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精湛、色彩夺目、内涵丰富,以独树一帜的艺术格调给人直观的美感,同时是苗族人民精神的寄托,是研究苗族文化的兼具美学功能和存在实物的最好的研究对象。本文立足于多次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从视觉传达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挖掘其几何纹样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美学特征,从而探讨其在陶瓷装饰上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陶瓷
贵州苗族文化丰富多彩,苗族刺绣作为苗家人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苗族先民寄托情感的载体,是女性文化外在的传承媒介,是苗族先民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社会再创造所呈现出来的直观物象,并伴随着服饰的发展而形成为一门装饰艺术。黔东南苗族是贵州苗族重要的支系之一,因此,本文选择黔东南苗族刺绣中的几何纹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走访手工艺人,从而客观呈现其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美学特征,并寻求几何纹样与陶瓷日用产品的结合点进行探讨。
一、概述
黔东南,全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顾名思义,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州辖凯里市和17个县,居住着47个少数民族。黔东南少民族文化独特多样,在其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中,尤以苗族文化谓各中翘楚。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经过了悠久且漫长的迁徙历史,动荡、受压迫的经历迫使智慧的苗族先民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通过图案记录迁徙历史及生活环境,寄托精神情感,并表达美好崇敬。黔东南的苗族妇女通过自身精湛的技艺和审美,把自然万物通过刺绣呈现并保留下来,刺绣因此成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民族文化信仰和族群记忆。
二、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文化背景分析
(一)制作工艺
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几何纹样制作工艺以挑花和数纱绣为主,以黑色土布为绣地,用各色丝线绣出各种纹样,绣线颜色鲜艳,包括红色、蓝色、黄色等。黔东南地区的刺绣采用挑花中的平挑技法,也有书中将其称为数纱绣。数纱绣,是苗族特色的刺绣技艺,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纵横走向,绣出各式几何图案。既有单独纹样,也有通过各色绣线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觉的综合纹样。
(二)文化内涵
1.图腾崇拜
苗族崇拜的图腾有鸟、鱼、蝴蝶、枫香树、燕雀等。从很多古歌中就可以出,苗族人民将枫树、蝴蝶以及鹊宇鸟视为崇拜的对象,如:“蝴蝶妈妈”的故事。
2.自然崇拜
黔东南苗族刺绣中的几何纹样也有来自于对万物的模写,也有模写基础上变形与再创造,苗族先民将山川、日、月以及动植物纹样通过抽象和程式化变形成为几何纹样通过刺绣展现至今。
3.生殖崇拜
受漫长迁徙历史的影响,苗族祖先有“求子习俗”和“多子多福”的心愿,苗族刺繡体现着强烈的生殖崇拜,在苗族神话和史诗的描述中有所体现,如蛙纹,膨大的腹部与孕妇相似,且繁殖能力强,被苗族人认为是生殖能力的象征。
4.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苗族人民其一切祭祀活动的中心,他们户户供奉祖先,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并自己的情感通过刺绣表达出来,如姜英、蝴蝶等纹样。此外,刺绣当中的山川纹、折线纹,是对祖先辗转无尽的迁徙之路以及迁徙过程中途径的山川险路的缅怀。
(三)美学特征
1.造型特征
造型是黔东南苗族先民主要的视觉表现语言之一,苗族妇女根植于自然、生活,汲取万物形象,通过审美智慧和精湛技艺赋予刺绣之中,其中的几何纹样多通过几何形形画面的主要形象,如:圆形、正方形、菱形等,通过几何形的变化,引导人们形成具有形式美意义上的视觉效果。其造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符号化,几何纹样中的单个纹样,都是模拟自然实物程式化形成为一种具有概念性特征的单独符号,如:鱼、蝴蝶、山川等,并通过多个单独纹样连续组合成综合图案;夸张性,苗族先民将自然真实存在的物象,通过夸张抽象和形式化处理,打破传统的自然形态,并结合自身的审美和感悟表达出来,夸张部位多为其精神的寄托,如:蛙纹夸张腹部,象征多子多福;寓意性,受宗教影响,苗族先民有着浓厚的崇拜心理,他们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刺绣表达出来,既有特殊寓意的单个形象,又有单元图案组合成的整体纹样。
