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和基础性都很强的宽口径专业,其岗位覆盖面宽,人才需求旺,技术发展快,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要求高。本文讲述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途径。
关键词:高职 电气自动化 课程体系
当前随着现代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现代大型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现实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坚持面向就业市场的办学理念,紧随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课程综合化改革、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国外CBE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了专业基础、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教学模块。根据各模块的技能培养目标,搭建了基础知识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要適应时代变更。
当前社会职业岗位更新越来越快,某些传统的职业岗位已让位于那些职业资格要求更多的岗位。对于这些职业岗位能力的变化的超前把握,以及针对这些变化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力度,有待于加强。
2课程结构不完善。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两种最主要的课程类型。 两类课程,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人才培养服务。但目前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使二者形成有机合力,强化学生系统基础知识培养与系统动手能力培养。
3课程设置的市场适应性差。
在课程设置时对市场需求调研和行业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仍待加强。缺乏细致的职业分析,导致部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未能与企业实践内容相联系,导致课程设置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同期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基础、依据及原则
1课程体系构建的认识基础。体现学科体系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情况中高职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掌握不好。或者说不善于以符号系统进行逻辑思维,不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去组织概念,用概念去组织原理、定理,用定理去进行结果性推论。因此,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不适合于高职教育。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建立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在掌握和应用知识时,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和背景,并通过一定的行为和动作,来获取各种表象中内含的知识。
2课程设置优化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是课程设置优化的总要求和总依据。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人才培养目标是选择和编制课程的根本依据和最终目的。课程门类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由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和逻辑结构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课程结构不断改革。同时,能否满足学生就业需要是评价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的基本依据。
3课程设置优化原则。结合课程设置优化依据 ,课程设置优化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应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顾及学生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 ,处理好稳定与更新的关系、通才和专才的关系 ,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途径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充分把握课程设置依据,遵循课程设置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与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构建融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体的可以从以下着手:
1.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年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职业资格证书。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需要组织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论证,设置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五个模块。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也要考虑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自动化行业发展的趋势。
4以项目为主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项目课程的总体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设置项目课程过程中以产品、工作对象、操作程序、设备或系统的结构、岗位、典型工作情境等为逻辑线索而展开。例如本专业的核心课程《PLC控制技》选择恒压供水系统作为教学载体。对其控制对象进行任务分解,分为9个学习模块。
5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将课堂设在实训室,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项目为载体,按项目的实施过程开展教学,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项目开发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一鸣. 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2]黄云龙,廖东进.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整合[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陶阳.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J]. 商. 2012
关键词:高职 电气自动化 课程体系
当前随着现代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现代大型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现实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坚持面向就业市场的办学理念,紧随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课程综合化改革、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国外CBE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了专业基础、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教学模块。根据各模块的技能培养目标,搭建了基础知识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要適应时代变更。
当前社会职业岗位更新越来越快,某些传统的职业岗位已让位于那些职业资格要求更多的岗位。对于这些职业岗位能力的变化的超前把握,以及针对这些变化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力度,有待于加强。
2课程结构不完善。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两种最主要的课程类型。 两类课程,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人才培养服务。但目前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使二者形成有机合力,强化学生系统基础知识培养与系统动手能力培养。
3课程设置的市场适应性差。
在课程设置时对市场需求调研和行业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仍待加强。缺乏细致的职业分析,导致部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未能与企业实践内容相联系,导致课程设置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同期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基础、依据及原则
1课程体系构建的认识基础。体现学科体系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情况中高职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掌握不好。或者说不善于以符号系统进行逻辑思维,不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去组织概念,用概念去组织原理、定理,用定理去进行结果性推论。因此,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不适合于高职教育。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建立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在掌握和应用知识时,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和背景,并通过一定的行为和动作,来获取各种表象中内含的知识。
2课程设置优化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是课程设置优化的总要求和总依据。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人才培养目标是选择和编制课程的根本依据和最终目的。课程门类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由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和逻辑结构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课程结构不断改革。同时,能否满足学生就业需要是评价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的基本依据。
3课程设置优化原则。结合课程设置优化依据 ,课程设置优化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应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顾及学生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 ,处理好稳定与更新的关系、通才和专才的关系 ,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途径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充分把握课程设置依据,遵循课程设置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与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构建融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体的可以从以下着手:
1.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年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职业资格证书。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需要组织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论证,设置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五个模块。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也要考虑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自动化行业发展的趋势。
4以项目为主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项目课程的总体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设置项目课程过程中以产品、工作对象、操作程序、设备或系统的结构、岗位、典型工作情境等为逻辑线索而展开。例如本专业的核心课程《PLC控制技》选择恒压供水系统作为教学载体。对其控制对象进行任务分解,分为9个学习模块。
5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将课堂设在实训室,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项目为载体,按项目的实施过程开展教学,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项目开发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一鸣. 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2]黄云龙,廖东进.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整合[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陶阳.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J]. 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