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91年,马可·波罗一部中国游记使欧洲民众倾倒于中国的繁荣昌盛。720年后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依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欧洲民众对中国充满好奇。
然而,笔者调研“欧洲首都”布鲁塞尔的图书市场发现,汉语书籍在这里难以寻觅,中国文学作家的译文类书籍数量有限,中国连环画作品畅销度远远落后于日本,图书输出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亟需巧妙地深入和创造性地拓展。
书籍种类偏少 市场关注度低
布鲁塞尔约有13家书店及文具店,据一些书店老板粗略估计,与中国相关的书籍约占书籍总数的5%,其中汉语书籍几乎为零,中国文学作家的译文类书籍约占文学作品类书籍的1%~5%,中国漫画、连环画作品约占此类书籍的10%,但远远落后于日本,其他书籍主要包括汉语学习类和旅游推介、烹饪类书籍等。
布鲁塞尔最大的实体及网络书店FNAC文学部主任安妮·蒂伦说,近几年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文版销售数量较为稳定,约占FNAC所有文学类作品的5%。另一家流行书店Filigranes资深导购奥罗尔·杜蒙特说,书店12000本文学作品中约有500本是中国作者的译作,过去3年中,每年销售量较为稳定,约500本左右。
布鲁塞尔书架上常见的译文版中国书籍包括《易经》、《道德经》、《周恩来》等。市中心的综合性书店一般将中国书籍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哲学,涉及中国佛教、儒家、道家学说等,和欧洲其他宗教、神学类书籍同类;另一类主要是中国旅游手册、图志等,和各国旅游类丛书同类。
文学类作品方面,当地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包括余华、莫言、池莉、老舍、裘小龙等,知名出版社Acte Sud中国作家的译文类书籍中,余华的《兄弟》销量最好,一位法国读者甚至在亚马逊网站书评中将《兄弟》称作了解当代中国的最好选择之一。
专营语言类书籍的Ellipse出版社商业经理凡·狄恩表示,在欧洲最受欢迎的三门外语依次是日语、汉语和阿拉伯语,欧洲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教材书的销量近几年有明显上涨。语言学习类书籍销售员马丁·克林则表示,目前欧洲最受欢迎的外语是日语,汉语流行程度大约能排到前六名。
翻译参差不齐 书籍内容陈旧
布鲁塞尔图书行业人士认为,欧洲人直接阅读汉语书籍难度太大,汉语书籍很难打入欧洲市场,而中文书的译文版又对翻译水平要求很高。欧洲读者认为,一些中国书籍的所述史实年代久远,主题过于沉重。
FNAC文学部主任安妮·蒂伦说,中国作家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维度,而欧洲读者更喜欢诗意、个人化的作品。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洲学院汉学家佛朗索瓦丝·劳瓦特教授也表示,很多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而市场上的中国书籍较陈旧,一些现代年轻作家的写作风格又和以往的文学作品差异很大,仅仅是自由表达想法或故事,内容不够精致。
欧洲一些出版商也表示,由于翻译成本较高,出版商不愿意引进中国作家的作品。此外,由于中国印刷的书籍质量欠佳,欧洲出版商几乎从不直接引进中国书籍。一些从事律师、护士等职业的中年读者虽然对中国文化表示出兴趣,但往往找不到合适、有兴趣的作品。
欧洲地区每年书展众多,法兰克福书展、巴黎书展、伦敦书展等颇受关注,可谓每年全球影音书籍的流行风向标。近年来中国出版商纷纷积极参展,但推介力度远远不够。2011年年初布鲁塞尔书展主要展出的基本都是法文书,仅有极少数中国作者的法文译作和汉语学校教材。
据比利时皇家图书馆出版部经理欧文·拜伦透露,皇家图书馆共有500万册书籍,与中国相关的各类书籍约有5万本,中国作者在比利时发行的书籍通常都会被收入馆内。此外,皇家图书馆早在19世纪就与中国官方达成协议相互捐赠书籍,中方捐赠的主要是政府、官方的出版物,约有五六千本,但现在很多文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捐赠的书籍也越来越少。图书馆也接受一些中国作家的私人捐赠,但数量极其有限。
连环画出口可借鉴 海内外合作待加强
面对中国书籍与文化推广在欧洲市场上的种种困难,笔者调研发现,在欧洲市场大力推广中国漫画、连环画作品值得一试,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亟需挖掘与高质量翻译,国内文学机构也应当尽可能寻求与海外作家和机构合作的机遇。
