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在每次健康检查时,总有一些人被检出有心脏“早搏”。因而,“早搏”这个词儿似乎人人皆知,但对“早搏”是怎么回事儿并都清楚。由于缺乏这方面常识,有的人思想上压力很大、精神十分紧张,或者滥用药物,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现将人们常问及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回答。
什么叫“早搏”
正常人的心脏搏动,是由一个位于占心房的“总司令”——窦房结来控制内。窦房结按时发生一定频率的冲动,通过像电线一样的心脏传导系统,传到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并由电活动转变为机械收缩,使心脏产生规律而整齐的搏动,从而搏出血液来满足全身组织器官内需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房或心室内某一区域的兴奋性过高,或者由于传导通路上发生故障,这时就可使整个心房或心室在正常节律中突然提前兴奋与收缩,这种情况就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也叫做期前收缩或期外收宿。根据早搏起源的部位,依次可分为芳性早搏、房室交界处早搏和室性早尊,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把它们明确也区分开来。
“早搏”常见吗
早搏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群之中,有这样一个数字:在无症状的人中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有50%的人出现寻搏若连续48d、时观察,则有70%—30%的人出现早搏。可见,早搏是普遍年在的。
“早搏”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根据早搏的次数和有无器质性心旺病,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偶发性早搏,几乎对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偶发性房性早搏减少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仅为5%;偶发性室性早搏减少12%,两者对脑血循环均没有什么影响。
②每分钟多于六次以上的频发性寻搏,对身体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因勾,据临床观察,这种情况下会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流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
③如果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频发性早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就严重了,应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若有严重心脏病,频发早搏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房性早搏可使心脏病人发生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可引起心室颤动,甚至发生猝死。
发生“早搏”时自己有感觉吗
对于早搏的感觉,个体差异很大。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有的人有“心跳停顿”的感觉;
②有的人有“心脏欲从喉咙中跳出来”的感觉;
③有的人有明显的心慌不适的感觉;
④有的人则无任何感觉,只在进行体检或做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功能性早搏(生理性早搏)
正常人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心情激动或焦虑不安,以及大量吸烟、酗酒、喝浓咖啡或浓茶时,会发生早搏。如果经过医院检查,没有发现疾病,去掉上述诱发原因后早搏即可消失。这种早搏,医学上称为功能性早搏或生理性早搏。
器质性早搏(病理性子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可发生早搏。早搏也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药物中毒、发热、贫血、严重缺氧等。这类早搏,医学上叫做器质性早搏或病理性早搏。
下面几种情况,提示器质性早搏的可能,应予以重视:
①老人和儿童出现早搏;
②在体力活动和心率增快时出现早搏;
③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
④有气急、心脏扩大等表现的人出现早搏;
⑤具备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及家族史等的人出现早搏;
⑥早搏时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怎样防治“早搏”
对于功能性早搏,特别是偶发的,一般不需要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充分的睡眠,劳逸适度,戒烟戒酒等,早搏即可自行缓解,不必过虑。
对于器质性早搏,必须进行治疗。不同部位的早搏所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也不同: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处早搏一般多用心得安、异搏定等药物口服治疗,还有双异丙吡胺、乙胺碘呋酮、奎尼丁、常洛啉等对防治房性早搏都有一定的效果。室性早搏常选用利多卡因,静脉或肌肉注射以救急。等病情稳定后,可选用慢心律(又叫美西律)、茚丙胺等药物治疗。在早搏的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治疗早搏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②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因为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就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另外,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与调节适当用量,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③服药一定要有耐心,要坚持按时服药,不得“见好就收”,随意停服。一般应该在选择有效药物后服用一个月左右,待早搏完全控制,并在活动时也不发生,方可逐渐减量,最后停服。
④对于顽固性早搏,可采取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办法,如慢心律与乙胺碘呋酮、茚丙胺与安定合用等,通过它们的协调作用,增强其疗效,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副作用较小的中药,如丹参片等。
什么叫“早搏”
正常人的心脏搏动,是由一个位于占心房的“总司令”——窦房结来控制内。窦房结按时发生一定频率的冲动,通过像电线一样的心脏传导系统,传到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并由电活动转变为机械收缩,使心脏产生规律而整齐的搏动,从而搏出血液来满足全身组织器官内需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房或心室内某一区域的兴奋性过高,或者由于传导通路上发生故障,这时就可使整个心房或心室在正常节律中突然提前兴奋与收缩,这种情况就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也叫做期前收缩或期外收宿。根据早搏起源的部位,依次可分为芳性早搏、房室交界处早搏和室性早尊,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把它们明确也区分开来。
“早搏”常见吗
早搏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群之中,有这样一个数字:在无症状的人中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有50%的人出现寻搏若连续48d、时观察,则有70%—30%的人出现早搏。可见,早搏是普遍年在的。
“早搏”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根据早搏的次数和有无器质性心旺病,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偶发性早搏,几乎对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偶发性房性早搏减少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仅为5%;偶发性室性早搏减少12%,两者对脑血循环均没有什么影响。
②每分钟多于六次以上的频发性寻搏,对身体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因勾,据临床观察,这种情况下会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流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
③如果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频发性早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就严重了,应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若有严重心脏病,频发早搏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房性早搏可使心脏病人发生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可引起心室颤动,甚至发生猝死。
发生“早搏”时自己有感觉吗
对于早搏的感觉,个体差异很大。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有的人有“心跳停顿”的感觉;
②有的人有“心脏欲从喉咙中跳出来”的感觉;
③有的人有明显的心慌不适的感觉;
④有的人则无任何感觉,只在进行体检或做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功能性早搏(生理性早搏)
正常人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心情激动或焦虑不安,以及大量吸烟、酗酒、喝浓咖啡或浓茶时,会发生早搏。如果经过医院检查,没有发现疾病,去掉上述诱发原因后早搏即可消失。这种早搏,医学上称为功能性早搏或生理性早搏。
器质性早搏(病理性子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可发生早搏。早搏也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药物中毒、发热、贫血、严重缺氧等。这类早搏,医学上叫做器质性早搏或病理性早搏。
下面几种情况,提示器质性早搏的可能,应予以重视:
①老人和儿童出现早搏;
②在体力活动和心率增快时出现早搏;
③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
④有气急、心脏扩大等表现的人出现早搏;
⑤具备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及家族史等的人出现早搏;
⑥早搏时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怎样防治“早搏”
对于功能性早搏,特别是偶发的,一般不需要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充分的睡眠,劳逸适度,戒烟戒酒等,早搏即可自行缓解,不必过虑。
对于器质性早搏,必须进行治疗。不同部位的早搏所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也不同: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处早搏一般多用心得安、异搏定等药物口服治疗,还有双异丙吡胺、乙胺碘呋酮、奎尼丁、常洛啉等对防治房性早搏都有一定的效果。室性早搏常选用利多卡因,静脉或肌肉注射以救急。等病情稳定后,可选用慢心律(又叫美西律)、茚丙胺等药物治疗。在早搏的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治疗早搏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②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因为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就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另外,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与调节适当用量,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③服药一定要有耐心,要坚持按时服药,不得“见好就收”,随意停服。一般应该在选择有效药物后服用一个月左右,待早搏完全控制,并在活动时也不发生,方可逐渐减量,最后停服。
④对于顽固性早搏,可采取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办法,如慢心律与乙胺碘呋酮、茚丙胺与安定合用等,通过它们的协调作用,增强其疗效,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副作用较小的中药,如丹参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