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丈夫比尔·克林顿在民主党大会上激情演讲时,希拉里正在远隔重洋的东帝汶,参观当地的咖啡加工厂。对于自己缺席民主党大会,希拉里这样解释:“几十年来,国务卿都不参加政党大会,因为我们的外交政策不具备政党色彩。”然而,回看近几位美国国务卿,出身第一夫人和民主党参议员的希拉里恰恰是政党色彩最浓的。
“强势”的美国母亲
2012年6月,希拉里在接受采访时被主持人问道:“在成为国务卿之前,你们都来自政界,这算是个好背景么?”她略显得意地说:“带着政治经验来做这份工作,尤其是在近些年,我觉得颇有优势。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政治活动,即使是极权国家,也有自己所谓的政治。”
奥尔布赖特,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教授。赖斯,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的国务卿,俄罗斯事务专家。与两位学院派的国务卿相比,希拉里带有隆重的政党色彩。
在美国国内,希拉里有着超高的人气,像谷歌的前CEO埃利特·斯密特表示希拉里是自迪安·艾奇逊以来最重要的美国母亲。而《纽约时报》有个标题,称希拉里为“摇滚巨星外交家”。很多美国人认为她应该再选一次美国总统,她的民意支持率甚至超过奥巴马。2012年7月16日,《华尔街日报》曾有一篇专栏文章,题目直截了当用了“希拉里神话”。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斯蒂芬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艾奇逊定义了冷战初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希拉里又给美国外交带来了什么?
2012年4月,一组名为“来自希拉里的短信”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图片里的希拉里始终维持一个形象:戴着墨镜,坐在C-17运输机里玩黑莓手机。图片作者、来自华盛顿的传媒界人士亚当·斯密斯和斯黛西·拉姆还配上了搞笑的设计对白。
很显然,现实中的希拉里并没有搞笑图片中想象的那么霸气:“我认为世界需要美国的领导,一直需要且仍然需要。我们必须运用所谓‘巧实力’。”而所谓的巧实力,实际是对硬实力的减弱所作出来的弥补。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评价说:“没有强大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外交。”
巧力难以借力
随着亚太成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巧实力的理念首先被运用在亚太。2009年2月,希拉里国务卿打破传统,将首访定在亚太,而不是欧洲。正如她自己曾经所言:“我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位政府人士举行电视会议,但什么也代替不了真正的到访。”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希拉里都在美国以外奔波,她创造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出访次数最多的国务卿。在亚洲,她实现了50年来美国国务卿重访缅甸,访问越南的历史性目标。她试图把这些不喜欢美国的国家拉到身边来。当然,她最在意的还是中国。
9月初,希拉里刚刚完成了一次非常有民主党色彩的访华之旅。这是希拉里担任国务卿以来第7次访华,她在北京表示,美方致力于同中方超越差异,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证明,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新兴大国,能够继续为各自人民创造美好未来,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但是媒体却注意到,这个立场与今年年初她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的一席话相去甚远。今年年初,希拉里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过:“我们是在与中国展开争夺影响力的竞争。让我们把人道主义和理想化的一面放在一边,谈论赤裸裸的实力政治吧。要记得,我们是在与中国竞争。”
2012年5月和7月,希拉里围绕着中国访问了多个中国邻国,在印尼《雅加达邮报》看来,4个多月三访亚太,实属罕见。而每到一个国家,希拉里都有相同的调子:劝说别国不受北京影响力上升的影响。
然而,务实的亚太国家似乎并不愿听凭美国安排。2009年2月,国务卿希拉里第一次出访亚太,行程中就包括印尼。当时她受到奥巴马小学学生的欢迎,还在当地的电视综艺节目上学说印尼语,风头正劲。几年后,希拉里再次到来,却遭遇伊斯兰组织在美国大使馆前的抗议,抗议者手持印有希拉里大头像的横幅,上面写着:希拉里,回家去吧!
