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聚焦中关村发展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关村论坛是政府、民间、企业可以聚在一起沟通的平台。 ——夏颖奇
  夏颖奇先生是中关村论坛协会秘书长,同时也是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他曾经长期担任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等领导职务,对中关村的建设尤其是国际合作、留学生管理等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次2012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他依然担负着组织者和协调人的角色,早在半年以前就开始为中关村论坛年会做准备。在2012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之际,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这位中关村的重要人物。
  《中关村》杂志:从第一届到现在第六届,中关村论坛年会每年都有各自精彩,我们回溯下过去,举办这样的大型年会的初衷是什么?
  夏颖奇:中关村是个特殊的地方,它为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做出了重大贡献。最早的时候,有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联想的汉卡、四通的打印机,后来还有集成电路、互联网、无线通讯等科技,以及软件外包等业务,都起源于中关村。因此,中关村引人注目,地位特殊。中关村崛起之后,肯定要关注很多问题,比如技术问题、国际化问题、市场化问题、项目融资、企业管理、人才管理等,有很多政府、民间、企业可以沟通的关注点,所以有必要把一些人聚集起来说一说,于是就出现了中关村论坛年会这样一个平台。
  另外,中关村也已经日益国际化,一个有趣的例子是1995年海淀园(那时候还没有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举办过一次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年会,2005年中关村管委会又主办过了一次,再后来没举办过。而今年,我们请了国际科技园区协会总干事路易斯·桑斯来这里开会,我们还要为申请主办2015年的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年会作铺垫和准备,作为一个国家,若能每十年办一次这样的国际会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有一百多个国家、四百多个会员,需要会员投票才能决定在哪里办,还要对对科技创新环境、能力进行综合考量,但我们是有可能做到的。
  《中关村》杂志:您经历了那么多论坛,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事件?
  夏颖奇:十几年来,中关村是论坛不断,比较著名是2002年的纳斯达克总裁来到中关村,当时他在翠宫饭店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关村与纳斯达克”( Nasdaq Meets Zhongugancun),在那个时候,中关村没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到纳斯达克上市就更少。所以这次演讲吸引了中关村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为了烘托气氛,我把联想、四通等负责人都拉来了,但场子里都是年轻人为主,他们是为了上市。我们开始还请了高级翻译,但最后举手的都是海归,都是英语发问,不需要翻译。我记得第一个发言的就是百度CEO李彦宏,百度是2005年上市的,2002-2003年百度还在困难时期,但李彦宏是第一个举手。后来每年我们都开各种各样的国际论坛,有双边的,有多边的,那时候不叫中关村论坛,而是各种国际会议、国际研讨会,一般规模也就是在几十人到几百人。到了2007年,北京举办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有一部分活动就交给了中关村管委会。你不能让他们一个人讲,我们又找了另外一些人讲,我们就扩大成了中关村论坛。到现在已经6届了。
  这个事情现在弄得规模挺大,一个年会,中关村管委会各个部门和领导都大力参与。论坛正式开始的那天全体人员都参加,尤其是国际合作处、宣传处、办公室、研究室等都被充分调动起来。
  《中关村》杂志:每年主题有没什么精心的设计?
  夏颖奇:我们有永久主题“创新与发展”,每一年都持续。每年的主题是管委会讨论拟定的。2007年以“创新、合作与发展”为主题,2008年以“科技—全球创新挑战”为主题,2009年以“创新创业能力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2010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为主题,2011年以“创新驱动”为主题,都和科技创新有关系。
  今年的主题有关国际合作,我们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改革开放时期,这里还没有市场化,学校里书声琅琅,学生毕业了包分配,中关村只有教书育人和搞研究的地方,没有办企业,国际交流也不多。到了现在,已经有2万多家企业,很多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比如微软都设立在这里。这是国际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使国门打开,很多外来东西进来和本土相结合。现在是个世界性的市场,中国的产品已经必须面对世界各国产品的竞争。所以,现在我们要邀请国际性的嘉宾过来,我邀请过甲骨文的副总裁、日立的副总裁等。2008年,我们还请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来,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世界经济的趋势。2009 年,我们还请硅谷银行的总裁来,他一开始不肯来,我还借助硅谷著名的“PETER 刘”和李开复去邀请。此外,像斯坦福的威廉·米勒、中国的李开复、李彦宏、丁健等都来讲过。这些人的观点贡献给论坛,让论坛的高度和广度得到了提升。
  《中关村》杂志:今年的论坛年会有什么新亮点?
  夏颖奇:这次我们搞了中关村指数发布会。中关村指数是受硅谷指数的启发而发布的。硅谷指数对硅谷的全面情况,尤其是创新、创业和企业成长的情况做了总结和描述,借助它你能了解硅谷创新、创业的土壤,而且可以对未来产生预期,深受硅谷企业家的重视。中关村指数不容易做好,它不能照搬硅谷的,也要避免干干巴巴的,我们考虑到了中关村的人才情况、中关村各个行业分类的情况等等。我们希望我们是客观和公正的,希望它成为权威的公正的第三方数据统计报告。我希望中关村指数能越来越引人注目,越来越引起重视,中关村企业和政府都会关注它。因为这个反映的东西能影响到大家。
  中关村的硅谷指数应该是政府信息之外的一个补充,政府有政府的眼光和口径,那么社会怎么看中关村的,我们现在就让民间的中立的学者来描述这个事情。
  这件事就给各省市做了榜样,可能会是一个里程碑。以后也可能会有某些演变。慢慢的,很多社会化的事情就会给民间组织去做,希望这样做会带来独立的视角、独立的思维、独立的眼光。
  另外,创新孵化新模式分论坛的举办,也和目前一些大背景有关。现在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外边买房子,办孵化器,这些新模式都有待观察、研究。而国内如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生创新创业模式,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总结。
  《中关村》杂志:作为中关村的“元老”和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织者,这几年来组织这样的活动有什么个人体会没有?