目前布鲁塞尔各大书店的畅销书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漫画、连环画作品。一些书店导购和专家认为,日本文化是欧洲人最喜爱的亚洲文化,在欧洲颇有影响力,主要原因就是欧洲人对日本漫画、连环画的疯狂喜爱。Filigranes书店销售的日本漫画占漫画总销量的80%,而中国漫画仅占10%。
日本漫画自1985年传入欧洲,2000年开始销量大涨,而中国漫画大约是5年前进入欧洲市场。日本漫画的绘画方式往往符合欧洲的审美,但表达的都是日本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通过很多小人物的故事,倡导超越极限的积极心态,具有灵异、神秘色彩的同时也有鼓舞性。中国漫画看起来更整齐而赏心悦目,但也更现实,往往会探讨贫穷、战争、农村生活,一些欧洲读者不愿面对,因此难以和读者达成共鸣。
漫画、连环画在欧洲已经具有广泛、稳定上升的读者群,伊朗作者玛嘉·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系列漫画大获好评,美国漫画作家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是迄今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连环画作品,越来越多的严肃题材也付诸于漫画作品。
来自中国云南漫画家李昆武的《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从小李到老李》三部曲,目前在欧洲颇有名气、多次获奖。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书法、绘画大国,创作连环画作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把握市场机遇,大力拓展国内优秀漫画、连环画作品的海外推广。
图书业内人士表示,欧洲地区阅读中国书籍的读者主要是渴望了解中国历史的中老年人和渴望了解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欧洲读者不一定完全理解或赞同中国的价值观,但他们通过更多优秀中国作品,至少能够更好地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但目前欧洲市场上有关当代中国、普通中国百姓以及中国妇女、劳工、贫富差距等民生问题的书籍较少。
布鲁塞尔一些汉学家还指出,中国作家、文学研究机构应当尽可能多地和欧洲图书领域进行沟通合作,多向国外推介有关中国的真实、有趣的故事,中国作家也应该更多地尝试与西方作家合作出版书籍。
然而,笔者调研“欧洲首都”布鲁塞尔的图书市场发现,汉语书籍在这里难以寻觅,中国文学作家的译文类书籍数量有限,中国连环画作品畅销度远远落后于日本,图书输出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亟需巧妙地深入和创造性地拓展。
书籍种类偏少 市场关注度低
布鲁塞尔约有13家书店及文具店,据一些书店老板粗略估计,与中国相关的书籍约占书籍总数的5%,其中汉语书籍几乎为零,中国文学作家的译文类书籍约占文学作品类书籍的1%~5%,中国漫画、连环画作品约占此类书籍的10%,但远远落后于日本,其他书籍主要包括汉语学习类和旅游推介、烹饪类书籍等。
布鲁塞尔最大的实体及网络书店FNAC文学部主任安妮·蒂伦说,近几年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文版销售数量较为稳定,约占FNAC所有文学类作品的5%。另一家流行书店Filigranes资深导购奥罗尔·杜蒙特说,书店12000本文学作品中约有500本是中国作者的译作,过去3年中,每年销售量较为稳定,约500本左右。
布鲁塞尔书架上常见的译文版中国书籍包括《易经》、《道德经》、《周恩来》等。市中心的综合性书店一般将中国书籍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哲学,涉及中国佛教、儒家、道家学说等,和欧洲其他宗教、神学类书籍同类;另一类主要是中国旅游手册、图志等,和各国旅游类丛书同类。
文学类作品方面,当地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包括余华、莫言、池莉、老舍、裘小龙等,知名出版社Acte Sud中国作家的译文类书籍中,余华的《兄弟》销量最好,一位法国读者甚至在亚马逊网站书评中将《兄弟》称作了解当代中国的最好选择之一。
专营语言类书籍的Ellipse出版社商业经理凡·狄恩表示,在欧洲最受欢迎的三门外语依次是日语、汉语和阿拉伯语,欧洲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教材书的销量近几年有明显上涨。语言学习类书籍销售员马丁·克林则表示,目前欧洲最受欢迎的外语是日语,汉语流行程度大约能排到前六名。
翻译参差不齐 书籍内容陈旧