《希拉里女士,请不要“恶意中伤”中国》,9月3日的《雅加达邮报》登出了这样的标题,文章提醒说:“从13世纪开始,东南亚就面临着强大的中国,但总能找到办法保护自己,不需要局外人对此发表刻薄言论。”而2011年新加坡总理尚穆根访美时也表态:“美国应该缓和对中国的批评。”而近日,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在会见美国防长帕内塔时也表示:“美国需要重新评估重返亚太战略。”
亚洲多国与中国贸易额年年增长,他们显然不愿意因为美国的介入,丧失与中国合作的机会。美国媒体也担忧,重返亚太战略存在模糊和预期不明的风险,会造成美国对有关国家承诺过度,增加不确定性。《华尔街日报》甚至表示:“现在是埋葬‘重返亚洲’战略的时候了。”
过去的4年,四起的风波、激化的争端,并没有给亚洲带来真正的利益。反而会让人担心亚太这片美好的青草地引来两头大象相争的话,其后果难以预料。希拉里在近期第一次参加太平洋岛国对话论坛会议时讲过这么一句话:“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句表态听起来同样很巧妙,但在美国那儿,这句话会不会也只是说说而已呢?
南太平洋:美国新不了情
2012年8月30日,库克群岛,这个很少被媒体提及的岛国,这一天却迎来了罕见的排场:由国务卿希拉里率领的近60人的代表团,还有一艘“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带着航母出访,美国国务院给出的解释是:提供后勤保障。
而对于面积只相当于华盛顿特区,人口只有1.1万人的库克群岛而言,要为突然到访的美国国务卿提供保障,很不容易。当地政府甚至要向居民租用SUV汽车,才能组成礼宾车队;还得招募平民,组成临时仪仗队。对此,《洛杉矶时报》的评论说:“这不奇怪,要知道,上一次发生在库克群岛的国际新闻是一位新西兰的橄榄球球星在那儿的沙滩上裸奔。”
“这是第一次有美国官员来库克群岛,还是位女高官,我们觉得很荣幸。”一位手持美国国旗的当地居民兴奋地表示。从40年前英国女王访问以来,希拉里·克林顿是出现在这个岛国上级别最高的政要。而这一次,她是来出席8月27日在此开幕的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原本对于这个聚焦关注区域环境、经济与民生的地区论坛,美国的兴趣并不大。但是,去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让美国的态度有所转变。 萨摩亚,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由于正好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侧,所以萨摩亚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迎接新年的地方。2011年的年末,一些萨摩亚人遇到了麻烦,有767人无法庆祝自己的生日,还有43对夫妇难以度过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原因在于,2011年萨摩亚政府宣布,12月29日后,萨摩亚全国直接进入31日,而2011年12月30日这一天就这样人间蒸发了。这就意味着萨摩亚从此不再与美国时区挂钩,转而同亚太时区挂钩。而这一转变与120年前正好相反。
1892年7月4日,当时为了与美国加州时间同步,萨摩亚便自己加了一天,庆祝了两次美国独立日,因为当时美国旧金山取代了悉尼,成为萨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今,情况再次逆转,包括中国在内,萨摩亚的前五大贸易国都在亚太地区。由于时区不同,萨摩亚人经常会在星期天就接到来自亚太地区的工作电话。为了做生意,萨摩亚选择了弃美投亚。
8月31日,就在希拉里抵达库克群岛的之后,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率领的代表团在当地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22年派出代表出席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据澳大利亚诺伊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从2005年到2011年,中国共向太平洋岛国提供了6亿美元的贷款。相比之下,美国只承诺了一个2000万美元的项目。
2012年8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库克群岛宣布:美国将拨款3200万美元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而在大谈美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渊源之后,希拉里也用了咄咄逼人的排比句式点了中国的名:“我们想看到中国用公平透明的方式在此行事;我们想看到中国在航海与海事安全方面扮演积极角色;我们想看到中国对南太岛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保护此地珍贵的自然环境,包括海洋环境。”
然而在谈到环境问题时,美国显然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希拉里到访之前,岛国论坛的15个预备国就曾发表领导人公报,指出由于美国的67次核试验,马绍尔群岛仍旧存在放射性污染,华盛顿应该全面履行其义务,清除核污染,作出赔偿。
日本《读卖新闻》的评论说:“美国走上建立太平洋新秩序的前台。”很显然,这是美国构建亚太新秩序的一局棋,而对于这局棋来说,南太平洋是最后的收官。在东北亚,与日韩结成军事同盟;在东南亚,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积极展开合作;在南亚与印度积极配合;如今又与南太平洋岛国重温旧情。由远及近,环环相扣,美国正在完成重返亚太的布局。
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开始的亚太之行,库克群岛是她的第一站。而美国接连在太平洋上动作不断时,中美的大洋角力已然开始。当中美两国都将目光投向辽阔的太平洋时,两国间这样频繁的往来恐怕也会让人想到这样的问题:太平洋是不是足够大可容下中美两个大国呢?对于这一问题,中美两国期望的答案是什么?而最后看到的答案又是什么?这些恐怕都不是希拉里的巧实力外交可以回答的。
“强势”的美国母亲
2012年6月,希拉里在接受采访时被主持人问道:“在成为国务卿之前,你们都来自政界,这算是个好背景么?”她略显得意地说:“带着政治经验来做这份工作,尤其是在近些年,我觉得颇有优势。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政治活动,即使是极权国家,也有自己所谓的政治。”
奥尔布赖特,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教授。赖斯,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的国务卿,俄罗斯事务专家。与两位学院派的国务卿相比,希拉里带有隆重的政党色彩。
在美国国内,希拉里有着超高的人气,像谷歌的前CEO埃利特·斯密特表示希拉里是自迪安·艾奇逊以来最重要的美国母亲。而《纽约时报》有个标题,称希拉里为“摇滚巨星外交家”。很多美国人认为她应该再选一次美国总统,她的民意支持率甚至超过奥巴马。2012年7月16日,《华尔街日报》曾有一篇专栏文章,题目直截了当用了“希拉里神话”。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斯蒂芬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艾奇逊定义了冷战初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希拉里又给美国外交带来了什么?
