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低压集抄的实际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譬如异常数据、未采集等一系列影响系统自动抄表核算的重要问题。为此,如何分析与处理异常数据这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异常数据;终端;电表
集抄中存在的异常数据根据各单位的总户数及建设情况来看其数据有多有少,但是异常数据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基本相同。那么在解决问题前,我们首先来认清楚什么是异常数据,异常数据就其最终表现方式而言重点从终端与主站入手,当终端与主站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终端返回到主站的报文异常,主站自定义判断为异常数据。但异常数据就其根本形成因素而言这样描述;智能电表本身具有数据冻结存储功能,终端在需要的时候对他档案中的电表实施表码采集任务,此时终端将电表数据取回,终端在将数据(数据表现形式为eeeee非正常报文)传至主站,而主站解析不了此类数据,于是在日冻结数据中就表现为异常数据了。
通过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异常数据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系统参数配置
1、 抄表485参数未配,直接下发日冻结任务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在营销MIS走完终端制定方案流程后,待终端在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显示在线后。避开下发终端485参数配置环节,直接给终端下发日冻结任务,这样就会造成采集系统的日冻结模块中出现异常数据了。
2、 抄表485参数配置错误
由于终端生产厂家其抄表485端口各不一样,在执行终端485参数配置的时候误将型号不同的厂家485抄表端口按同一厂家规格处理,同样也会造成异常数据。
3、 终端日冻结时间错误
此类错误在主站中能够对终端进行实时数据召测,但是日冻结中会一直显示异常。究其原因在于个别终端其终端设定时间与采集系统服务器时间设置不一致,导致在主站执行日冻结工作的时候终端无法与主站建立正常联系渠道,就会造成异常数据。
二、 现场施工工艺
1、 屏蔽线错接、接触不良
施工时由于屏蔽线内部屏蔽网(网络细铜丝)处理不干净,屏蔽网与其铜芯线接触造成短路,导致终端与电表485端口无电压,终端采集到的电表数据表现为eeeeee形式,终端将此数据帧返回到主战,主站就定义为异常数据。
2、铜芯外露、形成氧化层
现场施工时,由于不注意使得屏蔽线铜芯外露,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雨水多,很容易造成铜芯氧化,而铜芯的表面氧化层就相当于绝缘介质,造成了屏蔽线的通讯异常,因此也就出现了异常数据。
3、设备485端口毁坏
终端、电表485端口属于较精密、微小的模块,其主要由485芯片构成,在过电压、雷击、过度摇动、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下会引起485芯片的损坏,从而导致异常数据的出现。
4、485端口错接线
终端、电表485A、B端口相互接反,正常情况下A、B端口之间的共模电压最大值+12V,最小值-7V,A、B端口正常工作条件下电压在0—6v之间。根据RS-485的标准规定,接收器的检测灵敏度为±200mv,即差分输入端Va-Vb≥+200mv,接收器输出为高电平,输出逻辑1,处于发送数据状态。Va-Vb≤-200 mv,接收器输出为低电平,输出逻辑0,处于接收数据状态。介于±200mv之间时,接收器输出为不确定状态。在总线空闲即传输线上所有节点都为接收状态以及在传输线开路或短路故障时,则接收器可能输出高電平也可能输出低电平。一旦某个节点的接收器产生低电平(即A、B端口接反)就会使串行接收器找不到起始位,从而引起通信异常,这样就造成了异常数据的出现。
三、 设备485芯片带载能力
对于正常的485芯片而言,其输入接口阻抗为≥12KΩ,标准驱动节点数为32。对于电
力集抄来说485芯片经过特殊处理,其输入接口阻抗为≥24 KΩ,驱动节点数达到64。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负载数量远达不到理论计算值,主要因为如果485芯片一旦超出其带载数量,驱动功率达不到,此外部分集中器其电气特性受温度影响也会造成带载能力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通讯,造成通讯异常,结果自然产生异常数据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异常数据出现的原因,如何处理解决该类问题,采取哪些方式,经过长时间的现场摸索,后台维护,反复试验等一系列方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 加强后台维护
严格按照流程一步步的进行操作,特别是在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先配置相关
参数然后在下发任务,如果不确定是否已配置参数或是否已下发任务,可以采取终端在线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数据召测,则可以判断是否配置参数或下发任务。
