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然课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兴趣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自然课时,有时实验仪器难以及时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在黑板上画实验的现象。笔者与同事们经过多年研究,探索了一条山区加强自然课实验教学的路子。
  一、 开展自制教具,创造实验条件
  坛坛罐罐制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为开展实验,教师可自制大量仪器。例如,为了做好光学演示实验,教师自制了潜望镜、土照相机、模拟眼球等。鼓励和发动学生自备器材,能很好弥补仪器不足带来的影响。如在“弹性”教学中,一周前教师就要求学生自备锯条(或竹片)、弹簧(或皮筋)、木板或木块。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做实验时参与面广,兴趣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上届学生自制的仪器留下给下一届学生使用,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教师要善于激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在“找共同特征”的教学中,对教材安排的钉子、喷壶、电扇等较易观察的物品,教师不是轻轻带过,而是认真教会学生观察要领。对果实、茎、根等复杂结构的观察,不要操之过急。再如“沸腾”的教学中,采取边演示边观察的方法,在演示如何使用酒精灯和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时,用简短押韵的口诀加以归纳。在水沸腾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水的表面、内部以及温度变化,从中发现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增加动手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教师在深入钻研、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出受儿童欢迎的教学过程。如在“热空气”教学中,“孔明灯”的制作是一个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每个小组中选拔做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比试“孔明灯”的制作。教师还要进行学科间知识联系的研究,实现知识的内通外联。自然课教师可给学生适当讲解实验原理,精心指导和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实验。生物标本制作中要对美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设立“最美蝴蝶”“最佳标本”等奖励。
  四、组织好分组实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具体做法:
  1.辅导小助手:课前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先走一步,在实验中他们就能起到“小助手”的作用。
  2.合理分组: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根据器材多少可分2~4人一组,或6~8人一组。尽量照顾各个学习小组,又保证每位学生参与实验。
  3.广搜器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4.适当点拨:实验前,详细说明实验程序、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出大差错,实验中精心指导。
  5.鼓励讨论: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多讨论,把不懂不会的问题暴露出来,结合实验仔细看,认真想。
  6.注重记录:随时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尽快提交如实填写的实验报告。
  7.布置适量作业。
  8.培养严谨、求实、认真的学风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为树立科学精神打好基础。
  五、提供学生自行探究的机会,发挥复习课功能
  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儿童的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回答问题,从而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且逐渐知道怎么学习和创造。如教学“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先请几位同学做晾晒衣服表演。由学生评判谁晾的最好,好在哪里。同学们经过观察思索和讨论,最终统一了认识,得出了正确结论,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坚持“归类实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的原则。改变以往提纲加背诵的陈旧方法,通过有代表性典型实验,把相似知识、重点内容有机串联在一起。从更新的角度观察实验,从更广的范围提出问题,从更全面的知识加以综合、归纳。避免简单的机械记忆,以达到节省课时、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说明了学生掌握方法可以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让学生通过想、说、做、用等多种活动,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探索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给学生提供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or Task-based Instruction)是我国目前许多英语教学刊物讨论和推广的对象,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教学理念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为重要的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点对聋哑儿童特别重要。需要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即要求教师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用个性魅力去驾驭课堂。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并使课堂教学精彩起来。    一、在环境中感悟    一般的聋哑学生掌握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若学生的回答与教案设计不符的,很快就被教师“矫正”,甚至“消灭”。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过分强调预设,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正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一个超越预设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的确,生成性课堂正是新课程理念期待下教师孜孜以求的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向发展。那么,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    一、创设“探究”氛围    1.激发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学
数学教育首先要关注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现在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任性、胆子大,喜欢发表个人见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一个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因此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开放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开放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全过程开放、全时空开放,强调人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视发掘师生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多角度、多方位,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开放课堂教学要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