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的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50例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患者的皮损特征、肿瘤来源、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等。

结果

50例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0岁(28 ~ 93岁),从发现皮肤转移癌到就诊平均4.4个月(2周至13个月)。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胸部(16例)、下肢(7例)、头颈部(5例)、背部(5例)、腹部(4例)、外生殖器(4例)、上肢(3例),6例同时或先后在多个不同部位出现转移灶。皮损形态以单发的肿块最多见(35例,70%),其他还有多发丘疹结节(13例,26%)、浸润性斑块(1例,2%)和非浸润性红斑(1例,2%)。原发肿瘤以乳腺癌(11例,22%)、肺癌(9例,18%)和胃癌(6例,12%)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以腺癌(32例,64%)、鳞状细胞癌(8例,16%)最常见。

结论

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好发于老年人,以胸部常见,多表现为单发的肿块,乳腺癌、肺癌、胃癌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以腺癌、鳞状细胞癌为主。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将现代灾害护理和军队野战护理教学有机融合,构建一门适用于军队和地方高等护理教育、在职及岗位培训教育的《野战与灾害护理学》课程。方法采用质性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研究、访谈法和观察法的基础上,形成课程设置初步方案并设计专家咨询表,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30位灾害救援方面的相关专家进行2轮咨询,获取量性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课程内容适用性指标的最终筛选结果为一级指标4个,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缓和医疗在我国得到很大的发展。而预先指示作为推动缓和医疗发展的重要部分,由于缺乏立法保护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其发展还较为缓慢,国内多为认知调查等研究。本文简述了预先指示的相关概念、研究背景及意义,整理分析了影响患者制定预先指示的相关因素,提出预先指示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预先指示的干预对象、预先指示的主导者及干预地点、预先指示的干预方法等,以期为我国实施预先指示干预计划提
期刊
目的探讨单纯单次血浆置换(POPE)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单纯单次血浆置换治疗的TEN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年龄(36.1 ± 25.4)岁,男9例,女8例,SCORTEN评分(2.1 ± 1.24)分,STENS评分治疗前为(
目的探讨载芬维A铵脂质体(4-HPR-L)对A375及B16F10黑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载4-HPR-L。体外分别培养A375及B16F10黑素瘤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和新鲜培养基,4-HPR组和4-HPR-L组分别加入同浓度4-HPR和4-HPR-L。细胞增殖抑制实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
目的探讨DKK3在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转染DKK3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法分析DKK3在人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SK-MEL-1、Hs-695T、MDA-MB-435s、WM35)及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集的58例恶性黑素瘤(包括原发性黑素瘤与转移
目的探讨咖啡酸衍生物WSY6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表皮黑素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H2O2组(1 mmol/L H2O2处理)和6.25、12.5、25 μmol/LWSY6组(分别用6.25、12.5、25 μmol/L WSY6预处理1 h后再用1 mmol/L H2O2处理1 h)。继续培养24 h后,用MTS法测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