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众对于提高工资水平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幸福感的提升。“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收入对于公众幸福感影响最大,其次才是健康和婚姻,而在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中,提高工资水平也被排在了首位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中央电视台关于“你幸福吗?”的系列采访引发了关于“幸福”的全民讨论热潮,“我姓曾”这神一样的回复成为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于是,有人开始反思,为何一些人会给出自嘲式的回答?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公众的幸福感?
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对东中西部的公众进行调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等分布。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1~2012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80.1,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评价主要涉及到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5个方面,它们在本年度的指数分别为75.7、85.5、82.3、84.0、72.8,均比上年度有所提高。
在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健康和婚姻排在前三位。
六成受访者感觉现在“幸福”
在当今中国,幸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幸福,才是一切行为的终极价值和目标。从去年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开始,多个地区纷纷提出将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
总体而言,中国人会感觉生活幸福吗?“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50.9%)感觉“比较幸福”,9.7%的受访者感觉“非常幸福”;23.5%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自己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仅有15.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不太幸福”或者“很不幸福”。
六成(60.6%)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与此相关联的是,只有13.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不如去年幸福”。
如果放在全球范围内衡量,中国人的幸福指数算得上高吗?今年上半年,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Gallup)公布的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17个国家超过半数的民众觉得幸福,其中丹麦人民的幸福感最高,74%的民众觉得幸福;还有26个国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民众觉得幸福;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中国人占比18%,仅在亚洲,幸福感就低于阿联酋、阿曼、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
学历越高,幸福指数越低
《小康》调查显示,幸福感高低与年龄大小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年龄在18~35岁的年轻人幸福感指数在60以下,56~65岁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为68.6,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则高达70.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对城乡老年人在医疗、养老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加上老年人主要追求颐养天年,对其他方面要求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较高的幸福感。而随着物价,特别是房价的上涨,80后们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加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年轻人相互攀比心理强,这样更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不平衡,自然就影响了幸福感。
幸福感指数与文化程度也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低幸福感指数则越高。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幸福指数最高,为67.1;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幸福感指数最低,为60.6。
婚姻对于“幸福”的影响上升至第三
收入、健康一个都不能少,婚姻地位上升,社交与社会保障退后
“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除了对千余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外,还对近百名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者、学生进行了深度访问,谈到对自己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时,大多数受访者提到了4个关键词,“收入”、“健康”、“婚姻”和“家庭关系”,而这4项,恰好也在今年“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中位居前四位。
“收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幸福感。”天津市东丽中学教师魏宪萍的感觉是,收入虽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但却对于健康和婚姻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很重要”。
因为去年母亲的一场重病,易城阳光健身会所操课部经理郑雷雷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她本身也是一名健身教练,对于生活在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现代化社会中而又不注重身体锻炼的一大部分人群,她感到很担忧,“尤其是年轻人,亚健康者所占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在她看来,健康才是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上海公务员陈娟娟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婚恋的影响,她把“和男朋友分手”看作是一件非常不幸福的事情。
而60后学者姚中秋、70后菜市场粮油摊主弓俊红和80后警察田锋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家人”和“家庭关系”。
此外,住房、社会保障、职业、环境、个人能力和社交,也会对公众幸福感产生较大影响。
与去年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相比,今年婚姻对于公众幸福感的影响力由第10位上升至第3位;而社交与社会保障对于公众幸福感的影响力则退后了一些,前者由第7位降至第10位,后者由第4位降至第6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公众幸福感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收入”与“健康”中,去年排在首位的是健康,今年则是收入,并且“收入”(59.3%)比“健康”(53.0%)高出了6.3个百分点。
虽然只有53.0%的受访者把健康视为影响自身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但却有63.4%的受访者表示“会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
虽然收入和健康都非常重要,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西超告诉《小康》记者,“收入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核心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类处在温饱水平,钱的多少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国外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百万富翁的幸福指数可能会比一个穷光蛋稍微高出一点点,但是不会太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入并非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妨看看年长者的观点,《小康》调查显示,在影响80后、70后、60后三个年龄层次受访者的幸福感因素中,收入均排在健康之上,并且在80后受访者中,选择“收入”比选择“健康”的高出了14.4个百分点之多;而在50后受访者中,则是选择“健康”的最多。
民众幸福首盼“提高工资”
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小康》调查显示,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交通条件等方面满意度总体评价值越高的地区,幸福感指数往往越高,反之亦然,这说明幸福指数与民生工程紧密相关。
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四季度将会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酝酿八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终于有眉目了,而这一改革,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除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外,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明显放大,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而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
因此,公众对于提高工资水平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幸福感的提升。
《小康》调查显示,近年来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谐社会的架构及机制逐步建立,民众对此比较满意。但是,城乡居民对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满意度却仅为55.5,次于食品药品安全和城市噪音控制的满意度。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排在首位的是“提高工资水平”,其次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再次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接下来依次是“提高医保水平”、“降低房价”、“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城市环境”、“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服务”、“改善社会治安”和“治理交通拥堵”。
不过,虽然目前中国人的生活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烦恼”和“小忧虑”,但是随着近些年民生福祉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相信“明天会更好”。面对“您是否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幸福?”这个问题,仅有10%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小康》特约记者欧阳海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你的幸福在哪里?”,问卷由《小康》杂志社设计,调查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执行。
本次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对东中西部的公众(职业非学生,下岗、待业或无业人员)进行调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分布。
问卷调查全国执行周期是从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对每个区域的实名固定样本组进行随机问卷发布,最终回收有效问卷量为1009份。本次调查采用统计学误差估计公式进行估算,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
调查同时在新浪网和腾讯网推出,所获数据用于参考。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中央电视台关于“你幸福吗?”的系列采访引发了关于“幸福”的全民讨论热潮,“我姓曾”这神一样的回复成为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于是,有人开始反思,为何一些人会给出自嘲式的回答?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公众的幸福感?
