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语境下我国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发展策略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ner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式进入视觉传播时代。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过去的以语言文字为中心向现在和未来的图像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产业转型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不断挤占着人们的生活和时间,发展迅速的视觉图像也为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就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视觉传播;文化素养教育;机遇与挑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89
  1. 视觉传播与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1.1 视觉传播的定义与特征分析
  视觉传播与文字、声音等传播方式相对,主要是指依靠视觉达到信息传播目的的传播方式。其分类包含静态传播和动态传播传播两种形式。静态视觉传播是广泛存在的视觉传播形式,诸如静态户外海报、平面展板、静态建筑等等,动态视觉传播形式则包括电视、电影等一系列现场动态活动。
  二者作为一种传播形态的两种表现形式,均有其鲜明的优势和劣势。对于静态视觉传播而言,它的优点就在于能够突出所表达对象的特点,简洁明了也不过多浪费资源,但是它的缺点也正是由于静态视觉传播所能表达的内容有限,导致对设计的要求过高,最后的呈现效果可能不够简单易懂,或者是过于抽象概括而让受众不知所云。
  对于动态视觉传播而言,动态视觉传播的优势在于,它的发挥空间更大,能体现的内容、视角等更加丰富,传达也更加的立体、多元。但是这种动态视觉传播效果的打造会带来更大的成本消耗,其传播技术和载体也有更为严格的限制。由于其传播方式和渠道的限制,一个动态的传播样本可以实现绝大部分受众的覆盖十分艰难。
  如今我们的时代已经代替原本的单一图文时代正式迈入视觉传播时代,为此有计划的促成对两种视觉传播形式的灵活运用,才能既有效地达到视觉传播的目的又把握住时代的浪潮。
  1.2 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要理清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内涵,首先要从视觉文化素养概念入手。视觉文化素养是指人类在观看的同时,充分调动整合其它感觉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一种视觉能力的素养,这种素养包括视觉感受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四个方面。而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科学、理性的这四种“视觉思维”。
  当今社会,人民经历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在对视觉信息不再陌生以后,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图像背后的内容和意义,这也使得我国的视觉文化素养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对整个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2. 视觉传播时代我国视觉文化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媒介融合、新媒体平台多元化的今天,视觉传播渗透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额度商业价值的吸引使得如今的一些视觉图像生产者并没有充分考虑视觉图像社会价值,在读者中心地位日益凸显的当下,出于對国家安全和人民素质提升的角度,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进步迫在眉睫。
  如今出现了两个比较对立鲜明的流派,一方是认可视觉图像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认为应该顺应时代浪潮,另一方面则是透过视觉传播时代发生的种种乱象,对当今时代人民的素养教育深深担忧,实际上,二者都是有自身的理论和经验支撑的,都是在未来发展中应该考量的意见。
  2.1 视觉传播时代我国视觉文化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
  发展日益繁盛的视觉传播确实为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进步提供了机遇。
  首先,视觉传播拓展了文化的传播渠道。民众可以直接通过对图像的感知去体会其含义、接受其信息,这种快捷、简便的文化表现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降低了学习的枯燥程度,被人民所喜闻乐见,对于视觉文化素养教育而言是一大突破。
  其次,视觉传播时代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视觉传播的影响下,人类不仅会通过视觉产生思考而且还会对视觉触及的内容进行发展与创造,这种方式,会改变人们过去固有的思维方式,让人们的思维边界得以拓宽。
  最后,视觉传播为视觉文化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视觉传播提托图片或者视频等图像,视觉上的不断变化极大的消解了过去单一的语言文字带来的素养教育的沉闷和乏味,受众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因为受吸引而变得积极主动。
  2.2 视觉传播时代我国视觉文化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视觉时代带来的巨大传播方式和观看方式的变革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就是人们对图像的过度依赖,削弱了自身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就指出:“与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积。”如今人们的生活被一个又一个的图像包围,瞬息万变的图像极大的剥夺了人们的思考时间,人们沉迷于轻松的视觉体验,拒绝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令自身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极大的折损。
  其次,视觉时代图像所打造的盛宴,让人们“忘却真实世界”。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AR、VR、MR等新兴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借助一个又一个自媒体终端发布的视频,给受众呈现了一个又一个难辨真实与虚假的世界样态,每个人都在一个图像打造的虚拟世界中迷失,然后回到现实狂热地追随着虚拟世界中的模式,真实世界变得越来越被虚拟世界干涉和掌控。   最后,视觉传播追求刺激和娱乐,消解了意义与深度。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已经进入了爆炸增长的状态,为了使生产出的图像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图像生产脱离对大众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关注现象屡见不鲜。
  实际上,视觉传播和视觉文化素养教育之间是可以产生正向影响的,二者合力可以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不过在实际配合的过程中,视觉图像本身并不是以单一的为配合视觉文化素养教育而存在,尤其是图像生产者出于经济收益上的考量,有的时候会对民众的素养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教育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经历必要的变革和进步,因此考虑视觉图像对视觉文化素养教育之间的适配性,就变得尤其重要。
  3. 视觉传播时代我国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发展策略
  我国的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始终要依托市场、社会多重的助力才能发展,因此,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发展要靠视觉图像生产者、政府和受众三方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3.1 视觉图像生产者要兼顾社会责任
  在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如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一些视觉图像生产者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应该对人民承担的培养教育之职,忽视社会效益。
  文艺创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观。利用视觉图像去进行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可以极大的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缓解教育本身的严肃和沉闷,视觉文化生产者首先要勇于担当自身的责任,为民众的视觉文化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培养环境。
  3.2 政府部门要对市场秩序有所把控
  我国的市场良性发展一直是靠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保障才得以实现,政府作为隐匿于市场背后的“无形的手”,一直在承担着导向和规范的职能,
