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四则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题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对这类题的解答,务必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写景的有“青苔”与“红树”,抒情的有“寥落”和“愁”。很明显,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便生成一种古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情感。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题目】
  (1)诗的第一、二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让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解析】
  (1)解答此类题,把握诗题中的问法,也很关键。诗题中这么问:第一、二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须带上想象,结合原诗,去“扩展”一下原诗句了。注意:这里的“扩展”务必要有想象,应设身处地揣测诗人的心境。
  (2)这实际上是一个概括“诗人形象”的问题。你不妨回忆一下诗人平时创作的一贯风格,也可以从诗歌“题目”中入手,去揣测诗人的形象,去把握诗人的心声与情感。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了解整首诗的诗意——这时候,情和景的把握尤为重要!
  【参考答案】
  (1)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使人如同坠入仙境。
  (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题目】(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1)这是个对“水”的意象进行理解与赏析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水”这个意象,最好的办法是回归到原诗中,去揣摩和把握。因为,“水”作为单个的意象务必要和整首诗的整体意蕴相和谐,要和诗人创作该诗词的目的与意图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这个意象是诗人自己的意象,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情感。
  (2)对写作方法的赏析,需要你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及表达效果,如:衬托,托物言志等。然后再结合本诗内容,做相应的赏析。此外,对作者的一贯创作风格也应有个基本的了解。
  【参考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第一首运用“由物及人”的联想法,通过写“寒鸦飞尽”,联想到人的别离而去,写出孤寂之情。
  第二首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法。写“绿暗红稀”,写“暮云楼阁”,写“水”都能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叹和对时光逝去的叹惋之情。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尧一中】
  责任编辑:周俊
其他文献
记不得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只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在记忆里静静地流淌,微风徐徐而来,空气里掺杂着水的味道。  也许每个人都是一只风筝,无论飞多高都会被一根线紧紧牵住,在高飞与回归之间挣扎。任你飞得再高,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也会像开在心底的蔷薇,时不时的诱惑着你。  如果我是一棵树,那鸟语花香的家乡就是我扎根的地方。那些安静祥和的景象屡屡出现在我的梦中。那条东流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碧玉似的水中沉
期刊
“环保”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绿色意识早已渗进了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此类话题倍受关注,因此,它也将成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之一。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②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③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期刊
一、要“直译”,不要只求“大概”    所谓“直译”,就是“以直译为主,字字有着落”。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等。愈是“难”的字、词,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  如:“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中“披”字,许多考生要么没译,要么译成“披露”或“披衣”。这里应该是“批阅”的意思,即“阅读”。    二、要“通达”,
期刊
成语,主要指习用的古语、俗谚以及能独立表意的词组、短语。大都约定俗成,结构固定。成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前代故事等,二是历代流通度大、影響甚广的经典著作。正是由于成语的这两个来源,决定了成语含有前代语言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因此,利用好这一部分的成语,以此作为桥梁,有助于提高我们学习文言的效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
期刊
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人生境遇,感受自然千差万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和杜牧的《初冬夜饮》这两首小诗就借雪夜饮酒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悟。前者是这样写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后者是这样写的:“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白诗似熊熊炉火,照亮眼睛,温暖人心;杜诗如暗淡烛光,拉长身影,投下凄凉。何以见得?
期刊
在現代汉语中,含“如”字的成语不仅“量大”——各类工具书中收录的有190余条,而且“面广”——因其形象的表意功能被人们广泛使用。“如”字成语也出现了媒体使用出错率高、命题考查点击率高的“双高”现象。所以有人戏言:“都是‘如’字惹的祸。”为帮助广大师生走出“如”字成语的使用误区,现对其错因作如下剖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经典回放]    游庐山记  [清]恽敬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過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②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③,横五老峰之麓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编者语:实战演练是把知识内化,举一反三的重要途径。本期“题型讲练”立足湖北,兼顾全国,前呼“专题讲座”,后应模拟试题,精讲精练,点拨切中要害。    泉的怀想  胡昭穆    我爱做梦,做泉的梦。因世界上除生物而外,它最有灵性与活力。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智慧与快乐,就因其流动、畅达、喜融合而富变化,不像山岳般滞固和凝重。泉又是水中最秀美、活脱、明澈的一族。它拔地而
期刊
编者语:文言实词义项繁多,除了平时积累牢记外,对试卷中常见设误角度了然于胸,并掌握相应应对策略,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每年高考的重点考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各地高考题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对文言实词显性与隐性的考查均在5-8分,有些省市(如2007年高考上海卷)事实上已占到了10分左右。因此,加强文言实词考点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文言实词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
期刊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多音字的掌握是高三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区别并有效的记忆多音字是一个不容忽视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音字的掌握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多音字规律,进行记忆:    一、了解常见读音,准确掌握特殊读音    如:1. 角:常见读音为jiǎo,如“一角钱”;意为“角色、角逐、古代五音之一、姓氏、古代酒器”时读为jué。  2. 劲:常见读音为jìn,如“有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