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Akt及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i_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及E-钙黏素(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I3K、Akt及E-cadher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I3K、Akt及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46/62)、66.1%(41/62)、16.1%(10/62),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Ⅰ~Ⅱ期中PI3K及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Ⅲ~Ⅳ期(χ2=4.976,P=0.026;χ2=6.233,P=0.013);淋巴结转移组中PI3K及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χ2=6.675,P=0.010;χ2=7.511,P=0.006)。而E-cadherin蛋白在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χ2=6.558,P=0.010);E-cadherin蛋白在淋巴结无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χ2=5.678,P=0.017),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PI3K与Akt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23,P<0.05),PI3K与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527,P<0.05),Akt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也呈负相关(r=-0.417,P<0.05)。

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侵袭及转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