  视觉传播时代,媒体的繁荣,AR、VR、M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模糊关于真实与虚拟的界限,也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道德上的社会问题。视觉传播时代的浪潮不可违逆,就更加需要政府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图像给予引导和规范,让市场有序发展,同时给与民众一个健康、阳光的视觉图像大环境,让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得以有序进行。
  3.3 观众要主动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如今市场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图像生产也由传统的作者中心地位向接受者中心地位进行迅速转向,因此在观众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想要视觉传播时代的视觉图像得到良好的循环,就必须要借助观众的力量。
  视觉文化教育的施行,一个最重要的层面就是观众要有自主提高视觉文化素养的意識,在日常的生活中,景观社会带走的理性和逻辑、带来的虚拟和真实的掺杂,需要观众自己去冷静地体验和辨析,不盲信、不盲从、不媚俗才能够提高我国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施行成果和整体水平,为将来顺应更大的时代挑战,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打好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传播时代的视觉文化素养教育是未来文化素养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要深化理解视觉图像与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究,促进二者地协同合作和进步发展。
  随着现代互联网络不断发展深化,视觉图像的表现和作用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因此对视觉文化素养教育与视觉传播之间的关系平衡,需要生产者、政府、接受者三方之间的完美配合,以弥补视觉传播时代对视觉文化素养教育的导向不足,在此之上,再通过视觉图像使得社会大众的视觉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3]王帆.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9期.
  [4]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M].复旦大学2005年版,马焰序一.
  [5]谭晓刚.视觉文化生活与视觉艺术素养的失衡[J].现代传播,2005年第5期.
  [6]张晶.图像的审美价值考察[J].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7]王帆,张舒予.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AcTP课程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要】呼啸而来的融媒体时代,深刻改变着媒体的发展格局,尤其是新旧媒体之间的资源交融与碰撞,即是机遇亦是挑战。面对新闻媒体的形态迭代和生态变革,新闻编辑亟需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以实现自身新闻编辑思想和综合素养的与时俱进。据此,本文从策划、内容、形式三方面探讨培养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以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221
【摘要】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迎来改革契机,传统新闻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民众的新闻信息获取需求。为保证电视新闻能够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新闻记者正视当前面临困境,借助相关措施的实施来实现自我突破。鉴于此,本文从融媒体下电视新闻记者面临困境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困境的具体解决路径,旨在推动电视新闻事业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解决;融媒体;困境  中图分类号:G221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导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极大,电视编导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是基础也是关键,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导需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来为电视媒体寻求新出路,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导素质和栏目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编导素质;栏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
【摘要】《风雨故园》是难得一见的豫剧中的精品,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艺术层面,他都是一部有内涵、有深度、有功底的好戏。该剧目的主要演员汪荃珍、盛红林两位表演艺术家以其独到的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出精彩的剧目。表现了鲁迅与朱安之间的感情纠缠,受制于封建礼教的无奈与苦闷。朱安和鲁迅的婚姻诚然是不幸的,作为该剧目的第一主人公—朱安,她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女性,既无法得到鲁迅的钦慕,又制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与他人寻
为更好地引导卫星通信业界和地面移动业界融合研究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路线,推动工程建设进程,针对目前存在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概念理解不统一、名词术语不统一、技术体系发展和技术体制研究发展路线争论激烈的情况,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系统进行梳理,对技术体系发展路线和技术体制研究路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体制研究的方法、评判体制优劣的原则和方法,得出了多条技术路线会趋同的基本判断。
【摘要】在网络与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新闻记者在媒体行业中本身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言行举止会受到大众的关注,记者参与采编的内容往往会让受众在看待任何事物的时候出现不同的想法,甚至会让大众看待事件真相的眼光发生一定的变化。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电视新闻记者在这种新的工作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积累业务经验和智慧积极应对现实中的新问题,才可以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得多媒体的方式更加便捷。传统媒体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广播电视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继续生存,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媒体行业而言,意味着新的生机。广播电视节目只有结合市场变化,结合新时代的特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才能提高电视节目的价值导向,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进而更好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的出现,以及各大电视台层出不穷的电视节目,都为电视台节目制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要想使节目脱颖而出,不但要保障节目质量和创新度,还应满足大众的口味和需求。而电视台编导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人物,要发挥自身在不同制作环节中的作用,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呈现提供保障。为此,本文分析电视编导在节目制作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提升编导自身工作水平
【摘要】在新时代下,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只要拥有网络和移动设备,人们就能随时随地接收最新资讯。这正是新媒体的优势所在,也是电视新闻所不具备的。倘若电视新闻工作者不思进取,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吞下失败苦果是早晚的事。当然,盲目采取行动也不可取,会让情况愈发糟糕。正确做法是,找准发展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以新闻采编为例,谈谈未来发展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