二、 规范施工工艺
1、规范485端口屏蔽线压接方式
严格意义上来讲,考虑到485芯片其特殊的电气特性,在现场处理屏蔽线与485端口接
线的情况下,一定要严格规范施工工艺,严禁出现铜芯外露,485端口接触不良、松动等问题。为保证接线质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下图;
将屏蔽线内部铜线绝缘层去掉后,在把两股铜丝插入接线端子中(如图一示),要保证屏蔽线两股铜丝完全被接线端子下部塑料包裹层包围起来,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铜芯外露氧化的问题了。然后使用专业压线钳对接线端子头部来回旋转压接,保证足够的压接紧密性(如图二示),然后将线头压在终端或电表485端口上,上紧螺丝即可(如图三示)。经过实践表明,这种485端口压接屏蔽线方法,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铜芯外露氧化问题,其压接紧密性、导电性等都达到要求。与常规的485端口屏蔽线压接方式相比,该压线方式能保证电表长久稳定在线正常输送表码,受外部自然影响因素大大降低。
2、 保证屏蔽线施工水平
在集抄建设时由于不注意屏蔽线施工质量,极容易造成屏蔽线过度拉伸内部断线的情
况。因此,在安装屏蔽线的时候要事先根据台区地形地貌合理布局规划屏蔽线走向,表箱与表箱之间屏蔽线设计好弧垂、伸拉度等问题,从而杜绝断线情况引起的异常数据。
三、 加强异常数据处理的培训学习
按照目前的异常数据量仅仅依靠几个人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全
面了解了异常数据的形成因素和关键处理技术之后,考虑是否进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各供电所中,积极对广大农电员工开展定期的异常数据处理技术培训学习活动。
培训学习以终端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力量为主,结合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进行逐一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讲解。重点讲解终端、电表本身的电气特性及其性能特点,他们是如何实现表码数据上传等知识原理,以达到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时一目了然、思路清晰的目的。
纵观各单位集抄建设中异常数据的出现及其处理措施大同小异,但是如何进一步的采用创新的方式和先进的技术仍将是我们今后探索努力的方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各项条件的成熟异常数据的处理必将变得简单容易。
关键词:异常数据;终端;电表
集抄中存在的异常数据根据各单位的总户数及建设情况来看其数据有多有少,但是异常数据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基本相同。那么在解决问题前,我们首先来认清楚什么是异常数据,异常数据就其最终表现方式而言重点从终端与主站入手,当终端与主站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终端返回到主站的报文异常,主站自定义判断为异常数据。但异常数据就其根本形成因素而言这样描述;智能电表本身具有数据冻结存储功能,终端在需要的时候对他档案中的电表实施表码采集任务,此时终端将电表数据取回,终端在将数据(数据表现形式为eeeee非正常报文)传至主站,而主站解析不了此类数据,于是在日冻结数据中就表现为异常数据了。
通过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异常数据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系统参数配置
1、 抄表485参数未配,直接下发日冻结任务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在营销MIS走完终端制定方案流程后,待终端在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显示在线后。避开下发终端485参数配置环节,直接给终端下发日冻结任务,这样就会造成采集系统的日冻结模块中出现异常数据了。
2、 抄表485参数配置错误
由于终端生产厂家其抄表485端口各不一样,在执行终端485参数配置的时候误将型号不同的厂家485抄表端口按同一厂家规格处理,同样也会造成异常数据。
3、 终端日冻结时间错误
此类错误在主站中能够对终端进行实时数据召测,但是日冻结中会一直显示异常。究其原因在于个别终端其终端设定时间与采集系统服务器时间设置不一致,导致在主站执行日冻结工作的时候终端无法与主站建立正常联系渠道,就会造成异常数据。
二、 现场施工工艺
1、 屏蔽线错接、接触不良
施工时由于屏蔽线内部屏蔽网(网络细铜丝)处理不干净,屏蔽网与其铜芯线接触造成短路,导致终端与电表485端口无电压,终端采集到的电表数据表现为eeeeee形式,终端将此数据帧返回到主战,主站就定义为异常数据。
2、铜芯外露、形成氧化层
现场施工时,由于不注意使得屏蔽线铜芯外露,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雨水多,很容易造成铜芯氧化,而铜芯的表面氧化层就相当于绝缘介质,造成了屏蔽线的通讯异常,因此也就出现了异常数据。
