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是对宇宙探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水资源、气象预报、地区发展等作出专门研究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学科。初中地理学科的入门课即“地球与地图”是所有初中地理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章,现我就“地球与地图”一章的教学谈谈看法。
1、依纲据本,抓住主线
不论是那个科目,那一章节,讲授课程必须根据教材,在讲透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抓住主线。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几个环节:(1)地球是个球体:这个结论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天圆地方和卫星照片等图来鉴别地球是个球体,然后让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论证。例如:人们走到海边可清楚看到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才慢慢看到船身,这个事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而是球面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太空为地球拍摄到的照片更能说服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通过演示实验来授课,地球一边自转一边以太阳为中心作公转运动,并在黑板上展示: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黄道面和赤道面交角图,请同学细心观察地球公转和自转挂图,并告诉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及其纬线纬度的划分,运用经纬线这些经纬构成经纬网,并告诉学生这些线和网都是假想的,人们根据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4)地图上的三要素即:图例、方向、比例尺。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方向(有三种情况):①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来判断方向。③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度网的情况下,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比例尺:圖上距离对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
2、巧设疑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本章的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是地球自转公转及其所产生地理现象,因此当学生在观察地球自转公转演示实验时,向他们设计一些疑问,能进一步增强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为什么日月星晨都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去呢?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为什么地球上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气候不一样?因为地球自转公转没在同一轨道面上,造成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接受的太阳热量不一样。为什么麦哲伦环球航行能取得成功呢?因为地球是个球体。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夏天冬天白昼的时间不一样长呢?因为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白昼时间比黑夜长,冬天相反。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教室里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较难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引起困惑,但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3、充分利用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去发现规律,加强教学直观性
本章是初中地理第一章,学生接触这门课程比较生疏,特别是一些地理现象的探究:如地球公转,自转所产生的现象。教师可以演示太阳直射仪,然后叫学生自己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四个典型的位置的日期和节气的名称图,通过演示实验来讨论问题:地球公转到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和全球昼夜长短的规律是什么?冬至、夏至中国北方南方昼夜长度情况?地球是否是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纬线最长的叫什么?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读图后,经过教师精心点拔,学生的思路不断拓宽,思维的严密性不断加强,经过同学间热烈的争论,可以得出结论。经过实验演示和相互讨论,深刻探究,学生自己发现了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以及由此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师在学习者已知的知识与需要去学习的知识之间架设“桥梁”,让学习者主动过桥到达知识的目的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引导学生看图读图,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主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分析地图利用地图,讲清地理知识,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发现和获取地理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读图。
4.1图文结合:提出一个问题,展示一幅图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定数量的地理知识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其有关的富有感性材料的图像,根据图像上反映出内容认识课文,解释课文,增强理解能力,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图像化。例如:在讲述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先提出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0纬线(赤道)为界线,并挂上南北半球划分的地图,让学生明确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然后提问东西半球的划分是否也是以00经线为界呢?学生大部分回答“是”,再让学生阅读东西半球划分图,学生才发现到东西半球的划分并不是00经线而是以200W和1600E这一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4.2要掌握看图、读图的技巧。首先抓重点和特点读图。例如:在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关键要抓住“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时间太阳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变化情况。其次要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看图,例如:在读地球上的五带一图,让学生看清楚五个温度带是怎么分布的,还必须看五个温度带的分界线,这样才能全面读清五带在地球上的分布,否则就可能与“高、中、低纬度”一图混淆。还有要学会对比看图。例如:读同部分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山脊与山谷两幅图的区别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这一对比学生就一目了然。
5、素质教育贯穿于本章的课堂教学之中
本章节的教学我通过设置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令他们课后不得不想,引起学生们的热烈的争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章教学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入手,诱导他们积极思维不断拓宽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布置作业,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教学目的。以传授知识为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原则,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个别优生,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素质。
1、依纲据本,抓住主线
不论是那个科目,那一章节,讲授课程必须根据教材,在讲透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抓住主线。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几个环节:(1)地球是个球体:这个结论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天圆地方和卫星照片等图来鉴别地球是个球体,然后让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论证。例如:人们走到海边可清楚看到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才慢慢看到船身,这个事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而是球面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太空为地球拍摄到的照片更能说服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通过演示实验来授课,地球一边自转一边以太阳为中心作公转运动,并在黑板上展示: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黄道面和赤道面交角图,请同学细心观察地球公转和自转挂图,并告诉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及其纬线纬度的划分,运用经纬线这些经纬构成经纬网,并告诉学生这些线和网都是假想的,人们根据经纬网上的经度和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4)地图上的三要素即:图例、方向、比例尺。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方向(有三种情况):①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来判断方向。③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度网的情况下,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比例尺:圖上距离对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
2、巧设疑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本章的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是地球自转公转及其所产生地理现象,因此当学生在观察地球自转公转演示实验时,向他们设计一些疑问,能进一步增强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为什么日月星晨都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去呢?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为什么地球上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气候不一样?因为地球自转公转没在同一轨道面上,造成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接受的太阳热量不一样。为什么麦哲伦环球航行能取得成功呢?因为地球是个球体。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夏天冬天白昼的时间不一样长呢?因为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白昼时间比黑夜长,冬天相反。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教室里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较难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引起困惑,但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3、充分利用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去发现规律,加强教学直观性
本章是初中地理第一章,学生接触这门课程比较生疏,特别是一些地理现象的探究:如地球公转,自转所产生的现象。教师可以演示太阳直射仪,然后叫学生自己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四个典型的位置的日期和节气的名称图,通过演示实验来讨论问题:地球公转到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和全球昼夜长短的规律是什么?冬至、夏至中国北方南方昼夜长度情况?地球是否是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纬线最长的叫什么?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读图后,经过教师精心点拔,学生的思路不断拓宽,思维的严密性不断加强,经过同学间热烈的争论,可以得出结论。经过实验演示和相互讨论,深刻探究,学生自己发现了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以及由此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师在学习者已知的知识与需要去学习的知识之间架设“桥梁”,让学习者主动过桥到达知识的目的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引导学生看图读图,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主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分析地图利用地图,讲清地理知识,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发现和获取地理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读图。
4.1图文结合:提出一个问题,展示一幅图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定数量的地理知识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其有关的富有感性材料的图像,根据图像上反映出内容认识课文,解释课文,增强理解能力,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图像化。例如:在讲述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先提出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0纬线(赤道)为界线,并挂上南北半球划分的地图,让学生明确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然后提问东西半球的划分是否也是以00经线为界呢?学生大部分回答“是”,再让学生阅读东西半球划分图,学生才发现到东西半球的划分并不是00经线而是以200W和1600E这一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4.2要掌握看图、读图的技巧。首先抓重点和特点读图。例如:在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关键要抓住“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时间太阳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变化情况。其次要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看图,例如:在读地球上的五带一图,让学生看清楚五个温度带是怎么分布的,还必须看五个温度带的分界线,这样才能全面读清五带在地球上的分布,否则就可能与“高、中、低纬度”一图混淆。还有要学会对比看图。例如:读同部分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山脊与山谷两幅图的区别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这一对比学生就一目了然。
5、素质教育贯穿于本章的课堂教学之中
本章节的教学我通过设置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令他们课后不得不想,引起学生们的热烈的争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章教学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入手,诱导他们积极思维不断拓宽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布置作业,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教学目的。以传授知识为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原则,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个别优生,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