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学专业快速发展,但培养模式依然陈旧。我国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一、 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原则
  (一)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实验课、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系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与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法学专业课程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法学专业课程教师应该在自身教学经验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可针对法学课程相关内容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革。
  (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实践
  法律职业十分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周密设置实践环节。因此要注重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设施条件,提高实验室整体层次与规模。法学專业应重视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还需要大力开办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学习研究相互结合的办学模式。
  二、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陈旧,课程内容滞后
  目前高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内容还比较传统,没有结合当今时代经济发展需求,也没有将最新技术在法律岗位的应用情况融合在课程设计中,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真正对接工作岗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法学专业学生大多理论性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而实践运用方面却十分欠缺。由于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有效契合,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要求相差较远,降低了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封闭,无法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围绕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又添加了一些专业培养方面的课程,推进了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整体上来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岗位联系不足,课程内容十分单一和封闭,不利于学生全面地发展。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脱离了社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这样的课程体系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使得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关联性不强,缺乏应用性
  虽然近年来高校逐渐重视实践课教育,但是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依然没有突出,教育形式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内容与法学理论缺乏有机结合,学生无法将法学理论充分运用于实际当中,这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对法学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当前高校大学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创新,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有一定距离,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专业课程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一)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高校应注重法学专业的功能性,围绕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为教学核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教学。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平衡学科的整体性,在了解当代学生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合理构建法学专业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法学专业课程内容要增加更多职业发展方向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各有侧重地施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设置应体现法律职业化的要求
  高校要提高对法学专业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视度,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积极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际操作训练时间。通过优化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将法学职业化教育放在首位,在人才培养中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重视法学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将职业化教育理念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创新传统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明白法律职业化的要求,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自身法学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课程体系应突出学科发展的前沿性
  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持。学校应针对法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有效调整,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吸收和运用法学知识,不断创新法学知识教学内容。高校要时刻关注当今法学学科发展方向,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法学专业课程要紧跟时代步伐,引导学生明白学科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的知识,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当前法学课程发展动向。通过在法学课程体系中增加前沿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职业发展走向,逐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法学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满足当代人才发展的需求,要对课程理念、目标等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构建符合社会岗位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轶博.高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8(18):197-198.
  [2]黄利红.《行政法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内容优化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9):193-194.
  [3]吴双双,肖述俊.我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以及完善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0):181-182.
  [4]康鹏飞.理工类高等院校法学实践性教学研究中的问题[J].湖北农机化,2020,240(03):118.
  [5]杜健荣.论基于能力本位的法学本科课程体系构建[J].法学教育研究,2019(3):137-150.
  [6]王丰民.独立学院法律人才培养应用型课程体系重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5):135-136.
  (作者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层次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丰富与支撑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应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与良性互动。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高职院校围绕学生的教育实践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校园文化建
【关键词】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径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一)理想信念不牢,思想易受误导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各种信息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市场经济下的开放自由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更趋多元化,创新思维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一些有悖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正在侵蚀他们的思想,使部分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崇尚奢华、追求享
【关键词】高职学生;廉洁教育;职业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等特点,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滋长蔓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廉洁观,为国家培养清正廉洁的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有效性  微时代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微”上,信息传播呈现出流动性、迷你性、瞬时性,简言之,“短小精炼”为微时代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人们可以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实时互动。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微时代在促进信息快速传播、交流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思政课程;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指出:“要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共中央和教育部也多次出台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本文探讨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 研究生思政课的含义  思想道德影响着人的一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学生党员没有足够的学习意识,对党的相关理论没有兴趣,而且在行为上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提高其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能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对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
【关键词】思政课;问题;创新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在接受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不仅充实了精神生活,还能提升精神层次、思想觉悟和基本素养,因此,思政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认识矛盾、解决矛盾。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学生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这100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史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学  生命的现实存在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是人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的物质基础。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重专业知识的提升轻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重理论知识的答疑解惑轻情感和价值的培养、重真善美的培养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方法创新等误区,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人的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其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