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对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学情分析:由于我校学生均来自不同的学校,加上合校各方面的影响,教学进度不一样,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结合这种现状,我深入系统地了解了这些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一举措更增添了我重视和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特点
1、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般学困生的形成是由生理、心理、外界环境三方面造成的,学困生的类型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通过了解調查我发现我们班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他们的智商都正常,而是由外部条件、心理因素形成的。在我们班,有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留守的孩子;还有父母是个体经营的孩子。
一是单亲孩子表现是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情绪不稳定,不合群。二是留守儿童自私,不遵守纪律,由于受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迁就、放纵,使他们不愿与人交往,脾气暴躁,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三是个体经营的孩子表现游手好闲,讲究穿着打扮,讲究吃喝玩乐,他们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这些家长总认为自己给孩子创造了财富,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导致这些孩子有逃学的现象。总之这些孩子都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2、学困生的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意志不强。学习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尔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习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学习效率低。
二、对“学困生”采取的措施
“学困生”往往都存在学习信心不足,而学习上经历一个反复失败的过程是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造成学习信心差和学习积极性差的原因。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在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中制造出来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本着“低起点、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原则,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统一认识,定期结合他们的原因分析教学现状,并制定对策,本着绝不放弃一个。
(2)激发情感。经常与“学困生”座谈,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经常与他们谈心或家访,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老师所器重,被同学所认可。
(3)学法指导。挤出中午、课间或自习课时间对这些学困生耐心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补缺补漏等指导。
(4)组织好师生互助组。努力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进步的能力,千方百计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要爱护“学困生”,对“学困生”要多给予关怀,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观念。
(5)经常与他们谈心。对这些学困生,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的心灵,还制订出切切实实帮助他们的措施,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又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些有益的尝试,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教学质量也大步提高了,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基本养成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重塑自信、充满阳光,并以此重构师生关系,形成富有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
就是这样,我班的“学困生”在我的不协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部分“学困生”家长经常给我打电话反馈,他们从不写家庭作业的孩子开始写作业了,对学习感兴趣了,是啊!学习上的多次成功,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内聚力——因为学得好而爱学了。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可以说是酸甜苦辣种种滋味皆在其中,虽不敢说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我常想,只要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够以爱心、热心、细心、耐心、恒心去面对学困生,给予他们“五心”级的服务,我深信,只要我们用师爱去点燃学困生的情感天空,就没有“趟不过的河”、“翻不过的山”、“解不开的疙瘩”!
学情分析:由于我校学生均来自不同的学校,加上合校各方面的影响,教学进度不一样,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结合这种现状,我深入系统地了解了这些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一举措更增添了我重视和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及特点
1、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般学困生的形成是由生理、心理、外界环境三方面造成的,学困生的类型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通过了解調查我发现我们班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他们的智商都正常,而是由外部条件、心理因素形成的。在我们班,有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留守的孩子;还有父母是个体经营的孩子。
一是单亲孩子表现是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情绪不稳定,不合群。二是留守儿童自私,不遵守纪律,由于受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迁就、放纵,使他们不愿与人交往,脾气暴躁,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三是个体经营的孩子表现游手好闲,讲究穿着打扮,讲究吃喝玩乐,他们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这些家长总认为自己给孩子创造了财富,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导致这些孩子有逃学的现象。总之这些孩子都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2、学困生的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意志不强。学习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尔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习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学习效率低。
二、对“学困生”采取的措施
“学困生”往往都存在学习信心不足,而学习上经历一个反复失败的过程是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造成学习信心差和学习积极性差的原因。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在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中制造出来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本着“低起点、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原则,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统一认识,定期结合他们的原因分析教学现状,并制定对策,本着绝不放弃一个。
(2)激发情感。经常与“学困生”座谈,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经常与他们谈心或家访,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老师所器重,被同学所认可。
(3)学法指导。挤出中午、课间或自习课时间对这些学困生耐心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补缺补漏等指导。
(4)组织好师生互助组。努力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进步的能力,千方百计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要爱护“学困生”,对“学困生”要多给予关怀,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观念。
(5)经常与他们谈心。对这些学困生,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的心灵,还制订出切切实实帮助他们的措施,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又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些有益的尝试,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教学质量也大步提高了,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基本养成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重塑自信、充满阳光,并以此重构师生关系,形成富有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
就是这样,我班的“学困生”在我的不协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部分“学困生”家长经常给我打电话反馈,他们从不写家庭作业的孩子开始写作业了,对学习感兴趣了,是啊!学习上的多次成功,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内聚力——因为学得好而爱学了。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可以说是酸甜苦辣种种滋味皆在其中,虽不敢说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我常想,只要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够以爱心、热心、细心、耐心、恒心去面对学困生,给予他们“五心”级的服务,我深信,只要我们用师爱去点燃学困生的情感天空,就没有“趟不过的河”、“翻不过的山”、“解不开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