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对东中西部的公众进行调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等分布。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1~2012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80.1,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评价主要涉及到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5个方面,它们在本年度的指数分别为75.7、85.5、82.3、84.0、72.8,均比上年度有所提高。
在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健康和婚姻排在前三位。
六成受访者感觉现在“幸福”
在当今中国,幸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幸福,才是一切行为的终极价值和目标。从去年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开始,多个地区纷纷提出将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
总体而言,中国人会感觉生活幸福吗?“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50.9%)感觉“比较幸福”,9.7%的受访者感觉“非常幸福”;23.5%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自己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仅有15.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不太幸福”或者“很不幸福”。
六成(60.6%)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与此相关联的是,只有13.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不如去年幸福”。
如果放在全球范围内衡量,中国人的幸福指数算得上高吗?今年上半年,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Gallup)公布的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17个国家超过半数的民众觉得幸福,其中丹麦人民的幸福感最高,74%的民众觉得幸福;还有26个国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民众觉得幸福;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中国人占比18%,仅在亚洲,幸福感就低于阿联酋、阿曼、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
学历越高,幸福指数越低
《小康》调查显示,幸福感高低与年龄大小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年龄在18~35岁的年轻人幸福感指数在60以下,56~65岁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为68.6,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则高达70.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对城乡老年人在医疗、养老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加上老年人主要追求颐养天年,对其他方面要求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较高的幸福感。而随着物价,特别是房价的上涨,80后们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加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年轻人相互攀比心理强,这样更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不平衡,自然就影响了幸福感。
幸福感指数与文化程度也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低幸福感指数则越高。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幸福指数最高,为67.1;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幸福感指数最低,为60.6。
婚姻对于“幸福”的影响上升至第三
收入、健康一个都不能少,婚姻地位上升,社交与社会保障退后
“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除了对千余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外,还对近百名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者、学生进行了深度访问,谈到对自己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时,大多数受访者提到了4个关键词,“收入”、“健康”、“婚姻”和“家庭关系”,而这4项,恰好也在今年“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中位居前四位。
“收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幸福感。”天津市东丽中学教师魏宪萍的感觉是,收入虽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但却对于健康和婚姻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很重要”。
因为去年母亲的一场重病,易城阳光健身会所操课部经理郑雷雷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她本身也是一名健身教练,对于生活在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现代化社会中而又不注重身体锻炼的一大部分人群,她感到很担忧,“尤其是年轻人,亚健康者所占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在她看来,健康才是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上海公务员陈娟娟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婚恋的影响,她把“和男朋友分手”看作是一件非常不幸福的事情。
而60后学者姚中秋、70后菜市场粮油摊主弓俊红和80后警察田锋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家人”和“家庭关系”。
此外,住房、社会保障、职业、环境、个人能力和社交,也会对公众幸福感产生较大影响。
与去年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相比,今年婚姻对于公众幸福感的影响力由第10位上升至第3位;而社交与社会保障对于公众幸福感的影响力则退后了一些,前者由第7位降至第10位,后者由第4位降至第6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公众幸福感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收入”与“健康”中,去年排在首位的是健康,今年则是收入,并且“收入”(59.3%)比“健康”(53.0%)高出了6.3个百分点。
虽然只有53.0%的受访者把健康视为影响自身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但却有63.4%的受访者表示“会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
虽然收入和健康都非常重要,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西超告诉《小康》记者,“收入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核心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类处在温饱水平,钱的多少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国外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百万富翁的幸福指数可能会比一个穷光蛋稍微高出一点点,但是不会太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入并非影响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妨看看年长者的观点,《小康》调查显示,在影响80后、70后、60后三个年龄层次受访者的幸福感因素中,收入均排在健康之上,并且在80后受访者中,选择“收入”比选择“健康”的高出了14.4个百分点之多;而在50后受访者中,则是选择“健康”的最多。
民众幸福首盼“提高工资”
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小康》调查显示,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交通条件等方面满意度总体评价值越高的地区,幸福感指数往往越高,反之亦然,这说明幸福指数与民生工程紧密相关。
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四季度将会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酝酿八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终于有眉目了,而这一改革,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除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外,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收入差距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明显放大,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而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
因此,公众对于提高工资水平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幸福感的提升。
《小康》调查显示,近年来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谐社会的架构及机制逐步建立,民众对此比较满意。但是,城乡居民对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满意度却仅为55.5,次于食品药品安全和城市噪音控制的满意度。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排在首位的是“提高工资水平”,其次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再次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接下来依次是“提高医保水平”、“降低房价”、“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城市环境”、“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服务”、“改善社会治安”和“治理交通拥堵”。
不过,虽然目前中国人的生活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烦恼”和“小忧虑”,但是随着近些年民生福祉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相信“明天会更好”。面对“您是否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幸福?”这个问题,仅有10%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小康》特约记者欧阳海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你的幸福在哪里?”,问卷由《小康》杂志社设计,调查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执行。
本次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对东中西部的公众(职业非学生,下岗、待业或无业人员)进行调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分布。
问卷调查全国执行周期是从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对每个区域的实名固定样本组进行随机问卷发布,最终回收有效问卷量为1009份。本次调查采用统计学误差估计公式进行估算,置信度水平在95%以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
调查同时在新浪网和腾讯网推出,所获数据用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