  夏颖奇:我个人的体会是,论坛需要非常精心的准备,嘉宾们来的只是一、二天,而我要从半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另外,我们会牢牢记住:1、中关村论坛是为中关村尤其是中关村企业服务的,我们引入各种世界先进要素,是为我们自己服务的。我们的演讲都是和这一目标相关的。有很多世界性的话题,比如臭氧层保护、比如希腊冰岛的经济危机,因为与我们不是那么很紧密相关,我们就先不做这样的话题安排了;2、必须是高水平的,因为中关村是中国最大的科技、最活跃的科技创新集中地,所以,我们要请来发言的必须是一流的人才。另外,我们请外国企业的时候,还希望国别尽量多一点;3、覆盖面要足够。论坛的内容比较丰富,我们办了分会场。此外,会务组织要严密,声、光、电等要配合好。因为很多嘉宾的要求也比较高。
  《中关村》杂志:您对中关村论坛的将来有什么展望?
  夏颖奇:这样的模式会持续一段时间,即由政府主办、非盈利、为园区服务,并坚持国际化。每年都要抓新出来的世界经济、科技的热点问题,人物要换,话题也要换。
其他文献
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引领,丰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艺术家、企业家等各界名家成功、创业的经验优势,引导高校学子及中小学生搞好人生规划,走好迈向社会之路,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区教委和《中关村》杂志社,提出“三成三创”的理念,即用名家“成长、成才、成功”,“创业、创新、创造”的经历,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规范自身文明行为,同时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为创建全国文明区做出表率。  2012
期刊
“一件顶一万件”,是从“文革”时期流行的口号“一句顶一万句”套用出来的。世上是否真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话?不能说没有。什么样的话有这样的能量?不是由权威之人说的话,而是被特殊之人发现、继之提出被大多数人公认且又经过精确表述的真理。  一句话如此,一件事也如此。这样的事不是很有轰动效应随之很流行的事,而是在千千万万的事物中,只有它是基本,是根本,很像开锁钥匙的事。这样的事,粗听起来很简单,很像人人都
期刊
当下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一些网友通过直接曝光社会丑恶现象的证据,对于公众人物或官员进行监督,然后纸媒和电子媒体跟进,都有相当的成绩。通过这样的方式伸张了正义,鞭笞了丑恶,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的提升和社会风气的矫正也有一定的作用。显然,网络的舆论监督对于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而正面的。  但当下也确实存在着另外的一种倾向,不少网络的曝光包含对于人的隐私的揭露。现在很多曝光为了求得更高的关注度,变成了在网上
期刊
9月的北京冠盖云集、群贤毕至。9月13至14日,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2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年会是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做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
期刊
全球EMBA刮起中国风 异地办学常开不败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10月最新公布的全球EMBA项目排行榜,中国有五家商学院跻身排行榜前15名,其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合作的项目名列第四,而香港科技大学与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合作项目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冠军。难怪国内一所著名学府的管理学院院长自豪地说:“EMBA教育是中国对全世界商业教育的贡献。”  作为全球商学院评估的权威机
期刊
冲破欧债危机的阴霾,摆脱末日谣言的干扰,直面“财政悬崖”的考验,全球经济的车轮在忑忑和不安之中碾过了2012。回眸过往,决策者或许能够从经济生态的跌宕起伏之中触发更多的感悟与反思,普通百姓也一定能够从经济气候的冷暖交融之中体尝到许多的痛苦与欢乐。在此基础上,人们期待着2013年世界经济褪掉更多的灰暗而增添许多的亮色。  增长生态:盛与衰  浏览一下国际基金组织(IMF)在过去一年中发布的阶段性研究
期刊
如果消费不能充当经济增长的“接力棒”,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滑落之势还将继续。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经济的排名在经过数年稳定上升后,今年下降三位,排名第29位。这也是中国的竞争力排名近八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由于所采用的诸如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商品市场效率、可持续发展等13个评价指标具有可量性和客观性,世界经济论坛每年给出的144个国家竞争力
期刊
2012年6月初,我在“第一时间”购得北京市社科院推出的《中国古今官德丛书》,洋洋洒洒百万字,包括《史说官德》、《大道官德》、《为官史鉴》和《申论官德》四大卷。可是我真正静下心来浏览,却是“双节”长假时间。实话实说,书中的许多历史故事并不陌生,但是把这些历史典故串起来思考却是首次;上升到“从政史鉴”的高度去研究更是第一次。老市委书记刘淇同志高度评价这“四部”著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古今官
期刊
对于广大股民来说,安泰科技绝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家脱胎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就在深交所上市,2003年就入选深证100指数成分股,2006年又接连入选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深证创新指数股。2011年,实现销售总收入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亿元。上缴税收1.6亿多元。  面对这份年报,刚刚被董事会聘为总裁的赵士谦应该感到欣慰。在他担任总裁的1年多时间里,安泰科
期刊
违纪者的“舌尖”真是像“吸毒者”那样愚蠢不可救药吗?  前一时期,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很是吸引观众的眼球。究其原因,那是缘于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民以食为天,“自然经手,文化过喉;舌品天下,胃知乡愁”,从历史、现实、人情世故中的美食寻找“舌尖上的中国”,感动读者的是中华大文化。正如广告词的描述:这本名为介绍美食、实则勾勒众生的著作之所以让人们流泪,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祖先、父母、兄弟、姐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