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從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商业地位的下降,只是将其从计划分配转变成为市场配置,商业的作用更加的突出。跨境经济学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它迫切需要新的商业理论来支撑,所以,商业经济学将在新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商业经济学是过去为适应部门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经济学的研究。如何认识商业经济学的本质,如何评价商业经济学在新历史时期的地位。
关键词:商业经济学;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引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变革时期,企业经济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体系对学科进行压缩和整合,商业经济学在教学体系中不再拥有独立的地位,尽管它试图在一些大学保留商业经济学,但它通常未能改变商业经济学正在萎缩的现实。中央机构的精减导致了国内贸易部最终是国内贸易局的解散,进一步恶化了商业经济的前景。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结果,但是,一些长期从事商业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和专家认为,经济体制的转变不应削弱商业经济学的地位。相反,在货币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交换和商品流通活动将变得更加重要,商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导致地位下降的原因
1.商业经济学的地位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机械地将行政管理和学术究的联系
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对应到部门的行政管理系统之中,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基于部门的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理论和业务管理流程。随后出现了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交通经济、林业经济、渔业经济等多个学科引领全市。这种划分主体区域的方法并不是基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运行过程和各个阶段的功能特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部门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管理所取代:中央的改革和精简导致了许多部门管理的不统一。
与部门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一系列应用经济学学科失去了原有的支撑,在一个同样由行政部门构成的学科体系中,超过24个专注于部门经济研究的学科自然是“打包”的。然而,根据客观的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操作过程,根据每个阶段的功能特征,一些原始应用经济学的学科的研究仍然是很重要的,如业务经济、运输经济、等等,但研究内容应该被改变。换句话说,有必要从基于原有行政管理模式的管理行为研究转向基于市场运作模式的市场行为研究,否则,就很难重新确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
2.纯粹的商业概念淡化
商品流通体制在中国1980年代中期改革后,前国有商业系统的封闭操作系统已经完全破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水晶制造企业开始直接引入循环,组织产品的眼光,最终建立自己的市场销售体系。随着制造业自我营销体系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商业批发企业遭受了大面积的损失和瓦解,导致了商业批发体系的严重收缩。
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来的商业体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零售市场,而在商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批发活动,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制造业的自销体系所取代。由于传统的“纯商业”概念排斥了制造业的自我营销体系,从而导致商业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不断下降,然而,事实上,制造业本身的产品销售活动属于商业活动的范畴,一些制造企业设立的相对独立的销售公司在本质上也属于商业企业。因而,由于行政隶属的原因和对“纯商业”概念的固有理解,人们感到商业的社会地位在下降,研究商业活动的商业经济学的地位也在下降。
3.市场营销理论对商业经济学地位的影响
市场营销是从制造商的角度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生产和营销活动,由于也是以市场交换为研究核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与商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重叠。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商业经济学,其对市场流通的一般研究都是在宏观营销理论中进行的,与企业作为主体的微观营销理论共同构成了营销的理论框架。随着一种新的理论体系的引入,而正是在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时期,制造企业作为自营销售快速发展的主体,因此它自然被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所接受。当时,以“纯商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商业经济学相对被忽,许多大学的商业经济学教研部后来转向了市场营销学的教研部,这一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从仔细分析的研究内容和视角来看,企业经济学和市场营销仍然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我国,受辽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商业活动更加重要,相对独立。因此,商业经济学应该重新确立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新时期商业经济学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来,商业活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表现在以下几点:
1.商业流通的重要性由市场供求关系体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供大于求的问题愈发的突出。1999年,在有关部门进行的调查中,货物供过于求的情况高达80%,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其销售成本也在上升。因此,选择合适的流通渠道和分销渠道成为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得以更加凸显。
2.改革开放使外国的一部分商业资本渗透进我国
各种新的商业形式在我国出现并迅速发展,从国外现代零售业进入90年代初,我国各大城市百货商场掀起了一场转型的热潮,甚至出现了饲料超市。卖便利店,仓库存储,自动售货机,电视直销、批发超市,会员和特别代理,代理各种新型业务形式,使中国的商业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3.商业流通的改革扩宽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这对于流通渠道的“疏通”、促进生产、满足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但商业流通在新形势下领导城市的管理和规制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出现了商业流通负于城市的无序和混乱局面,走私、假胃、假冒产品、恶性挤压、“三角债”等问题的出现,严重扰乱了商业流通秩序,增加了流通成本,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立新的流通秩序,优化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包括商业和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也说明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对业务问题的关注总是不高,管理层总是缺乏对业务发展的全面思考和战略规划,商业经济的现状与商业流通快速发展的现实相背离,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從根本上说,它可能受到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因为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商业作为一个不参与产品价值创造的附属产业而存在,商业劳动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一个不参与价值创造,只参与价值分配的行业,自然不应该被重视,然而,这一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当马克思提出他的劳动价值观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供求矛盾还不是很突出,流通的重要性远没有现在那么明显。