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旅融合背景下,节庆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拥有了新的展示窗口。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是依然存在产品品质性欠佳、同质化现象、与时代发展脱轨的问题。本文将从文旅融合对节庆旅游发展的必要性、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文旅融合现状、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文旅融合瓶颈、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文旅融合举措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促进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节庆旅游;渝东南地区;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8.019
1 文旅融合对节庆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从来都是相互依赖,相伴而生。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信息,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由此可见文旅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1.1 丰富节庆旅游产品构成的需要
节庆旅游产品主要由旅游者及旅游者体验、节庆类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非節庆类的旅游吸引物五大部分构成。但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节庆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国民的消费理念正向多样化和个性化转变,传统的节庆旅游产品存在开发程度较浅、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已然在时代的浪潮中掉队。同时,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产品要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新需求也被提出,它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感,其核心是满足旅游者的精神层面需要。基于此,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和旅游业,丰富节庆旅游产品构成,以此满足国民的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1.2 推进节庆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节庆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达到均衡旅游淡季、优化旅游活动的作用,从而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甚至飞跃。因此节庆旅游受到愈来愈多的青睐和重视,也成了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但是节庆旅游产业的竞争激烈、发展水平层次不一现象让经济带动影响力受到阻碍。推进节庆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而受益于文化业和旅游业依赖程度高的特性,通过文化和旅游要素的整合,有助于构建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实现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效益。
1.3 创新节庆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发展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作为文化内涵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庆祝活动,用以表达和抒发不同的主题情感。传统节日在大放异彩,同时也不能忽视国外文化在中国的渗透现象。“洋节”的多样化、创新性、高品质等特点鲜明,相比较而言,中国节庆活动欠缺之处较多,才会失去新一代年轻群体的喜爱,传统节庆也遭受到愈加严重的冷遇。尽管中国节庆旅游可利用资源丰富,但是在节庆旅游的内容挖掘和形式创新方面长期以来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创新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变化。因此抓住中国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在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创新节庆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有必要的。
2 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融合现状
文旅融和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扬,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旅游功能展示表达。重庆渝东南地区借助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努力推动着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融合。
2.1 总体情况
重庆渝东南地区泛指重庆东南部包括石柱、彭水、武隆、黔江、酉阳、秀山区县在内的区域,是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中的生态保护发展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拥有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和独具魅力的旅游风情。作为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承发扬有高台舞狮、鞍子苗歌、梅子山歌等国家级到市级的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区依托此文化优势推动着节庆旅游的发展。以重庆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为例,立足“节会搭台、旅游唱戏”的目的,策划安排生态民族旅游展、旅游文艺展演、特色农产品暨美食展等主题旅游活动,随之推广营销吸引游客。该活动做到了传统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有效融合,充分展示了渝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进一步提升了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2 文旅融合方式
2.2.1 体验型文旅融合
以土家摆手舞文化节为例,通过对演艺、互动等体验类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摆手舞文艺汇演、万人同跳摆手舞项目,旅游者可以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官体验,进而深度融入文化旅游活动之中,更加容易对“摆手舞”及土家文化产生认同感,实现其在精神层面的满足。
2.2.2 开发型文旅融合
渝东南地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纪念馆融合,集中优秀禀越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博物馆旅游,向旅游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内已开发有博物馆4处和纪念馆2处,例如,重庆市民族博物馆、万涛故居、武隆区博物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等。
2.2.3 活化型文旅融合
以武陵山大裂谷夏季音乐节为例,通过对现有物质文化遗产的改造和延续利用,在保持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开展文化旅游活动。采用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活动融合的新模式,在开幕式首日就已经达到游客过万的效果。活动期间,旅游者游览体验升级,武陵山文化底蕴被重新挖掘。
3 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融合瓶颈
结合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趋势向好,前景亦是广阔。但文旅融合具有复杂性,动态变化明显。因此该地区在文旅融和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对其发展有阻碍,有以下几点。
3.1 文旅融合产品品质性欠佳
