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热门剧集,之所以采用后期配音,并且频繁邀请季冠霖等几位明星配音,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但又秘而不宣的原因:一种迷信,一种深信自己只要复制了热门剧集的配置,就也能获得成功的迷信。这种迷信由来已久,在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著作《金枝》里,原始人认为,吃动物的肉,可以摄取它们的勇气和力量,吃了跑得快的动物,自己也会变得善跑,吃了凶猛的动物,自己也会变得勇猛,在身上佩戴动物的牙齿、皮肤,就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
最近播出的热门剧集,如果只听声音,不看画面,会以为是同一部剧,因为它们多半邀请了同样的配音演员,例如季冠霖、边江、姜广涛、沈磊、张杰、乔诗语、刘露。这些配音演员,因为常常在热门剧集中出现,已经成为配音界的明星;成为明星配音,又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邀请,更频繁地出现在热门剧集里。于是,热门剧集在相似的剧情、人设、服化道之外,又添了一个相似之处——声音。
一个问题很自然地浮现出来,时至今日,为什么还要采用后期配音?第一,很多演员,声音素质、台词功底并不过关,需要配音演员代替他们进行声音演出;第二,一、二线演员的时间很昂贵,他们给一部剧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参与后期配音;第三,因为很多复杂的原因,一些剧需要在后期阶段调整台词,只有配音演员才能在时间、耐力和专业技术方面高度配合。例如我参与的一部戏,主演之一是外国人,虽然在签约时承诺学习汉语,临到开拍,才发现她只学会了几句简单的对话,不足以应付演出,只好由着她用母语说对白,后期再请配音配汉语台词,为了口型能够对得上,还得请编剧现场调整台词。朋友的一部戏,已经拍摄完成了,但因为审查方提出了修改意见,得修改剧情,重拍又不可能,只好修改演员对白,并重新配音。
我们成长的年代,也有明星配音。内地,有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童自荣、乔榛、丁建华、邱岳峰,中国广播艺术团的廖菁,话剧演员冯宪珍,他们因为替国外电影配音,成了那时候的风头人物。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九十年代,《正大剧场》播出的电影和电视剧,也还是采用后期配音。而在广东、香港和台湾,有一批为卡通片配音的专业机构,我们看到的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卡通片,多半由他们配音,比如《大白鲸》、《小飞龙》、《OZ国历险记》。这个时期,配音演员的出现,与其说是为了把对白变成我们的母语,为了更容易被接受,倒不如说,是为了审查和过滤,过滤掉那些不符合当时气氛、有可能越界的表达。
而在香港,更有一批被港片影迷念念不忘的配音演员,他们的出现,多半是为了修补演员的声音,弥补他们的国语发音不准这个缺陷。岭南人因为语音、发声方式和颅骨结构等等问题,声音多半偏沙哑,我们熟悉的张柏芝、张曼玉、李嘉欣,都有一副沙哑的嗓子,为了让她们在银幕上的声音完美一些,就需要配音,有些片子要在内地播放,配音就更是必须。
如果小馬哥的传世名言“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由周润发亲身上阵,角色魅力一定大打折扣——我们已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领略了周老师本人的国语台词功底,如果李连杰的台词全都来自本尊,英雄形象或许会出现一点裂纹一我们曾在《英雄》中为李老师的声音感到过震惊。同理,如果《唐山大兄》中李小龙的角色不是由张佩山配音,如果那一声“靖哥哥”出自翁美玲本人而非廖静妮,如果他们形象的力度没能配上语言的力度……这无数个“如果”一旦落实,“香港”恐怕就不是我们熟知的香港。所幸,香港所有的造梦工厂,都谙熟影像之道,他们给银幕上的每一张脸,都找到了一张恰如其分的、声音上的脸。
而现在的热门剧集,之所以采用后期配音,并且频繁邀请季冠霖等几位明星配音,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但又秘而不宣的原因:一种迷信,一种深信自己只要复制了热门剧集的配置,就也能获得成功的迷信。
这就是那些剧集制作方,总要拍相似的故事,总要邀请那几个流量明星出演,总要邀请那几个服化道工作室的原因吧。与其说,是为了复制成功的因素,为了保险,为了有效,倒不如说,是因为迷信。因为,对观众来说,真正有效的,只有第一次,第一次讲述某种故事,第一次采用某种表达,之后重复的效果,是逐渐递减的。
但人们宁愿相信,所有引发成功的配置,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迷信由来已久,在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著作《金枝》里,原始人认为,吃动物的肉,可以摄取它们的勇气和力量,吃了跑得快的动物,自己也会变得善跑,吃了凶猛的动物,自己也会变得勇猛,在身上佩戴动物的牙齿、皮肤,就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后来,人们转而崇拜英雄们的战袍、铠甲和武器,觉得那是引向胜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神秘的崇拜,成为后来许多神话的来源,英雄们走遍大地,寻找大神和前辈英雄们留下的铠甲、指环、权杖、地图,似乎拥有它们就能征服世界。
