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眼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共100例(111眼),根据治疗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情况分为4组:A组:眼压18~21 mmHg(1 mmHg=0.133 kPa)者19例(20眼);B组:22~30mmHg者28例(30眼);C组:31~40mmHg者28例(31眼);D组:≥41 mmHg者25例(30眼)。A组和B组患者接受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C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再行PRP治疗,D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PRP。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眼压、角膜水肿程度、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后新生血管A组17眼消退,B组24消退,C组26眼消退,D组22眼消退,A组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与治疗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0.101,0.591),其余各组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不同眼压段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