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注意力等方面与中高年级学生相比有很大差异。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对于广大科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挑战。在低年级的科学课堂中,肯定会出现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方法不合理、课堂管理难度大等。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在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的一些策略及做法。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指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指向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用外在的刺激,激发兴趣,比如奖励五角星、小礼物;二是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三是用具有一定困难、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去克服、去完成,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和他的学习持久度,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三个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科学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与班主任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培养呢?我们可以从培养倾听、发言、记录和有序的习惯开始。可以要求学生要在课堂上做到“老师说话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明白这就是倾听,每节课都要提醒和训练。培养面向全体发言的习惯,要求学生声音响亮、清楚。还要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习惯,如器材的有序安放、有序实验、有序排队等。
二、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教师以前都是执教中高年级,在低年级教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用较高的标准要求学生。此时,科学教师能否合理把握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目标,指的是要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具体到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的程度。
以教科版一年级《观察一棵植物》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设定。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能指认根、茎、叶。“能指认”就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的程度,只有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才会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目标: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一棵植物,能用眼、鼻、手观察一棵植物。为什么不写用感官观察,而写用眼、鼻、手观察?因为在这节课中,没用到耳朵和舌头这两种感官去观察叶子,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容易把握和落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能爱护植物。爱护植物,要让学生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环节,落实爱护植物的目标。如教师故意问学生:用手观察植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学生回答:要轻轻摸,不能用力一把抓住,不能把叶子折断,就是爱护植物的具体表现。当学生需要观察植物根的时候,因为学生观察不到根,老师可故意问:老师把它的根拔起来给你们看,行不行?机灵的学生会说:不行!这样植物会死掉的。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表扬。然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植物根系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的教学,解决了无法直接观察的难题。
三、探究活动中要把握好指导程度
关于低年级的科学探究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我们要明确低年级的科学探究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指导的方法是多样的,即使是准备材料,准备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呈现材料,也是一种指导。我们要把握好探究活动中各要素的要求,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探究任务,切不可超越低年级的水平来教学。当然,只要我们恰当地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学习,从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比如《用手来测量》一课,手指的放置、“排成直线,首尾相连”是测量的关键,也是难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在学生实践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深度介入,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测量。如果僅仅是通过课件指导,学生是不能很好掌握测量方法的。
四、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低年级学生在认知和心理上有这样的特点:经验性强,概括性弱;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处在自我中心的心理阶段,不会合作,需要创设合作性的任务来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有自己的前概念,但经常词不达意,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情绪控制能力弱。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要讲究策略和技巧。比如二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一课,让学生根据太阳判断方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小。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通过游戏、比赛等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巩固,这样效果就会比较好。我们还可以跨学科听课,了解学生在语文、数学、艺术等课堂上的学习特点,借鉴他们的管理方法。
五、培养学生科学记录的习惯
科学记录是小学科学课学习的内容之一,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从起始年级开始,有意识培养学生科学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记录的方法。科学教材配套的科学活动手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活动手册可作为培养学生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可作为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的主要载体,也可作为促进学生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的路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每节课都要使用。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弱,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记录。如果没有教材配套的活动手册,教师也可让学生准备一本本子,进行科学记录。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接受科学教育,在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方法的掌握、认知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属于起始阶段,需要教师降低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江苏】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指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指向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用外在的刺激,激发兴趣,比如奖励五角星、小礼物;二是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三是用具有一定困难、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去克服、去完成,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和他的学习持久度,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三个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科学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与班主任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培养呢?我们可以从培养倾听、发言、记录和有序的习惯开始。可以要求学生要在课堂上做到“老师说话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明白这就是倾听,每节课都要提醒和训练。培养面向全体发言的习惯,要求学生声音响亮、清楚。还要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习惯,如器材的有序安放、有序实验、有序排队等。
二、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教师以前都是执教中高年级,在低年级教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用较高的标准要求学生。此时,科学教师能否合理把握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目标,指的是要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具体到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的程度。
以教科版一年级《观察一棵植物》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设定。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能指认根、茎、叶。“能指认”就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的程度,只有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才会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目标: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一棵植物,能用眼、鼻、手观察一棵植物。为什么不写用感官观察,而写用眼、鼻、手观察?因为在这节课中,没用到耳朵和舌头这两种感官去观察叶子,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容易把握和落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能爱护植物。爱护植物,要让学生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环节,落实爱护植物的目标。如教师故意问学生:用手观察植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学生回答:要轻轻摸,不能用力一把抓住,不能把叶子折断,就是爱护植物的具体表现。当学生需要观察植物根的时候,因为学生观察不到根,老师可故意问:老师把它的根拔起来给你们看,行不行?机灵的学生会说:不行!这样植物会死掉的。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表扬。然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植物根系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的教学,解决了无法直接观察的难题。
三、探究活动中要把握好指导程度
关于低年级的科学探究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我们要明确低年级的科学探究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指导的方法是多样的,即使是准备材料,准备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呈现材料,也是一种指导。我们要把握好探究活动中各要素的要求,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探究任务,切不可超越低年级的水平来教学。当然,只要我们恰当地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学习,从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比如《用手来测量》一课,手指的放置、“排成直线,首尾相连”是测量的关键,也是难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在学生实践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深度介入,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测量。如果僅仅是通过课件指导,学生是不能很好掌握测量方法的。
四、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低年级学生在认知和心理上有这样的特点:经验性强,概括性弱;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处在自我中心的心理阶段,不会合作,需要创设合作性的任务来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有自己的前概念,但经常词不达意,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情绪控制能力弱。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要讲究策略和技巧。比如二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一课,让学生根据太阳判断方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小。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通过游戏、比赛等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巩固,这样效果就会比较好。我们还可以跨学科听课,了解学生在语文、数学、艺术等课堂上的学习特点,借鉴他们的管理方法。
五、培养学生科学记录的习惯
科学记录是小学科学课学习的内容之一,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从起始年级开始,有意识培养学生科学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记录的方法。科学教材配套的科学活动手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活动手册可作为培养学生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可作为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的主要载体,也可作为促进学生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的路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每节课都要使用。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弱,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记录。如果没有教材配套的活动手册,教师也可让学生准备一本本子,进行科学记录。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接受科学教育,在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方法的掌握、认知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属于起始阶段,需要教师降低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