的其他事项。详细和具体的披露规范也有创新的地方,例如,规定附注中披露的信息,风险管理是注重年金基金在中国操作风险和安全。这也是我国准则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束必琪,我国企业年金财务信息披露浅析,财会通讯,2008.07;
[2]季晓东,企业年金会计制度变迁及发展建议,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7;
[3]罗韶蓬,关于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思考,国际金融研究,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