经济学家把研究重点放在生产领域是很自然的,其次,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说明一种改革的观点:资本的寄生性和剥削性,因此将创造价值的劳动定义为晶体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可以更清楚地解释这一问题。但是,这一传统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结晶”的概念仅限于通过单稳态过程生产的物理产品。与实物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劳动创造价值,与生产过程无关的劳动不创造价值。然而,在我们现在的观念中,“产品”的概念已经被大大扩展和延伸了,通过一定的劳动为简单的人提供的一切形式的满足都可以被定义为“产品”,如服务、绩效、教育、咨询等。虽然这些“产品”是无形的,但它们为需要它们的人提供的“效用”却是有形的。应该说,这些劳动创造价值,其提供的“效用”是价值的载体,这样,商业劳动提供的就是满足消费者购买和持有商品的“效用”。它是独立于生产地区生产的实物产品之外的特殊产品,是商业劳动的价值载体。因此,商业劳动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商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新形势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当前商业经济领域用当关心的难题研究
1.多主体参与的商品流通过程
在过去,对商业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原始的商业体系,而集中于纯商业企业的活动,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没有系统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业企业被排除在商业流通之外,缺乏对商品流通的系统研究。更多参与当前,商品流通的过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消费者团体)是常见的,应该是一个系统研究领域的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企业的“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功能、价值和关系。
2.对流通体系的研究
商业资本、商业劳动力、劳动对象是构成商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商业渠道、商业企业、商业业态、商业管理体制是商业劳动力的组织形式。目前,中国市场的商业渠道和业态多种多样,效率和效益各不相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合理的商业流通渠道和建立商业模式的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合理的商业组织生产力和追求最佳效益促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商业、优化市场的商品流通体系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循环的好处。
3.重视科技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各个领域。在商业方面,互联网商务、电子商务、绿色商务、供应与健康管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商业组织形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商业经济研究中,应充分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商业组织和流通模式的影响,探索新的经营形式和管理模式。
结束语
要提高商业经济学的地位,除了纠正一些对商业和商业经济学的错误认识外,改变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非常重要。受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影响,过去的商业经济学更注重对商业生产关系的研究,如商业性质、所有制关系、工商关系、渠道关系、商品交换规则等。结果,经济体制和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许多研究失去了对象、意义和地位。当这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晁钢令.论新形势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及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2(10):17-19.
[2]丁爱峰.新时代环境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经,2019(07):25-26.
[3]柳思维.新时代中国特色贸易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商学研究,2018,25(06):23-31+69.
[4]付宏,陶珍生,张全红,乔长涛.关于商务经济学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06):105-108.
关键词:商业经济学;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引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变革时期,企业经济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体系对学科进行压缩和整合,商业经济学在教学体系中不再拥有独立的地位,尽管它试图在一些大学保留商业经济学,但它通常未能改变商业经济学正在萎缩的现实。中央机构的精减导致了国内贸易部最终是国内贸易局的解散,进一步恶化了商业经济的前景。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结果,但是,一些长期从事商业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和专家认为,经济体制的转变不应削弱商业经济学的地位。相反,在货币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交换和商品流通活动将变得更加重要,商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导致地位下降的原因
1.商业经济学的地位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机械地将行政管理和学术究的联系
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对应到部门的行政管理系统之中,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基于部门的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理论和业务管理流程。随后出现了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交通经济、林业经济、渔业经济等多个学科引领全市。这种划分主体区域的方法并不是基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运行过程和各个阶段的功能特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部门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管理所取代:中央的改革和精简导致了许多部门管理的不统一。
与部门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一系列应用经济学学科失去了原有的支撑,在一个同样由行政部门构成的学科体系中,超过24个专注于部门经济研究的学科自然是“打包”的。然而,根据客观的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操作过程,根据每个阶段的功能特征,一些原始应用经济学的学科的研究仍然是很重要的,如业务经济、运输经济、等等,但研究内容应该被改变。换句话说,有必要从基于原有行政管理模式的管理行为研究转向基于市场运作模式的市场行为研究,否则,就很难重新确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
2.纯粹的商业概念淡化
商品流通体制在中国1980年代中期改革后,前国有商业系统的封闭操作系统已经完全破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水晶制造企业开始直接引入循环,组织产品的眼光,最终建立自己的市场销售体系。随着制造业自我营销体系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商业批发企业遭受了大面积的损失和瓦解,导致了商业批发体系的严重收缩。
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来的商业体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零售市场,而在商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批发活动,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制造业的自销体系所取代。由于传统的“纯商业”概念排斥了制造业的自我营销体系,从而导致商业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不断下降,然而,事实上,制造业本身的产品销售活动属于商业活动的范畴,一些制造企业设立的相对独立的销售公司在本质上也属于商业企业。因而,由于行政隶属的原因和对“纯商业”概念的固有理解,人们感到商业的社会地位在下降,研究商业活动的商业经济学的地位也在下降。
3.市场营销理论对商业经济学地位的影响