2.色彩特征
色彩是苗族最鲜艳直观的符号,苗族妇女具有天生的用色天赋,善用鲜艳的色彩,喜欢在黑底上绣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常见色彩有红、黄、青、黑、紫等。苗族刺绣色彩搭配也变幻多样,或富贵华丽,或庄重沉稳,既有大胆跳跃的搭配,如红配绿,又有和谐统一的搭配,如红配黄,艳丽中不失和谐。
三、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在陶瓷中的创新应用
(一)造型创新
在了解了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寻求其与新载体的结合点,在原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表达,即以形造型。笔者试图充分利用刺绣的装饰性,对其传统的几何纹样进行提炼和简化,取其形,并结合别的图形去塑造原形态之精髓,并达到超越原自然形态法则的图案式样。
(二)色彩创新
黔东南苗族刺绣的色彩多来源于自然,并倾向于鲜艳的色彩,在于陶瓷作品的结合上,除了保留其经典的色彩美,采用了留白法则,即抛弃刺绣原有的黑色底色,来延展艺术想象和视觉空间。
结语
丰富的黔东南苗族刺绣呈现了苗族文化的灿烂多姿,是苗族先民记录其迁徙历史、图腾崇拜、民族信仰以及祈愿求福的载体,蕴涵着苗族审美造物的手工智慧,对于研究苗族文化意义重大。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影响,苗族刺绣面临着机械化和汉化的考验,苗族刺绣如何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发展值得深究。随着政府对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渐重视,加之我们的立法式保护、开发式发展、研究性传承,苗族刺绣的未来走向很乐观,我们应竭力在保护其传统内涵、价值和有效传承的同时,寻找其流通价值并转化为资本,回归日常生活,在使用价值中体现艺术。
参考文献:
[1]钟涛.苗绣苗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2]龙国辉.苗族文化大观[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3]黄能馥,陈娟娟.中国历代装饰纹样[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崔琦(199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美术。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陶瓷
贵州苗族文化丰富多彩,苗族刺绣作为苗家人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苗族先民寄托情感的载体,是女性文化外在的传承媒介,是苗族先民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社会再创造所呈现出来的直观物象,并伴随着服饰的发展而形成为一门装饰艺术。黔东南苗族是贵州苗族重要的支系之一,因此,本文选择黔东南苗族刺绣中的几何纹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走访手工艺人,从而客观呈现其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美学特征,并寻求几何纹样与陶瓷日用产品的结合点进行探讨。
一、概述
黔东南,全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顾名思义,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州辖凯里市和17个县,居住着47个少数民族。黔东南少民族文化独特多样,在其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中,尤以苗族文化谓各中翘楚。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经过了悠久且漫长的迁徙历史,动荡、受压迫的经历迫使智慧的苗族先民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通过图案记录迁徙历史及生活环境,寄托精神情感,并表达美好崇敬。黔东南的苗族妇女通过自身精湛的技艺和审美,把自然万物通过刺绣呈现并保留下来,刺绣因此成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民族文化信仰和族群记忆。
二、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文化背景分析
(一)制作工艺
