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不开的文学情结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厚示,字佛生,笔名艾特,1928年5月生于南昌三江镇,祖籍宜丰,“江南夫子”蔡用之裔孙,蔡剑42世孙。久闻蔡老大名和他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而且,我还了解到蔡老是北大的学生,为管窥蔡老那解不开的文学情结,带着《语文世界》小读者关心的问题——名人小时候是如何学习语文的,在福州蔡老的家中,我见到了这位历尽沧桑的长者——蔡老虽已过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满头银发,似乎在展示他满腹的经纶。提及文学,我们的谈话切入了正题,蔡老对我侃侃而谈他的文学经历——
  
  武夷山见证我对文学有多爱
  
  蔡老与妻子相濡以沫,有着幸福的家庭。“相谐谈笑入溪山,帘水幕云仔细看。九曲风光甲天下,武夷胜景绝人寰。大王叱咤苍穹上,玉女娉婷碧落间。万壑千岩烦指点,天游他日再盘桓。”这是蔡老和爱人游武夷山时留下的诗篇。蔡老坦言他非常爱妻子,但是,他更爱文学,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不管命运如何坎坷飘忽,冥冥之中他似乎与武夷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几乎每年都会与武夷山水来一次亲密接触。回忆着与武夷山水结伴而行的日子,蔡老渐渐向我敞开了心扉。
  1951年盛夏,新婚不久的他就以厦门大学助教的身份,带着一帮学生途经武夷山到江西采风。展现在他面前的武夷山水深深地吸引了他:大王峰、玉女峰、三姑峰、崇阳溪、九曲溪……奇秀的丹山碧水,沁人的清新空气,仿佛与自己心有灵犀,蔡老的一生从此与武夷山水、武夷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想起第一次枕着武夷山水的臂膀香睡在武夷山的怀抱里的情形,蔡老的神情激动起来——1972年底的一天,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下放劳动几年后刚回到厦门大学的他,又随着一群师生到闽北办学。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有了一个在自己心仪已久的地方直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机会,蔡老心里激动不已。那天,他随着崇安农业站一位干部到星村过夜,住在生产队队部。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不愿意浪费这良宵美景。秀美的武夷山,潺潺的九曲水,还有那山水间依稀可辨的人文历史,陪伴着蔡老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1973年,他带着“批林批孔批朱熹”的任务来到武夷山。没有想到的是,对朱熹的史迹、著作越看越想看,越读越入迷,越理论越对以朱熹为代表的武夷文化爱不释手,“批朱熹”的任务不仅被他“束之高阁”,而且有了深入研究和宣传朱熹思想的想法,从此走上了文学研究的漫漫长路。
  
  文学之路诗歌始
  
  蔡老有着动荡、奋进、坎坷、腾飞的人生旅程。他先后就读于三江镇中心小学,江西心远、南昌豫章等中学。1945年秋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1949年6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54—195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生班进修。1992年7月到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95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为其东方语言文学系博士生授课,1996年12月在澳门讲学。蔡先生治学严谨,热情助人,学生数万名,桃李满天下。至今教学、著述、创作不断,一辈子和文学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认为,自己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和自己从小就喜欢语文、努力学习语文分不开的。
  蔡老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明自己的文学之路是从学习语文开始的,而他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背诵诗歌。他4岁的时候就开始读诗,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而且至今不忘,这对他今天的文学研究也特别有帮助。蔡老语重心长地说背诵大量的诗词,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现在,外国人都对中国的诗词感兴趣,作为中学生来说,更加应该注重加强学习祖国的优秀文化。
  
  寄语小读者
  
  谈及学习语文的方法,蔡老一脸老骥伏枥的神情,表示一定要为《语文世界》的小读者多尽一点力,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希望能对小读者有所帮助。
  语文这门功课是基础科目,是学习别的功课的工具。像别的功课一样,除了要课前预习以外(讲到这里,蔡老说他自己特别注重课前预习,因为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把老师要讲的文章预习一遍,就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已经知道,哪些地方不懂,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课),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规律。蔡老认为自己学好语文,秘诀有“三多”。
  
   首先,要多说。
  说的能力是从说好普通话开始的。普通话作为全国人民的通用语,每个人都要从小就练习说好普通话(说到这里,普通话说得不太好的蔡老脸上掠过一丝自嘲的笑),这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普通话说好了,别人才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蔡老说自己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还在努力练习普通话,因为他小时候没有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缺乏这方面的练习,只好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补这一课。蔡老幽默地形容他当时说的普通话是“句句都清楚,字字有问题”。所以,蔡老特别强调,说好普通话对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
  “说”的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地锻炼。作为教师来说,可以考虑举办各种演讲比赛,让同学们自编自演话剧、小品、相声等形式多样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可以辅助大家学习好语文。在“说”的过程中,思考能力也可以随之提高。
  