布鲁塞尔图书行业人士认为,欧洲人直接阅读汉语书籍难度太大,汉语书籍很难打入欧洲市场,而中文书的译文版又对翻译水平要求很高。欧洲读者认为,一些中国书籍的所述史实年代久远,主题过于沉重。
FNAC文学部主任安妮·蒂伦说,中国作家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维度,而欧洲读者更喜欢诗意、个人化的作品。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洲学院汉学家佛朗索瓦丝·劳瓦特教授也表示,很多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而市场上的中国书籍较陈旧,一些现代年轻作家的写作风格又和以往的文学作品差异很大,仅仅是自由表达想法或故事,内容不够精致。
欧洲一些出版商也表示,由于翻译成本较高,出版商不愿意引进中国作家的作品。此外,由于中国印刷的书籍质量欠佳,欧洲出版商几乎从不直接引进中国书籍。一些从事律师、护士等职业的中年读者虽然对中国文化表示出兴趣,但往往找不到合适、有兴趣的作品。
欧洲地区每年书展众多,法兰克福书展、巴黎书展、伦敦书展等颇受关注,可谓每年全球影音书籍的流行风向标。近年来中国出版商纷纷积极参展,但推介力度远远不够。2011年年初布鲁塞尔书展主要展出的基本都是法文书,仅有极少数中国作者的法文译作和汉语学校教材。
据比利时皇家图书馆出版部经理欧文·拜伦透露,皇家图书馆共有500万册书籍,与中国相关的各类书籍约有5万本,中国作者在比利时发行的书籍通常都会被收入馆内。此外,皇家图书馆早在19世纪就与中国官方达成协议相互捐赠书籍,中方捐赠的主要是政府、官方的出版物,约有五六千本,但现在很多文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捐赠的书籍也越来越少。图书馆也接受一些中国作家的私人捐赠,但数量极其有限。
连环画出口可借鉴 海内外合作待加强
面对中国书籍与文化推广在欧洲市场上的种种困难,笔者调研发现,在欧洲市场大力推广中国漫画、连环画作品值得一试,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亟需挖掘与高质量翻译,国内文学机构也应当尽可能寻求与海外作家和机构合作的机遇。
目前布鲁塞尔各大书店的畅销书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漫画、连环画作品。一些书店导购和专家认为,日本文化是欧洲人最喜爱的亚洲文化,在欧洲颇有影响力,主要原因就是欧洲人对日本漫画、连环画的疯狂喜爱。Filigranes书店销售的日本漫画占漫画总销量的80%,而中国漫画仅占10%。
日本漫画自1985年传入欧洲,2000年开始销量大涨,而中国漫画大约是5年前进入欧洲市场。日本漫画的绘画方式往往符合欧洲的审美,但表达的都是日本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通过很多小人物的故事,倡导超越极限的积极心态,具有灵异、神秘色彩的同时也有鼓舞性。中国漫画看起来更整齐而赏心悦目,但也更现实,往往会探讨贫穷、战争、农村生活,一些欧洲读者不愿面对,因此难以和读者达成共鸣。
漫画、连环画在欧洲已经具有广泛、稳定上升的读者群,伊朗作者玛嘉·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系列漫画大获好评,美国漫画作家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是迄今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连环画作品,越来越多的严肃题材也付诸于漫画作品。
来自中国云南漫画家李昆武的《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从小李到老李》三部曲,目前在欧洲颇有名气、多次获奖。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书法、绘画大国,创作连环画作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把握市场机遇,大力拓展国内优秀漫画、连环画作品的海外推广。
图书业内人士表示,欧洲地区阅读中国书籍的读者主要是渴望了解中国历史的中老年人和渴望了解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欧洲读者不一定完全理解或赞同中国的价值观,但他们通过更多优秀中国作品,至少能够更好地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但目前欧洲市场上有关当代中国、普通中国百姓以及中国妇女、劳工、贫富差距等民生问题的书籍较少。
布鲁塞尔一些汉学家还指出,中国作家、文学研究机构应当尽可能多地和欧洲图书领域进行沟通合作,多向国外推介有关中国的真实、有趣的故事,中国作家也应该更多地尝试与西方作家合作出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