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主要的心理问题有适应不良、学业压力、社交障碍、情感困惑和就业迷茫。劳动教育具有特定内涵,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方面。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性,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劳动教育;心理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3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媒体多有报道相关事件,每次也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也成为大家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其中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1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1.1适应不良
环境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多出现在大一。有的学生表现为失落,中学时代的奋斗目标就是考入大学,但是当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发现一切与想象中差距很大,久而久之反而怀念起单调却充实的高中苦读。有的学生表现为孤独,中学时生活的中心还在家庭,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宠爱、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大学,大都离开家,最初的新鲜过去后,往往剩下难以适应的衣食住行和彼此陌生的同学老师。有的学生表现为无措,这往往体现在自理能力差、自立意识差的学生身上。中学时父母关心过度,或者学生对父母依赖过度,到了新环境手足无措。有的学生表现为散漫,中学时的各种规则、秩序对于他们犹如桎梏和枷锁,现在步入大学,犹如冲破牢笼,终于可以放飞自我、随心所欲,一切毫无章法。
1.2学业压力
体会到学习的困难大概在进入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到第四个学期内。一方面,大学的学习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所学内容专业性强、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更强。另一方面,大学班级内是经过高考挑选的各校学习精英,可谓高手如云,中学时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1.3社交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造成的社交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问题。有的比较封闭,只埋头学习,不关注交际沟通;有的心高气傲,盲目自信,不屑于真心交流;有的自卑羞怯,难以融入,不敢展现自我。
1.4情感困惑
恋爱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很突出,大学生缺少对爱与被爱的正确理解,也缺少对爱的浪漫与生活的现实的准确把握,往往身心俱疲、难以自愈,更有甚者痛不欲生、轻生自杀。
1.5就业迷茫
求职择业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深远。有的是缺乏对工作的正确认识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的是选择工作后感觉“屈才”而郁闷无奈,有的是多次碰壁后逃避选择回家啃老。这些都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表现。
2劳动教育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说明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这个概念界定着重在于塑造正确的劳动观。
教育哲学奠基人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含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等方面的教育。这一论述从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关系三个角度划分了劳动教育的三个方面。
3劳动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3.1家务劳动
现代的家庭大都是“4-2-1”模式,四位老人照顾,两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生活被照料的无微不至,容易形成自私、任性、懶惰等陋习。也有的虽然没有这么多人照顾,但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只是学习,只要完成作业,其它一切不用多操心。总之,孩子的家务劳动比较少。长期不做家务使得学生缺少对家庭的责任感,也缺少参与感。
心理学家指出,家务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孩子学习,还会促进孩子的学习。第一,家务劳动能够缓解学习的压力;第二,家务劳动中与父母长辈增进沟通交流,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倾诉,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顺势引导解劝;第三,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照顾自己,避免在大一时出现适应不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第四,在家务劳动中,孩子可以随时了解家庭事务、社会动态以及人际交往的常识,为大学期间处理好与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奠定基础。因此家务劳动能够提升学生独立生活、交往的能力,也能够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尊重,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有一份责任,这样他在大学时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项挑战,不至于畏难退缩。
3.2学校劳动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安排学生做家务劳动还可以理解,在学校劳动就不能接受了,他们认为:学校是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地方,怎么能安排劳动呢,就算是安排,也只能是打扫教室这样的小事,而不应该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殊不知,劳动教育正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3.2.1劳动教育可以医治懒惰和散漫
懒惰是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可以表现为磨蹭、害羞、嫌弃或者生气,害了懒惰病的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任务。懒惰久了就会掉队,会没有成就感,更不愿意接受任务,更完不成任务,恶性循环,最终散漫不羁,无视组织纪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劳动教育,因为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不甘于懈怠,也容易获得成就感,获得激励,保持勤奋。这样他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能够以勤补拙、攻克难关,避免因学业压力出现心理问题。
3.2.2劳动教育可以培养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
