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甲藻对阳光紫外辐射响应机制的种间差异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ellobaby54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以来,光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研究阳光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R)对藻类的影响[1]。众多研究表明,阳光UVR对藻类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如UVR抑制光合固碳和生长,并导致DNA和蛋白的损伤[2—4]。但也有少数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阳光UVR具有正面效应,如紫外线A(UV-A)有利于DNA损伤后的修复[2],并
其他文献
研究记述寄生于海南清澜绿短臂鱼Aprion virescens鳃上的一种分室科单殖吸虫,短臂鱼蚌盘虫Pseudonitzschia uku Yamaguti,1965。所获标本的形态、量度与Yamaguti(1965)的原始描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严重危害我国鲑、鳟鱼苗种业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虹鳟、硬头鳟等冷水鱼类,急性感染时累计死亡率可达95%
<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物种间进化关系、进化历史以及生态系统等各层面的多样性[1]。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主要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相对于西方而言,古北区的东侧,轮虫的研宄资料非常缺乏.中国现存的很多轮虫资料也已经非常陈旧,当然,近年也有-些论文相继报道了这-淡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浮游动物类群,其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