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自然课时,有时实验仪器难以及时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在黑板上画实验的现象。笔者与同事们经过多年研究,探索了一条山区加强自然课实验教学的路子。
一、 开展自制教具,创造实验条件
坛坛罐罐制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为开展实验,教师可自制大量仪器。例如,为了做好光学演示实验,教师自制了潜望镜、土照相机、模拟眼球等。鼓励和发动学生自备器材,能很好弥补仪器不足带来的影响。如在“弹性”教学中,一周前教师就要求学生自备锯条(或竹片)、弹簧(或皮筋)、木板或木块。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做实验时参与面广,兴趣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上届学生自制的仪器留下给下一届学生使用,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教师要善于激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在“找共同特征”的教学中,对教材安排的钉子、喷壶、电扇等较易观察的物品,教师不是轻轻带过,而是认真教会学生观察要领。对果实、茎、根等复杂结构的观察,不要操之过急。再如“沸腾”的教学中,采取边演示边观察的方法,在演示如何使用酒精灯和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时,用简短押韵的口诀加以归纳。在水沸腾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水的表面、内部以及温度变化,从中发现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增加动手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教师在深入钻研、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出受儿童欢迎的教学过程。如在“热空气”教学中,“孔明灯”的制作是一个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每个小组中选拔做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比试“孔明灯”的制作。教师还要进行学科间知识联系的研究,实现知识的内通外联。自然课教师可给学生适当讲解实验原理,精心指导和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实验。生物标本制作中要对美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设立“最美蝴蝶”“最佳标本”等奖励。
四、组织好分组实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具体做法:
1.辅导小助手:课前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先走一步,在实验中他们就能起到“小助手”的作用。
2.合理分组: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根据器材多少可分2~4人一组,或6~8人一组。尽量照顾各个学习小组,又保证每位学生参与实验。
3.广搜器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4.适当点拨:实验前,详细说明实验程序、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出大差错,实验中精心指导。
5.鼓励讨论: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多讨论,把不懂不会的问题暴露出来,结合实验仔细看,认真想。
6.注重记录:随时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尽快提交如实填写的实验报告。
7.布置适量作业。
8.培养严谨、求实、认真的学风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为树立科学精神打好基础。
五、提供学生自行探究的机会,发挥复习课功能
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儿童的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回答问题,从而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且逐渐知道怎么学习和创造。如教学“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先请几位同学做晾晒衣服表演。由学生评判谁晾的最好,好在哪里。同学们经过观察思索和讨论,最终统一了认识,得出了正确结论,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坚持“归类实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的原则。改变以往提纲加背诵的陈旧方法,通过有代表性典型实验,把相似知识、重点内容有机串联在一起。从更新的角度观察实验,从更广的范围提出问题,从更全面的知识加以综合、归纳。避免简单的机械记忆,以达到节省课时、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 开展自制教具,创造实验条件
坛坛罐罐制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为开展实验,教师可自制大量仪器。例如,为了做好光学演示实验,教师自制了潜望镜、土照相机、模拟眼球等。鼓励和发动学生自备器材,能很好弥补仪器不足带来的影响。如在“弹性”教学中,一周前教师就要求学生自备锯条(或竹片)、弹簧(或皮筋)、木板或木块。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做实验时参与面广,兴趣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上届学生自制的仪器留下给下一届学生使用,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教师要善于激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如在“找共同特征”的教学中,对教材安排的钉子、喷壶、电扇等较易观察的物品,教师不是轻轻带过,而是认真教会学生观察要领。对果实、茎、根等复杂结构的观察,不要操之过急。再如“沸腾”的教学中,采取边演示边观察的方法,在演示如何使用酒精灯和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时,用简短押韵的口诀加以归纳。在水沸腾实验中,指导学生观察水的表面、内部以及温度变化,从中发现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增加动手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教师在深入钻研、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出受儿童欢迎的教学过程。如在“热空气”教学中,“孔明灯”的制作是一个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每个小组中选拔做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比试“孔明灯”的制作。教师还要进行学科间知识联系的研究,实现知识的内通外联。自然课教师可给学生适当讲解实验原理,精心指导和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实验。生物标本制作中要对美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设立“最美蝴蝶”“最佳标本”等奖励。
四、组织好分组实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具体做法:
1.辅导小助手:课前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先走一步,在实验中他们就能起到“小助手”的作用。
2.合理分组: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根据器材多少可分2~4人一组,或6~8人一组。尽量照顾各个学习小组,又保证每位学生参与实验。
3.广搜器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4.适当点拨:实验前,详细说明实验程序、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出大差错,实验中精心指导。
5.鼓励讨论: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多讨论,把不懂不会的问题暴露出来,结合实验仔细看,认真想。
6.注重记录:随时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尽快提交如实填写的实验报告。
7.布置适量作业。
8.培养严谨、求实、认真的学风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为树立科学精神打好基础。
五、提供学生自行探究的机会,发挥复习课功能
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儿童的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回答问题,从而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且逐渐知道怎么学习和创造。如教学“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先请几位同学做晾晒衣服表演。由学生评判谁晾的最好,好在哪里。同学们经过观察思索和讨论,最终统一了认识,得出了正确结论,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坚持“归类实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的原则。改变以往提纲加背诵的陈旧方法,通过有代表性典型实验,把相似知识、重点内容有机串联在一起。从更新的角度观察实验,从更广的范围提出问题,从更全面的知识加以综合、归纳。避免简单的机械记忆,以达到节省课时、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