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差异”,满堂生辉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教师在朗读课文时故意将重点的字词读错,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待学生提出疑问时才启发学生为什么不能用老师读错的字词,从而顺利将学生引入解读文本的顺境之中,让学生能借此“举重若轻”地把握本文,揭开文本的重重帷幕而洞悉其中的奥秘。教师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称为差异事件。“差异事件”是指呈现的现象或结果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与人的前概念或潜意识相违背的事件,它具有强烈的探究激励效应,能激发体验者产生一种要知道的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差异事件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探寻的良好环境。
  一、善用慧眼发现差异,实施深度教学
  在解读文本时,有一些字词或文段会给人突兀之感,费人思量。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来识别,甚至咬文嚼字,嚼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
  例如在教《氓》时,学生发现其中有一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于是提出疑问:虽说古代女子出嫁之后如同泼出去的水,但娘家毕竟是她最坚实的依靠,此处的娘家兄弟的“笑”为什么那么诡异呢?
  按一般的常理来说,此诗中“兄弟”的行为是不能理解的,是不近常情的。自己的同胞姐妹落难,理应给予宽慰与同情,帮助其想办法摆脱困境,怎么会幸灾乐祸地大笑呢?这就是教学中的“差异事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差异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课文中,这样的差异还是很多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发现这种差异,便能很好地将看似复杂的文本梳理得条理清晰、明白易懂。教会学生发现差异,对违反常理习惯的地方作大胆质疑,他们的想象力、推断力也会因此发散开来。实践证明,这些差异事件一经发现,学生的思维马上进入更深一层的空间。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有力地训练了他们见微知著的能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巧设情境生成差异,进行另类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供便于学生各种能力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创设和模拟仿真的问题情境,生成差异事件,进行另类教学。
  如何形成差异事件?这首先需要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学生的困惑和差异冲突之所在。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是产生差异事件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是指与学生原有认知有一定距离的问题,它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既适用又难以适应”,从而形成差异冲突。
  曲问多见巧思,差异事件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巧设情境生成差异,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发展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另类的、深度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差异推动课堂,进行曲线教学
  正常状态下,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但当学生面对差异事件时,就会产生各种冲突体验,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释新的观点,原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问题,从而出现心理失衡,生成新的学习需要,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读书、观察、操作、实验、查阅、合作研讨等)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使全身心的潜能得到调动和发掘,实现内心的平衡。
  及时利用差异事件,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能深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能加强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
  四、利用差异巧搭支架,进行发散教学
  学生需要的是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不喜欢单调枯燥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苏轼的《定风波》时有学生提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是想归往哪里呢?这是一个好问题,但他想归于哪儿?学生的回答是:归于家?归于朝廷?归于田园?还是归于佛门?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课堂暂时陷入了僵局,这时需要教师架设一个桥梁——与“归”有关的其它诗词,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思路:
  通过对比,进行思维的发散后,当再一次引出“苏轼想归于哪儿?”这一问题时,学生很自然便能回答——归于心。这又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心!同时这里还可以解答衍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苏东坡为何不躲雨?学生很快便能悟出——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让人无可躲藏,而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并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这里和六祖慧能的禅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无一物”、“无风雨”,给人一种空蒙和超脱之感。
  在这里教师利用差异巧搭支架,将学生活跃的思维推向高潮,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对差异事件,要善于发现,创设生成,合理利用,顺水搭桥,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教学有效性得以彰显,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只要教师能够巧用“差异”事件,努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保持在高段位运行,在“师——生——文本”三维立体的碰撞中实现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建筑电气预埋的质量是电气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结构施工中,要保证建筑电气预埋质量,合格材料是前提,规范制作是基础,精心敷设是关键,妥善保护是保证。
建筑防水工程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材料、施工、设计、管理及维修多方面。只有掌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结构等多方面技术和知识,而且有丰富的阅历和广泛的实践经
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具体地质调查案例,通过对地质调查的分析,总结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
培养高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英语对话课,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反思一下近年来高中英语对话课的教学实践,对话课教学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目前,就该课型的授课形式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文章对不同无线组网技术进行了比较,说明采用蓝牙技术构建家庭内部无线网络的优势,分析在以家居服务器为核心的家庭网络中,蓝牙技术的应用架构,并分别从家居服务器、操作板和
在车牌识别(LPR)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车牌区域的定位及矩形区域内的字符识别,在国内外对车牌区域定位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对车牌矩形区域内的字符识
2011年我校确立了《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研究》课题(后更名为“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小组协作学习研究”),并在四川省电教馆立项。(立项号为:SC2011-107号)  我校拟以“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研究”为课题,拟通过课堂教学“切口”研究,探索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小组协作学习的普遍规律,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和操作程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通过课题研究带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讲思维能力混乱的幼儿,语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是代表一般软件系统设计的一种新方法,它提供给开发者处理对象表示的动态特性.文章首先讨论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然后结合实例描述了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在
其实公路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克服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在路面建设中对设计、材料、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路面性能进行一体化考虑是有益的。本文主要从沥青路面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