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是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本次研修活动中,综合诸多教师的建议和本人的教学实践叙述如下:
一、彻底改革应试教学的作文课堂模式
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便是“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习文”五大步。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千篇一律,满堂说教,讲练脱节、评改迟缓、不讲反馈,哪里讲什么主体地位,学生又怎能不厌、不怕呢?显然,耗时长,收效微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建立起还学生主体地位的、变教学为导学,课堂为学堂的,注重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二、合理构建素质教育的作文课堂结构
在国培计划实施的今天,在专家教授的帮助,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了惯用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位、例文导学、当堂训练、探究评说、修改完善,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模式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定位。教材的每篇习作训练,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它是作文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南,它不仅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还确定了本篇习作训练在整体作文训练系统中的位置。
(二)例文导学
“例文导学”在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中起着极其关键的核心作用。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将作文目标具体化、知识化,重在“授人以渔”,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为懵懂之中的学生作文点明起航灯。
1.“例文”要精选。选择典型的例文,直接影响着本环节和本节课的质量。在现行教材中选择例文,最好与讲读课同步,效果其佳,读与结合,便于指导,利用迁移,省时高效;教师亲自动笔写例文、要教文、先作文,率先垂范,带头“下水”,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习作中选择例文,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每次习作中的“冒尖文”,便是下次训 练的例文,此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好学生的带动作用,促使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高标准、严要求,激发学生“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更行”的奋进意识;号召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开展“根据作文要求向老师推荐例文”的评比活动“看谁的例文最典型”,“看谁的例文使用率高”。这样,不仅提高了例文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学生自读的能力。
2.“导学”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率”指导学时间。课堂要讲密度,突出重点、教师要精导,创设适当的情境;学生要精学,注意近期班集体生活、当地社会生活、国际国内大事等,有限的时间内选出自己最容易发表见解或具有情感的有关话题。“高水平”指方法、手段而言。导学法应多样化,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满堂灌”为“满堂学”。在学习中找规律,运用规律去学习,逐渐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从作文心理来说,学生刚刚经过有效的指导,情绪正处于亢奋状态,思维极为活跃,头脑中万象纷呈,文思泉涌。此时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其效果起码应当是正常发挥,还会有超常效应。当堂训练还为学生提供了最优的写作环境。当然,由于课堂练笔的时间的确太有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形式、方法等。
(四)探究评说
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已有的认识,就要使之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自己要写的事物不同的侧面,就必须运用分组的、全班的教学形式开展讨论、交流和探究等活动,创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条件和气氛。通过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地使一些“特困生”摆脱在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窘境”。学生完篇后对本次题目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积思广益,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的信息网络。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写作时巡视的情况选取优、中、差几篇作文进行全班讨论探究,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具体写法。为了防止学生在探究时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可指导学生具体的探究程序:台评众说,自说互评;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先优点,后不足;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突破。经过广泛深入地讨论探究,把“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的问题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脑海里,而且会成为他们丰富多彩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取人之长,补己不足。
(五)批改完善
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贵在“自我”,强调态度认真,重在习惯培养,这是学生进一步消化习作要求,体现“评说”成果,提高习作水平不可缺少的最后环节。实践教学中我的具体操作顺序是:读、照、找、改、通。先认真阅读习作;再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照、衡量习作;然后仔细查找文中的漏洞、不足;接着使用统一的修改符号一一改正;最后通读改后习作,使其通顺流畅。要求眉批不少于5处,总批不少于60字,做到有提示性、导向性、鼓励性及建设性。
三、研修反思
研修之余,我认识到,写作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过程。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胸无点墨,也就写不出作文来,更写不出佳作来。为此,要积累材料、语言、情感、精妙写法,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做到:(1)量要大。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在其专为写作积累而准备的本子上。 (2)范围要广。为了积累,学生生活视野、阅读视野要宽。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 (3)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长期不懈。
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撞击和传递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彻底改革应试教学的作文课堂模式
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便是“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习文”五大步。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千篇一律,满堂说教,讲练脱节、评改迟缓、不讲反馈,哪里讲什么主体地位,学生又怎能不厌、不怕呢?显然,耗时长,收效微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建立起还学生主体地位的、变教学为导学,课堂为学堂的,注重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二、合理构建素质教育的作文课堂结构
在国培计划实施的今天,在专家教授的帮助,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了惯用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位、例文导学、当堂训练、探究评说、修改完善,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模式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定位。教材的每篇习作训练,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它是作文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南,它不仅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还确定了本篇习作训练在整体作文训练系统中的位置。
(二)例文导学
“例文导学”在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中起着极其关键的核心作用。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将作文目标具体化、知识化,重在“授人以渔”,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为懵懂之中的学生作文点明起航灯。
1.“例文”要精选。选择典型的例文,直接影响着本环节和本节课的质量。在现行教材中选择例文,最好与讲读课同步,效果其佳,读与结合,便于指导,利用迁移,省时高效;教师亲自动笔写例文、要教文、先作文,率先垂范,带头“下水”,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习作中选择例文,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每次习作中的“冒尖文”,便是下次训 练的例文,此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好学生的带动作用,促使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高标准、严要求,激发学生“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更行”的奋进意识;号召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开展“根据作文要求向老师推荐例文”的评比活动“看谁的例文最典型”,“看谁的例文使用率高”。这样,不仅提高了例文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学生自读的能力。
2.“导学”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率”指导学时间。课堂要讲密度,突出重点、教师要精导,创设适当的情境;学生要精学,注意近期班集体生活、当地社会生活、国际国内大事等,有限的时间内选出自己最容易发表见解或具有情感的有关话题。“高水平”指方法、手段而言。导学法应多样化,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满堂灌”为“满堂学”。在学习中找规律,运用规律去学习,逐渐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从作文心理来说,学生刚刚经过有效的指导,情绪正处于亢奋状态,思维极为活跃,头脑中万象纷呈,文思泉涌。此时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其效果起码应当是正常发挥,还会有超常效应。当堂训练还为学生提供了最优的写作环境。当然,由于课堂练笔的时间的确太有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形式、方法等。
(四)探究评说
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已有的认识,就要使之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自己要写的事物不同的侧面,就必须运用分组的、全班的教学形式开展讨论、交流和探究等活动,创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条件和气氛。通过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地使一些“特困生”摆脱在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窘境”。学生完篇后对本次题目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积思广益,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的信息网络。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写作时巡视的情况选取优、中、差几篇作文进行全班讨论探究,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具体写法。为了防止学生在探究时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可指导学生具体的探究程序:台评众说,自说互评;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先优点,后不足;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突破。经过广泛深入地讨论探究,把“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的问题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脑海里,而且会成为他们丰富多彩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取人之长,补己不足。
(五)批改完善
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贵在“自我”,强调态度认真,重在习惯培养,这是学生进一步消化习作要求,体现“评说”成果,提高习作水平不可缺少的最后环节。实践教学中我的具体操作顺序是:读、照、找、改、通。先认真阅读习作;再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照、衡量习作;然后仔细查找文中的漏洞、不足;接着使用统一的修改符号一一改正;最后通读改后习作,使其通顺流畅。要求眉批不少于5处,总批不少于60字,做到有提示性、导向性、鼓励性及建设性。
三、研修反思
研修之余,我认识到,写作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过程。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胸无点墨,也就写不出作文来,更写不出佳作来。为此,要积累材料、语言、情感、精妙写法,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做到:(1)量要大。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在其专为写作积累而准备的本子上。 (2)范围要广。为了积累,学生生活视野、阅读视野要宽。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 (3)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长期不懈。
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撞击和传递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