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几何纹样制作工艺以挑花和数纱绣为主,以黑色土布为绣地,用各色丝线绣出各种纹样,绣线颜色鲜艳,包括红色、蓝色、黄色等。黔东南地区的刺绣采用挑花中的平挑技法,也有书中将其称为数纱绣。数纱绣,是苗族特色的刺绣技艺,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纵横走向,绣出各式几何图案。既有单独纹样,也有通过各色绣线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觉的综合纹样。
(二)文化内涵
1.图腾崇拜
苗族崇拜的图腾有鸟、鱼、蝴蝶、枫香树、燕雀等。从很多古歌中就可以出,苗族人民将枫树、蝴蝶以及鹊宇鸟视为崇拜的对象,如:“蝴蝶妈妈”的故事。
2.自然崇拜
黔东南苗族刺绣中的几何纹样也有来自于对万物的模写,也有模写基础上变形与再创造,苗族先民将山川、日、月以及动植物纹样通过抽象和程式化变形成为几何纹样通过刺绣展现至今。
3.生殖崇拜
受漫长迁徙历史的影响,苗族祖先有“求子习俗”和“多子多福”的心愿,苗族刺繡体现着强烈的生殖崇拜,在苗族神话和史诗的描述中有所体现,如蛙纹,膨大的腹部与孕妇相似,且繁殖能力强,被苗族人认为是生殖能力的象征。
4.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苗族人民其一切祭祀活动的中心,他们户户供奉祖先,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并自己的情感通过刺绣表达出来,如姜英、蝴蝶等纹样。此外,刺绣当中的山川纹、折线纹,是对祖先辗转无尽的迁徙之路以及迁徙过程中途径的山川险路的缅怀。
(三)美学特征
1.造型特征
造型是黔东南苗族先民主要的视觉表现语言之一,苗族妇女根植于自然、生活,汲取万物形象,通过审美智慧和精湛技艺赋予刺绣之中,其中的几何纹样多通过几何形形画面的主要形象,如:圆形、正方形、菱形等,通过几何形的变化,引导人们形成具有形式美意义上的视觉效果。其造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符号化,几何纹样中的单个纹样,都是模拟自然实物程式化形成为一种具有概念性特征的单独符号,如:鱼、蝴蝶、山川等,并通过多个单独纹样连续组合成综合图案;夸张性,苗族先民将自然真实存在的物象,通过夸张抽象和形式化处理,打破传统的自然形态,并结合自身的审美和感悟表达出来,夸张部位多为其精神的寄托,如:蛙纹夸张腹部,象征多子多福;寓意性,受宗教影响,苗族先民有着浓厚的崇拜心理,他们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刺绣表达出来,既有特殊寓意的单个形象,又有单元图案组合成的整体纹样。
2.色彩特征
色彩是苗族最鲜艳直观的符号,苗族妇女具有天生的用色天赋,善用鲜艳的色彩,喜欢在黑底上绣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常见色彩有红、黄、青、黑、紫等。苗族刺绣色彩搭配也变幻多样,或富贵华丽,或庄重沉稳,既有大胆跳跃的搭配,如红配绿,又有和谐统一的搭配,如红配黄,艳丽中不失和谐。
三、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在陶瓷中的创新应用
(一)造型创新
在了解了黔东南苗族刺绣几何纹样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寻求其与新载体的结合点,在原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表达,即以形造型。笔者试图充分利用刺绣的装饰性,对其传统的几何纹样进行提炼和简化,取其形,并结合别的图形去塑造原形态之精髓,并达到超越原自然形态法则的图案式样。
(二)色彩创新
黔东南苗族刺绣的色彩多来源于自然,并倾向于鲜艳的色彩,在于陶瓷作品的结合上,除了保留其经典的色彩美,采用了留白法则,即抛弃刺绣原有的黑色底色,来延展艺术想象和视觉空间。
结语
丰富的黔东南苗族刺绣呈现了苗族文化的灿烂多姿,是苗族先民记录其迁徙历史、图腾崇拜、民族信仰以及祈愿求福的载体,蕴涵着苗族审美造物的手工智慧,对于研究苗族文化意义重大。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影响,苗族刺绣面临着机械化和汉化的考验,苗族刺绣如何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发展值得深究。随着政府对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渐重视,加之我们的立法式保护、开发式发展、研究性传承,苗族刺绣的未来走向很乐观,我们应竭力在保护其传统内涵、价值和有效传承的同时,寻找其流通价值并转化为资本,回归日常生活,在使用价值中体现艺术。
参考文献:
[1]钟涛.苗绣苗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2]龙国辉.苗族文化大观[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3]黄能馥,陈娟娟.中国历代装饰纹样[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崔琦(199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