文旅融合背景下,节庆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成功的节庆活动可以快速有效提升所在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旅游者心中塑造良好的文旅形象。但各类繁多的节庆旅游活动都如昙花一现,只给人留下短暂的印象。渝东南地区的节庆旅游活动亦存在如此现象,究其根本则是活动产品的品质欠佳,缺乏品牌意识,以及相关节庆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不到位,降低了整体文旅融合品质。
关键词:文旅融合;节庆旅游;渝东南地区;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8.019
1 文旅融合对节庆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从来都是相互依赖,相伴而生。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信息,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由此可见文旅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1.1 丰富节庆旅游产品构成的需要
节庆旅游产品主要由旅游者及旅游者体验、节庆类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非節庆类的旅游吸引物五大部分构成。但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节庆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国民的消费理念正向多样化和个性化转变,传统的节庆旅游产品存在开发程度较浅、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已然在时代的浪潮中掉队。同时,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产品要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新需求也被提出,它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感,其核心是满足旅游者的精神层面需要。基于此,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和旅游业,丰富节庆旅游产品构成,以此满足国民的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1.2 推进节庆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节庆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达到均衡旅游淡季、优化旅游活动的作用,从而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甚至飞跃。因此节庆旅游受到愈来愈多的青睐和重视,也成了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但是节庆旅游产业的竞争激烈、发展水平层次不一现象让经济带动影响力受到阻碍。推进节庆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而受益于文化业和旅游业依赖程度高的特性,通过文化和旅游要素的整合,有助于构建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实现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效益。
1.3 创新节庆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发展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作为文化内涵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庆祝活动,用以表达和抒发不同的主题情感。传统节日在大放异彩,同时也不能忽视国外文化在中国的渗透现象。“洋节”的多样化、创新性、高品质等特点鲜明,相比较而言,中国节庆活动欠缺之处较多,才会失去新一代年轻群体的喜爱,传统节庆也遭受到愈加严重的冷遇。尽管中国节庆旅游可利用资源丰富,但是在节庆旅游的内容挖掘和形式创新方面长期以来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创新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变化。因此抓住中国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在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创新节庆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有必要的。
2 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融合现状
文旅融和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扬,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旅游功能展示表达。重庆渝东南地区借助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努力推动着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融合。
2.1 总体情况
重庆渝东南地区泛指重庆东南部包括石柱、彭水、武隆、黔江、酉阳、秀山区县在内的区域,是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中的生态保护发展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拥有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和独具魅力的旅游风情。作为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承发扬有高台舞狮、鞍子苗歌、梅子山歌等国家级到市级的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区依托此文化优势推动着节庆旅游的发展。以重庆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为例,立足“节会搭台、旅游唱戏”的目的,策划安排生态民族旅游展、旅游文艺展演、特色农产品暨美食展等主题旅游活动,随之推广营销吸引游客。该活动做到了传统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有效融合,充分展示了渝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进一步提升了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2 文旅融合方式
2.2.1 体验型文旅融合
以土家摆手舞文化节为例,通过对演艺、互动等体验类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摆手舞文艺汇演、万人同跳摆手舞项目,旅游者可以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官体验,进而深度融入文化旅游活动之中,更加容易对“摆手舞”及土家文化产生认同感,实现其在精神层面的满足。
2.2.2 开发型文旅融合
渝东南地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纪念馆融合,集中优秀禀越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博物馆旅游,向旅游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内已开发有博物馆4处和纪念馆2处,例如,重庆市民族博物馆、万涛故居、武隆区博物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等。
2.2.3 活化型文旅融合
以武陵山大裂谷夏季音乐节为例,通过对现有物质文化遗产的改造和延续利用,在保持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开展文化旅游活动。采用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活动融合的新模式,在开幕式首日就已经达到游客过万的效果。活动期间,旅游者游览体验升级,武陵山文化底蕴被重新挖掘。
3 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融合瓶颈
结合重庆渝东南地区节庆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趋势向好,前景亦是广阔。但文旅融合具有复杂性,动态变化明显。因此该地区在文旅融和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对其发展有阻碍,有以下几点。
3.1 文旅融合产品品质性欠佳
文旅融合背景下,节庆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成功的节庆活动可以快速有效提升所在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旅游者心中塑造良好的文旅形象。但各类繁多的节庆旅游活动都如昙花一现,只给人留下短暂的印象。渝东南地区的节庆旅游活动亦存在如此现象,究其根本则是活动产品的品质欠佳,缺乏品牌意识,以及相关节庆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不到位,降低了整体文旅融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