   其次,要多读。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要想学习好语文就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除了新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外,建议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多读唐诗、宋词,而且还要记住它。还可以选择阅读最精炼的现代诗、词、散文,这对学习好语文很有帮助。蔡老背诵诗歌的方法是:白天熟读的诗歌,在睡觉之前温习一遍,第二天一早醒来,要马上回忆一遍昨天读的诗歌,如果记不起来,要马上去看书,乘清晨的记忆效果好,多读几次,这样就会牢牢记住了。甚至到老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对于一些人一概反对“死记硬背”的做法,他表示不理解,因为该背诵的东西就得花精力去记住它,不能靠“投机取巧”。
  
   第三,要多写。
  蔡老认为写字应从临摹字帖开始,而写作文则应该从读书开始。因此,读书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为人师者平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蔡老对当前一些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不是很赞同。他认为,当前一些教师不太注重修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这是很不对的。当年,蔡老当老师的时候,就很注重纠正学生文章中的错别字,一旦发现文章中有一个错别字,蔡老会让学生把这个字抄写10遍,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个字,以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对于如何才能写好文章这个问题,蔡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写作文要一边写一边读,一个字、一个词都要注意用规范,前人不用的生词不要轻易使用。此外,文章写好以后要注意多修改,每次改都会有新的想法,如此这般,文章必定会越改越好、越写越好。
  总而言之,以上这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希望小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其他文献
【课堂片段再现】  师:黑衣人是不是康大叔,只靠声音高亢说服不了别人,要有依据?  生:不是。因为康大叔在茶馆里说“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而且后面华大妈也感激地说“要没有康大叔照顾”,由此可看出,康大叔主要是传递消息。  师:也就是说康大叔是个“中介”。  生:我也认为不是。康大叔说“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如果黑衣人是康大叔的话,那么他一个人血馒头就赚了很多钱的,怎么会说自己一点好处
期刊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想过,人类从何而来,如何发展,又将去往何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或许给了我们大胆的探索和答案。2012年,历史类书籍《人类简史》一经出版便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获得了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等人士争相推荐。这本出版三年就被译为30种文字的学术巨作,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以史实为基础,以作者的推演为契机,用恢弘生动的语言,简述了人类的进化与种种选择,
期刊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风景、物体、设施等所做的形象描绘。精彩出色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使读者欣赏到自然美景,而且还能让他们得到艺术创作上美的享受。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呢?  一、变换角度,展现异样精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对同一景物,不同的描写角度,得出的图景和画面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角度,从广义上来说,既指空间方位上的变化,即远近、高低、
期刊
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基于“任务群”的设计,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它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突破。“群文阅读”教学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拓展了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者基本上是这
期刊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因声求气,通俗地讲,指的是我们可以运用朗诵这一方法,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心境去体会话语情境,由此去揣摩作品人物的情绪,解读他们的思想。在苏教版必修三中,“因声求气”作为一个板块被编排在“寻觅文言津梁”专题里。笔者在开设公开课《烛之武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受到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制约,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教师上课时或进行专题讲解或一味赏析,学生被动接受或成为“看客”,因此,古代诗歌教学一直困惑着很多教师。   一、诵读涵泳,品味意境  诗歌重在诵读,教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宁可牺牲掉一些空洞乏味的分析和生拉硬拽的引导,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诵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人士的朗读录音,与学生的朗诵穿插播放,
期刊
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不能只是課堂的授课,还有之后的复习辅导。教学结构不应该只有授课的课堂,还要有复习巩固的课堂。复习辅导课的设计要包含语文基础知识认知和文化情感认知的内容。辅导课堂要成为学生“实学”的阵地,“觉悟”的契机,冲刺的“利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落实到教育上,就为我
期刊
叶澜教授好课五实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认为,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年版)》亦强调核心素养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实施建议上还提出“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此视阈下的教学设计,笔者总结出巧与实的策略,下面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具体阐述。  一、巧“言”实“文”,重“言”更重“文”  作家贾
期刊
高三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以“没有时间阅读”作为自己“无知”的借口。但是退一步讲,即便高三一年中真的紧张得没有时间听广播、看新闻、读报刊,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努力去发掘,就会发现:课文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汪洋大海,语文练习、语文试卷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三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辅导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几种方法。   一、语文课本——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搜肠刮肚地
期刊
绝 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内容梳理〕    这首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令人目夺神迷。你看,满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鲜花朵朵,简直就像燃烧着的火焰,多么绮丽,多么灿烂!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施以碧绿、青葱、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