学校劳动大都分组分队分班级进行,学生掉队会给团队集体拖后腿抹黑,在大家的督促下,学生会自觉配合集体要求、服从集体决定,也会学会关心集体利益、关心身边人,有困难时也会互相帮助、合作完成。这是保持心理健康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集体劳动中,每一位同学都像一架大机器上的螺丝,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价值。大学生经历了集体劳动的磨炼和洗礼,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能力,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自己;也能够较好地与前后工序或上下级沟通交流,避免人际交往障碍;能够体会劳动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避免在求职择业时发生心理问题。 3.2.3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安排、教师指导
在此需要申明一点:劳动教育不能等同于给学生划分值日组、公布劳动任务、安排学生会检查。就像前文提到的家长对于学校劳动教育的误区一样,有一些学校和老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也会有误区,认为给学生划分了值日组、公布了任务、安排人检查就可以了。
首先,劳动不单单指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其次,劳动教育应该由学校的统一安排,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完成。开展劳动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次劳动任务,怎样安排才能省时省力?需要注意哪些环节才能避免窝工?有哪些安全隐患?如果劳动任务比较复杂,历时较长,可以组织学生统筹安排流程对接,训练学生劳动的规范意识和操作技能。必要的时候,如果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机会,学校还有义务联系社会资源以满足需求。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完成这项劳动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成任务培训学生劳动素养和健康心理。
3.3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是指服务大众、不取报酬的劳动。实践证明,公益劳动对于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地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公益勞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团队精神,也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已经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力补充。
不仅如此,公益劳动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剂良药。一位抑郁症患者与大家分享他的经历与心得时说:他有比较高的学历,上学期间顺风顺水,工作初期备受瞩目,偶然受挫得了躁郁症,不堪其扰,后来经过医生诊治,进行团体治疗,从事公益活动,多做运动,终于走出了阴霾,心境开朗舒畅,事业也有了起色。
4结语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劳动教育,能够避免大学生出现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就业迷茫等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特点,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体魄也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尹丁鹏.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2]应斌,林杰.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N].中国人口报,2020-05-01(03).
[3]贺春晖.劳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93-95.
[4]迟宝策.学生全面发展视角下劳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5):73-76.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三联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新路径研究”(SKZD2020012)。
作者简介:刘青霞(1982-),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关键词:劳动教育;心理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3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媒体多有报道相关事件,每次也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也成为大家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其中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1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1.1适应不良
环境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多出现在大一。有的学生表现为失落,中学时代的奋斗目标就是考入大学,但是当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发现一切与想象中差距很大,久而久之反而怀念起单调却充实的高中苦读。有的学生表现为孤独,中学时生活的中心还在家庭,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宠爱、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大学,大都离开家,最初的新鲜过去后,往往剩下难以适应的衣食住行和彼此陌生的同学老师。有的学生表现为无措,这往往体现在自理能力差、自立意识差的学生身上。中学时父母关心过度,或者学生对父母依赖过度,到了新环境手足无措。有的学生表现为散漫,中学时的各种规则、秩序对于他们犹如桎梏和枷锁,现在步入大学,犹如冲破牢笼,终于可以放飞自我、随心所欲,一切毫无章法。
1.2学业压力
体会到学习的困难大概在进入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到第四个学期内。一方面,大学的学习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所学内容专业性强、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更强。另一方面,大学班级内是经过高考挑选的各校学习精英,可谓高手如云,中学时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1.3社交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造成的社交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问题。有的比较封闭,只埋头学习,不关注交际沟通;有的心高气傲,盲目自信,不屑于真心交流;有的自卑羞怯,难以融入,不敢展现自我。
1.4情感困惑
恋爱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很突出,大学生缺少对爱与被爱的正确理解,也缺少对爱的浪漫与生活的现实的准确把握,往往身心俱疲、难以自愈,更有甚者痛不欲生、轻生自杀。
1.5就业迷茫
求职择业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深远。有的是缺乏对工作的正确认识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的是选择工作后感觉“屈才”而郁闷无奈,有的是多次碰壁后逃避选择回家啃老。这些都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表现。
2劳动教育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说明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这个概念界定着重在于塑造正确的劳动观。
教育哲学奠基人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含生产技术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等方面的教育。这一论述从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关系三个角度划分了劳动教育的三个方面。