所以,对内容制作方来说,那些明星配音,就是泡在白酒里的穿山甲鳞片,可以帮助我们打通经络血管;是先人留下的神秘脚印,踩上去就可以怀孕;是神灯,是指环,是神秘武功秘籍和千年雪莲的花瓣。在很多地方,我们和古人并没什么两样,只是换了更鲜艳的模样。
最近播出的热门剧集,如果只听声音,不看画面,会以为是同一部剧,因为它们多半邀请了同样的配音演员,例如季冠霖、边江、姜广涛、沈磊、张杰、乔诗语、刘露。这些配音演员,因为常常在热门剧集中出现,已经成为配音界的明星;成为明星配音,又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邀请,更频繁地出现在热门剧集里。于是,热门剧集在相似的剧情、人设、服化道之外,又添了一个相似之处——声音。
一个问题很自然地浮现出来,时至今日,为什么还要采用后期配音?第一,很多演员,声音素质、台词功底并不过关,需要配音演员代替他们进行声音演出;第二,一、二线演员的时间很昂贵,他们给一部剧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参与后期配音;第三,因为很多复杂的原因,一些剧需要在后期阶段调整台词,只有配音演员才能在时间、耐力和专业技术方面高度配合。例如我参与的一部戏,主演之一是外国人,虽然在签约时承诺学习汉语,临到开拍,才发现她只学会了几句简单的对话,不足以应付演出,只好由着她用母语说对白,后期再请配音配汉语台词,为了口型能够对得上,还得请编剧现场调整台词。朋友的一部戏,已经拍摄完成了,但因为审查方提出了修改意见,得修改剧情,重拍又不可能,只好修改演员对白,并重新配音。
我们成长的年代,也有明星配音。内地,有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童自荣、乔榛、丁建华、邱岳峰,中国广播艺术团的廖菁,话剧演员冯宪珍,他们因为替国外电影配音,成了那时候的风头人物。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九十年代,《正大剧场》播出的电影和电视剧,也还是采用后期配音。而在广东、香港和台湾,有一批为卡通片配音的专业机构,我们看到的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卡通片,多半由他们配音,比如《大白鲸》、《小飞龙》、《OZ国历险记》。这个时期,配音演员的出现,与其说是为了把对白变成我们的母语,为了更容易被接受,倒不如说,是为了审查和过滤,过滤掉那些不符合当时气氛、有可能越界的表达。
而在香港,更有一批被港片影迷念念不忘的配音演员,他们的出现,多半是为了修补演员的声音,弥补他们的国语发音不准这个缺陷。岭南人因为语音、发声方式和颅骨结构等等问题,声音多半偏沙哑,我们熟悉的张柏芝、张曼玉、李嘉欣,都有一副沙哑的嗓子,为了让她们在银幕上的声音完美一些,就需要配音,有些片子要在内地播放,配音就更是必须。
如果小馬哥的传世名言“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由周润发亲身上阵,角色魅力一定大打折扣——我们已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领略了周老师本人的国语台词功底,如果李连杰的台词全都来自本尊,英雄形象或许会出现一点裂纹一我们曾在《英雄》中为李老师的声音感到过震惊。同理,如果《唐山大兄》中李小龙的角色不是由张佩山配音,如果那一声“靖哥哥”出自翁美玲本人而非廖静妮,如果他们形象的力度没能配上语言的力度……这无数个“如果”一旦落实,“香港”恐怕就不是我们熟知的香港。所幸,香港所有的造梦工厂,都谙熟影像之道,他们给银幕上的每一张脸,都找到了一张恰如其分的、声音上的脸。
而现在的热门剧集,之所以采用后期配音,并且频繁邀请季冠霖等几位明星配音,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但又秘而不宣的原因:一种迷信,一种深信自己只要复制了热门剧集的配置,就也能获得成功的迷信。
这就是那些剧集制作方,总要拍相似的故事,总要邀请那几个流量明星出演,总要邀请那几个服化道工作室的原因吧。与其说,是为了复制成功的因素,为了保险,为了有效,倒不如说,是因为迷信。因为,对观众来说,真正有效的,只有第一次,第一次讲述某种故事,第一次采用某种表达,之后重复的效果,是逐渐递减的。
但人们宁愿相信,所有引发成功的配置,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迷信由来已久,在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著作《金枝》里,原始人认为,吃动物的肉,可以摄取它们的勇气和力量,吃了跑得快的动物,自己也会变得善跑,吃了凶猛的动物,自己也会变得勇猛,在身上佩戴动物的牙齿、皮肤,就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后来,人们转而崇拜英雄们的战袍、铠甲和武器,觉得那是引向胜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神秘的崇拜,成为后来许多神话的来源,英雄们走遍大地,寻找大神和前辈英雄们留下的铠甲、指环、权杖、地图,似乎拥有它们就能征服世界。
所以,对内容制作方来说,那些明星配音,就是泡在白酒里的穿山甲鳞片,可以帮助我们打通经络血管;是先人留下的神秘脚印,踩上去就可以怀孕;是神灯,是指环,是神秘武功秘籍和千年雪莲的花瓣。在很多地方,我们和古人并没什么两样,只是换了更鲜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