2012年4月,一组名为“来自希拉里的短信”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图片里的希拉里始终维持一个形象:戴着墨镜,坐在C-17运输机里玩黑莓手机。图片作者、来自华盛顿的传媒界人士亚当·斯密斯和斯黛西·拉姆还配上了搞笑的设计对白。
很显然,现实中的希拉里并没有搞笑图片中想象的那么霸气:“我认为世界需要美国的领导,一直需要且仍然需要。我们必须运用所谓‘巧实力’。”而所谓的巧实力,实际是对硬实力的减弱所作出来的弥补。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评价说:“没有强大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外交。”
巧力难以借力
随着亚太成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巧实力的理念首先被运用在亚太。2009年2月,希拉里国务卿打破传统,将首访定在亚太,而不是欧洲。正如她自己曾经所言:“我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位政府人士举行电视会议,但什么也代替不了真正的到访。”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希拉里都在美国以外奔波,她创造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出访次数最多的国务卿。在亚洲,她实现了50年来美国国务卿重访缅甸,访问越南的历史性目标。她试图把这些不喜欢美国的国家拉到身边来。当然,她最在意的还是中国。
9月初,希拉里刚刚完成了一次非常有民主党色彩的访华之旅。这是希拉里担任国务卿以来第7次访华,她在北京表示,美方致力于同中方超越差异,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证明,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新兴大国,能够继续为各自人民创造美好未来,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但是媒体却注意到,这个立场与今年年初她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的一席话相去甚远。今年年初,希拉里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过:“我们是在与中国展开争夺影响力的竞争。让我们把人道主义和理想化的一面放在一边,谈论赤裸裸的实力政治吧。要记得,我们是在与中国竞争。”
2012年5月和7月,希拉里围绕着中国访问了多个中国邻国,在印尼《雅加达邮报》看来,4个多月三访亚太,实属罕见。而每到一个国家,希拉里都有相同的调子:劝说别国不受北京影响力上升的影响。
然而,务实的亚太国家似乎并不愿听凭美国安排。2009年2月,国务卿希拉里第一次出访亚太,行程中就包括印尼。当时她受到奥巴马小学学生的欢迎,还在当地的电视综艺节目上学说印尼语,风头正劲。几年后,希拉里再次到来,却遭遇伊斯兰组织在美国大使馆前的抗议,抗议者手持印有希拉里大头像的横幅,上面写着:希拉里,回家去吧!
《希拉里女士,请不要“恶意中伤”中国》,9月3日的《雅加达邮报》登出了这样的标题,文章提醒说:“从13世纪开始,东南亚就面临着强大的中国,但总能找到办法保护自己,不需要局外人对此发表刻薄言论。”而2011年新加坡总理尚穆根访美时也表态:“美国应该缓和对中国的批评。”而近日,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在会见美国防长帕内塔时也表示:“美国需要重新评估重返亚太战略。”
亚洲多国与中国贸易额年年增长,他们显然不愿意因为美国的介入,丧失与中国合作的机会。美国媒体也担忧,重返亚太战略存在模糊和预期不明的风险,会造成美国对有关国家承诺过度,增加不确定性。《华尔街日报》甚至表示:“现在是埋葬‘重返亚洲’战略的时候了。”
过去的4年,四起的风波、激化的争端,并没有给亚洲带来真正的利益。反而会让人担心亚太这片美好的青草地引来两头大象相争的话,其后果难以预料。希拉里在近期第一次参加太平洋岛国对话论坛会议时讲过这么一句话:“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句表态听起来同样很巧妙,但在美国那儿,这句话会不会也只是说说而已呢?