3劳动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3.1家务劳动
现代的家庭大都是“4-2-1”模式,四位老人照顾,两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生活被照料的无微不至,容易形成自私、任性、懶惰等陋习。也有的虽然没有这么多人照顾,但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只是学习,只要完成作业,其它一切不用多操心。总之,孩子的家务劳动比较少。长期不做家务使得学生缺少对家庭的责任感,也缺少参与感。
心理学家指出,家务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孩子学习,还会促进孩子的学习。第一,家务劳动能够缓解学习的压力;第二,家务劳动中与父母长辈增进沟通交流,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倾诉,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顺势引导解劝;第三,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照顾自己,避免在大一时出现适应不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第四,在家务劳动中,孩子可以随时了解家庭事务、社会动态以及人际交往的常识,为大学期间处理好与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奠定基础。因此家务劳动能够提升学生独立生活、交往的能力,也能够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尊重,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有一份责任,这样他在大学时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项挑战,不至于畏难退缩。
3.2学校劳动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安排学生做家务劳动还可以理解,在学校劳动就不能接受了,他们认为:学校是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地方,怎么能安排劳动呢,就算是安排,也只能是打扫教室这样的小事,而不应该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殊不知,劳动教育正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3.2.1劳动教育可以医治懒惰和散漫
懒惰是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可以表现为磨蹭、害羞、嫌弃或者生气,害了懒惰病的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任务。懒惰久了就会掉队,会没有成就感,更不愿意接受任务,更完不成任务,恶性循环,最终散漫不羁,无视组织纪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劳动教育,因为劳动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不甘于懈怠,也容易获得成就感,获得激励,保持勤奋。这样他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能够以勤补拙、攻克难关,避免因学业压力出现心理问题。
3.2.2劳动教育可以培养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
学校劳动大都分组分队分班级进行,学生掉队会给团队集体拖后腿抹黑,在大家的督促下,学生会自觉配合集体要求、服从集体决定,也会学会关心集体利益、关心身边人,有困难时也会互相帮助、合作完成。这是保持心理健康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集体劳动中,每一位同学都像一架大机器上的螺丝,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价值。大学生经历了集体劳动的磨炼和洗礼,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能力,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自己;也能够较好地与前后工序或上下级沟通交流,避免人际交往障碍;能够体会劳动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避免在求职择业时发生心理问题。 3.2.3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安排、教师指导
在此需要申明一点:劳动教育不能等同于给学生划分值日组、公布劳动任务、安排学生会检查。就像前文提到的家长对于学校劳动教育的误区一样,有一些学校和老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也会有误区,认为给学生划分了值日组、公布了任务、安排人检查就可以了。
首先,劳动不单单指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其次,劳动教育应该由学校的统一安排,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完成。开展劳动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次劳动任务,怎样安排才能省时省力?需要注意哪些环节才能避免窝工?有哪些安全隐患?如果劳动任务比较复杂,历时较长,可以组织学生统筹安排流程对接,训练学生劳动的规范意识和操作技能。必要的时候,如果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机会,学校还有义务联系社会资源以满足需求。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完成这项劳动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成任务培训学生劳动素养和健康心理。
3.3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是指服务大众、不取报酬的劳动。实践证明,公益劳动对于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地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公益勞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团队精神,也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已经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力补充。
不仅如此,公益劳动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剂良药。一位抑郁症患者与大家分享他的经历与心得时说:他有比较高的学历,上学期间顺风顺水,工作初期备受瞩目,偶然受挫得了躁郁症,不堪其扰,后来经过医生诊治,进行团体治疗,从事公益活动,多做运动,终于走出了阴霾,心境开朗舒畅,事业也有了起色。
4结语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劳动教育,能够避免大学生出现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就业迷茫等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特点,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体魄也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尹丁鹏.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2]应斌,林杰.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N].中国人口报,2020-05-01(03).
[3]贺春晖.劳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93-95.
[4]迟宝策.学生全面发展视角下劳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5):73-76.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三联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新路径研究”(SKZD2020012)。
作者简介:刘青霞(1982-),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