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蝶自来 题好一半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来讲,不仅直接关系学生的得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作文自由拟题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在“新”字上多动些脑筋,多下些功夫。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有人把作文的题目比做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更多的喝彩,将会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迷人效果。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拟题创新的方法,以便对同学们在实际写作中有所帮助。
  一、以小见大补题法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例如:
  1、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
  2、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
  3、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
  4、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
  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学生的写作,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二、妙趣横生点化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如:
  1、“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2、“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4、“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6、“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7、“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8、“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设置悬念诱人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如:
  1、“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矣!》
  2、“素质教育”话题——《考试魔鬼定律》
  3、“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
  4、“男孩女孩”话题——《男孩与女孩不得不说的故事》
  5、“人与自然” 话题——《两只流泪的鱼》
  6、“人与自然” 话题——《一只老鼠的日记》
  7、“网络与生活”话题——《谁让眼泪在飞》
  8、“网络与生活”话题——《网络江湖选美记》
  四、形象修辞美妙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
  1、“心愿”话题——《理想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2、“诚信”话题——《守住你的宝藏》
  3、“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公开挑战书》
  4、“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
  5、“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
  6、“青春”话题——《七彩飘发》
  7、“关爱”话题——《不要在冬天伐倒一棵树》
  8、“环保”话题——《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唤》
  五、诗情画意并茂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如:
  1、“生命”话题——《白云·夕阳·歌声》
  2、“足迹”话题——《红舞鞋·蓝精灵》
  3、“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
  4、“机遇”话题——《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
  5、“友谊”话题——《风中飞舞的白手帕》
  6、“窗口”话题——《今夜星光灿烂》
  7、“时空”话题——《恋恋风尘恋恋情》
  8、“时光”话题——《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六、扬长避短定文体
  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
  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
  2、《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
  3、《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
  4、《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
  话题作文中的“题目自拟” 直接体现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它又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智慧与匠心。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个展示才华的绝好机会。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你的文章一双秀美的眼睛吧!
其他文献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的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而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对疑难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学习的思维训练从“无序”到“有序”、从“质疑”到“探究”、从“顿悟”到“提升”。多年的教学
期刊
从思品课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思品课中可以实行开放性教学形式,打破学科界限,做到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所以我努力开放思品课堂,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做开放型教师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教师是依赖于学生的。师生之间就好似由教师的教学、教育经验与学生的好奇和热情组成的有机体。向学生学习、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
期刊
语文教学情境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是智慧、情感、理念相互碰撞所激发的“教学情意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一种有形与无形的意境。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双主体论”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普遍接受的教育理论,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更强调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情境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本保证。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得意门生,要以同样火热的心爱学生全体、爱每个学生。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
期刊
在当代文坛,林斤澜与汪曾祺并称“文坛双璧”,同时他还被称为“短篇小说圣手”、文坛“怪味豆”。人们赋予林斤澜不少称谓,但当我们真正走近林斤澜,就会发现无论是他的人品还是他的文风都已凝成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厚重的历史震撼人心、丰润细腻、影响深远。而这样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我们就可以通过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春风》窥见一斑。  林斤澜在《春风》中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教师若不能当机立断,及时妥善处理,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妨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如何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这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机智巧妙。教育机智是处理偶发事件必需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运用机智的语言或措施处理偶发事件。如:一节数学课上,全班同学都在静静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是谁难以控制,突然放出一声响屁,那声音在静静的课堂上格外清晰,还有点悠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一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影响到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并且直接影响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
期刊
充分挖掘隐藏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人文价值,是每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求解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取值时,通常采取等价转化的方法。但有时直接等价转化比较困难,这时采取的方法是:先确定参数所在范围——“众”,再从“众”里寻出参数的最终范围——“他”,同样也能达到等价转化的目的。这种求参数的方法, 称为“众里寻他”。下面就让我带你追寻“他”的行踪,一睹“他”的尊容。   小隐于野   例1:关于
期刊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