南太平洋:美国新不了情
2012年8月30日,库克群岛,这个很少被媒体提及的岛国,这一天却迎来了罕见的排场:由国务卿希拉里率领的近60人的代表团,还有一艘“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带着航母出访,美国国务院给出的解释是:提供后勤保障。
而对于面积只相当于华盛顿特区,人口只有1.1万人的库克群岛而言,要为突然到访的美国国务卿提供保障,很不容易。当地政府甚至要向居民租用SUV汽车,才能组成礼宾车队;还得招募平民,组成临时仪仗队。对此,《洛杉矶时报》的评论说:“这不奇怪,要知道,上一次发生在库克群岛的国际新闻是一位新西兰的橄榄球球星在那儿的沙滩上裸奔。”
“这是第一次有美国官员来库克群岛,还是位女高官,我们觉得很荣幸。”一位手持美国国旗的当地居民兴奋地表示。从40年前英国女王访问以来,希拉里·克林顿是出现在这个岛国上级别最高的政要。而这一次,她是来出席8月27日在此开幕的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原本对于这个聚焦关注区域环境、经济与民生的地区论坛,美国的兴趣并不大。但是,去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让美国的态度有所转变。 萨摩亚,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由于正好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侧,所以萨摩亚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迎接新年的地方。2011年的年末,一些萨摩亚人遇到了麻烦,有767人无法庆祝自己的生日,还有43对夫妇难以度过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原因在于,2011年萨摩亚政府宣布,12月29日后,萨摩亚全国直接进入31日,而2011年12月30日这一天就这样人间蒸发了。这就意味着萨摩亚从此不再与美国时区挂钩,转而同亚太时区挂钩。而这一转变与120年前正好相反。
1892年7月4日,当时为了与美国加州时间同步,萨摩亚便自己加了一天,庆祝了两次美国独立日,因为当时美国旧金山取代了悉尼,成为萨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今,情况再次逆转,包括中国在内,萨摩亚的前五大贸易国都在亚太地区。由于时区不同,萨摩亚人经常会在星期天就接到来自亚太地区的工作电话。为了做生意,萨摩亚选择了弃美投亚。
8月31日,就在希拉里抵达库克群岛的之后,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率领的代表团在当地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22年派出代表出席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据澳大利亚诺伊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从2005年到2011年,中国共向太平洋岛国提供了6亿美元的贷款。相比之下,美国只承诺了一个2000万美元的项目。
2012年8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库克群岛宣布:美国将拨款3200万美元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而在大谈美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渊源之后,希拉里也用了咄咄逼人的排比句式点了中国的名:“我们想看到中国用公平透明的方式在此行事;我们想看到中国在航海与海事安全方面扮演积极角色;我们想看到中国对南太岛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保护此地珍贵的自然环境,包括海洋环境。”
然而在谈到环境问题时,美国显然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希拉里到访之前,岛国论坛的15个预备国就曾发表领导人公报,指出由于美国的67次核试验,马绍尔群岛仍旧存在放射性污染,华盛顿应该全面履行其义务,清除核污染,作出赔偿。
日本《读卖新闻》的评论说:“美国走上建立太平洋新秩序的前台。”很显然,这是美国构建亚太新秩序的一局棋,而对于这局棋来说,南太平洋是最后的收官。在东北亚,与日韩结成军事同盟;在东南亚,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积极展开合作;在南亚与印度积极配合;如今又与南太平洋岛国重温旧情。由远及近,环环相扣,美国正在完成重返亚太的布局。
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开始的亚太之行,库克群岛是她的第一站。而美国接连在太平洋上动作不断时,中美的大洋角力已然开始。当中美两国都将目光投向辽阔的太平洋时,两国间这样频繁的往来恐怕也会让人想到这样的问题:太平洋是不是足够大可容下中美两个大国呢?对于这一问题,中美两国期望的答案是什么?而最后看到的答案又是什么?这些恐怕都不是希拉里的巧实力外交可以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