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绿化带滞尘效应研究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交通扬尘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山西省典型公路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公路绿化带进行分类,并选择粒径分别为150、106、75、53μm的黄土粉,模拟道路交通TSP,采用喷粉机设置1、2、3、4 m·s-1的喷粉速度在路沿处设置人工喷粉,在路侧设置样带分0、2、5、10、15、20 m距离梯度布设采样点进行尘源样品的采集,进行称重。本文提出绿化带净滞尘率和梯度净化率的概念,研究不同粒径水平、不同瞬时风力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绿化带对交通扬尘的阻滞吸收效应,最后基于显著影响因子和因子的互作采用逐步回归法拟合绿化带滞尘效应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绿化带滞尘效应与多种林带特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公路绿化带明显改变了道路TSP扩散格局,对空气中的粉尘有显著的净化效应。本实验条件下,在距道路5 m范围内绿化带开始发挥效应,净滞尘效应均值达22.95%,随后TSP净滞尘率降低,在20m净滞尘率均值为9.83%,但净化率均值达96.56%;不同粒径水平和瞬时风力条件下,绿化带的滞尘效应不同,TSP粒径为53、75μm时,绿化带在5 m的净滞尘率最高,分别为18.81%和38.09%,而粒径为106、150μm时,绿化带在15 m的净滞尘率最高,分别为15.40%和24.94%,当瞬时风力为1 m·s-1时,净滞尘率在15 m处最高,为16.50%,当瞬时风力分别为2、3、4 m·s-1时,净滞尘率均在5 m处最高,分别为22.03%、28.69%、25.09%,均以高密度型绿化带(郁闭度≥0.55)效果较好;在近路基处栽植杨树(Populus L.)或槐树(Sophora japonica Linn.),且乔木种长势高大并伴有较密的灌草结构,能增强绿化带的滞尘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盐酸舍曲林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A租)
电动载物爬楼车在爬升过程中,四杆机构由电机主轴驱动,从而实现了攀爬楼梯的过程。电机主轴受到两端弯矩、转矩的作用而影响到电动载物爬楼车的爬楼稳定性。因此需要对电机主
菌根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是近年来广泛蔓延于河北境内的一种入侵植物,因其旺盛生长期与棉花的产量形成关键期基本重合,对棉花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了不利的
<正>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有许多关于周期性的命题,由于相关周期性命题在表现形式上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高的抽象性、综合性,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易掌握.本文就函数的周期性做一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那么,安徽企业是如何创新的呢?近日,安徽省工商联组织主流媒体对淮北、宿州等地对优秀民企进
报纸
<正> 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文艺的春天到来,我国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逐渐流行的总体倾向,那就是作家们的视线在更多地转向人物的“内宇宙”。这类让读者感觉
期刊
欧阳修对颍州的归隐向往在他中晚年以后的诗文中经常出现。但若仔细爬梳其书信与表奏,则会发现欧阳修所谓的"隐"其实并非实际意义的归隐,而是一种"隐身"的需求,凸显了欧阳修
本文通过对滇西南地区佤族和傣族主要聚居点的走访调查,探索滇西南地区佤族、傣族传统民居典型特征及其与民族特点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佤族、傣族传统民居的演变路径与各阶段
拜年文化的网络传播是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然,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常态,两者具有目标的同一性。但中国拜年文化的网络传播存在诸多困境。应从网络环境的融入与营造、网络主
在乳液聚合中,表面活性剂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同时它们也存在不足的方面,一个比较有前景的方法就是使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以牢固的共价键键合到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