3、设备485端口毁坏
终端、电表485端口属于较精密、微小的模块,其主要由485芯片构成,在过电压、雷击、过度摇动、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下会引起485芯片的损坏,从而导致异常数据的出现。
4、485端口错接线
终端、电表485A、B端口相互接反,正常情况下A、B端口之间的共模电压最大值+12V,最小值-7V,A、B端口正常工作条件下电压在0—6v之间。根据RS-485的标准规定,接收器的检测灵敏度为±200mv,即差分输入端Va-Vb≥+200mv,接收器输出为高电平,输出逻辑1,处于发送数据状态。Va-Vb≤-200 mv,接收器输出为低电平,输出逻辑0,处于接收数据状态。介于±200mv之间时,接收器输出为不确定状态。在总线空闲即传输线上所有节点都为接收状态以及在传输线开路或短路故障时,则接收器可能输出高電平也可能输出低电平。一旦某个节点的接收器产生低电平(即A、B端口接反)就会使串行接收器找不到起始位,从而引起通信异常,这样就造成了异常数据的出现。
三、 设备485芯片带载能力
对于正常的485芯片而言,其输入接口阻抗为≥12KΩ,标准驱动节点数为32。对于电
力集抄来说485芯片经过特殊处理,其输入接口阻抗为≥24 KΩ,驱动节点数达到64。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负载数量远达不到理论计算值,主要因为如果485芯片一旦超出其带载数量,驱动功率达不到,此外部分集中器其电气特性受温度影响也会造成带载能力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通讯,造成通讯异常,结果自然产生异常数据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异常数据出现的原因,如何处理解决该类问题,采取哪些方式,经过长时间的现场摸索,后台维护,反复试验等一系列方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 加强后台维护
严格按照流程一步步的进行操作,特别是在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先配置相关
参数然后在下发任务,如果不确定是否已配置参数或是否已下发任务,可以采取终端在线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数据召测,则可以判断是否配置参数或下发任务。
二、 规范施工工艺
1、规范485端口屏蔽线压接方式
严格意义上来讲,考虑到485芯片其特殊的电气特性,在现场处理屏蔽线与485端口接
线的情况下,一定要严格规范施工工艺,严禁出现铜芯外露,485端口接触不良、松动等问题。为保证接线质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下图;
将屏蔽线内部铜线绝缘层去掉后,在把两股铜丝插入接线端子中(如图一示),要保证屏蔽线两股铜丝完全被接线端子下部塑料包裹层包围起来,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铜芯外露氧化的问题了。然后使用专业压线钳对接线端子头部来回旋转压接,保证足够的压接紧密性(如图二示),然后将线头压在终端或电表485端口上,上紧螺丝即可(如图三示)。经过实践表明,这种485端口压接屏蔽线方法,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铜芯外露氧化问题,其压接紧密性、导电性等都达到要求。与常规的485端口屏蔽线压接方式相比,该压线方式能保证电表长久稳定在线正常输送表码,受外部自然影响因素大大降低。
2、 保证屏蔽线施工水平
在集抄建设时由于不注意屏蔽线施工质量,极容易造成屏蔽线过度拉伸内部断线的情
况。因此,在安装屏蔽线的时候要事先根据台区地形地貌合理布局规划屏蔽线走向,表箱与表箱之间屏蔽线设计好弧垂、伸拉度等问题,从而杜绝断线情况引起的异常数据。
三、 加强异常数据处理的培训学习
按照目前的异常数据量仅仅依靠几个人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全
面了解了异常数据的形成因素和关键处理技术之后,考虑是否进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各供电所中,积极对广大农电员工开展定期的异常数据处理技术培训学习活动。
培训学习以终端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力量为主,结合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疑难杂症进行逐一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讲解。重点讲解终端、电表本身的电气特性及其性能特点,他们是如何实现表码数据上传等知识原理,以达到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时一目了然、思路清晰的目的。
纵观各单位集抄建设中异常数据的出现及其处理措施大同小异,但是如何进一步的采用创新的方式和先进的技术仍将是我们今后探索努力的方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各项条件的成熟异常数据的处理必将变得简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