市场营销是从制造商的角度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生产和营销活动,由于也是以市场交换为研究核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与商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重叠。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商业经济学,其对市场流通的一般研究都是在宏观营销理论中进行的,与企业作为主体的微观营销理论共同构成了营销的理论框架。随着一种新的理论体系的引入,而正是在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时期,制造企业作为自营销售快速发展的主体,因此它自然被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所接受。当时,以“纯商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商业经济学相对被忽,许多大学的商业经济学教研部后来转向了市场营销学的教研部,这一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从仔细分析的研究内容和视角来看,企业经济学和市场营销仍然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我国,受辽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商业活动更加重要,相对独立。因此,商业经济学应该重新确立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新时期商业经济学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来,商业活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表现在以下几点:
1.商业流通的重要性由市场供求关系体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供大于求的问题愈发的突出。1999年,在有关部门进行的调查中,货物供过于求的情况高达80%,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其销售成本也在上升。因此,选择合适的流通渠道和分销渠道成为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得以更加凸显。
2.改革开放使外国的一部分商业资本渗透进我国
各种新的商业形式在我国出现并迅速发展,从国外现代零售业进入90年代初,我国各大城市百货商场掀起了一场转型的热潮,甚至出现了饲料超市。卖便利店,仓库存储,自动售货机,电视直销、批发超市,会员和特别代理,代理各种新型业务形式,使中国的商业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3.商业流通的改革扩宽了商品流通的渠道
这对于流通渠道的“疏通”、促进生产、满足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但商业流通在新形势下领导城市的管理和规制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出现了商业流通负于城市的无序和混乱局面,走私、假胃、假冒产品、恶性挤压、“三角债”等问题的出现,严重扰乱了商业流通秩序,增加了流通成本,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立新的流通秩序,优化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包括商业和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也说明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对业务问题的关注总是不高,管理层总是缺乏对业务发展的全面思考和战略规划,商业经济的现状与商业流通快速发展的现实相背离,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從根本上说,它可能受到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因为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商业作为一个不参与产品价值创造的附属产业而存在,商业劳动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一个不参与价值创造,只参与价值分配的行业,自然不应该被重视,然而,这一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当马克思提出他的劳动价值观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供求矛盾还不是很突出,流通的重要性远没有现在那么明显。经济学家把研究重点放在生产领域是很自然的,其次,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说明一种改革的观点:资本的寄生性和剥削性,因此将创造价值的劳动定义为晶体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可以更清楚地解释这一问题。但是,这一传统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结晶”的概念仅限于通过单稳态过程生产的物理产品。与实物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劳动创造价值,与生产过程无关的劳动不创造价值。然而,在我们现在的观念中,“产品”的概念已经被大大扩展和延伸了,通过一定的劳动为简单的人提供的一切形式的满足都可以被定义为“产品”,如服务、绩效、教育、咨询等。虽然这些“产品”是无形的,但它们为需要它们的人提供的“效用”却是有形的。应该说,这些劳动创造价值,其提供的“效用”是价值的载体,这样,商业劳动提供的就是满足消费者购买和持有商品的“效用”。它是独立于生产地区生产的实物产品之外的特殊产品,是商业劳动的价值载体。因此,商业劳动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商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新形势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当前商业经济领域用当关心的难题研究
1.多主体参与的商品流通过程
在过去,对商业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原始的商业体系,而集中于纯商业企业的活动,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没有系统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业企业被排除在商业流通之外,缺乏对商品流通的系统研究。更多参与当前,商品流通的过程(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消费者团体)是常见的,应该是一个系统研究领域的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企业的“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功能、价值和关系。
2.对流通体系的研究
商业资本、商业劳动力、劳动对象是构成商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商业渠道、商业企业、商业业态、商业管理体制是商业劳动力的组织形式。目前,中国市场的商业渠道和业态多种多样,效率和效益各不相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合理的商业流通渠道和建立商业模式的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合理的商业组织生产力和追求最佳效益促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商业、优化市场的商品流通体系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循环的好处。
3.重视科技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各个领域。在商业方面,互联网商务、电子商务、绿色商务、供应与健康管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商业组织形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商业经济研究中,应充分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商业组织和流通模式的影响,探索新的经营形式和管理模式。
结束语
要提高商业经济学的地位,除了纠正一些对商业和商业经济学的错误认识外,改变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非常重要。受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影响,过去的商业经济学更注重对商业生产关系的研究,如商业性质、所有制关系、工商关系、渠道关系、商品交换规则等。结果,经济体制和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许多研究失去了对象、意义和地位。当这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晁钢令.论新形势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及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2(10):17-19.
[2]丁爱峰.新时代环境下商业经济学的地位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经,2019(07):25-26.
[3]柳思维.新时代中国特色贸易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商学研究,2018,25(06):23-31+69.
[4]付宏,陶珍生,张全红,乔长涛.关于商务经济学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06):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