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是土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迅速,使用量越来越大,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混凝土质量管理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如何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及加强混凝土的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促进混凝土发展提几点看法。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混凝土工程概况
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建筑常见的工程项目,在建筑结构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混凝土结构具有抗压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耗、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作为一种现代建筑工程结构主要承重材料,正在被广泛利用,混凝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措施、质量控制等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混凝土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1.2 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2.1.3 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2.1.4 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2.1.5 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2.2 施工工艺管理存在问题
2.2.1 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2.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嚴。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2.2.3 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3、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统一协调,开成质量存在问题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问题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问题中反映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问题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2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原材料在产品进场检验,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合格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3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存在问题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问题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存在问题治理基础工作。
3.4 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生产混凝土的专业人员也是混凝土质量保证的非常关键因素之一。其素质、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和代表了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的企业形象。混凝土公司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混凝土实验、生产实践经验,熟知各种水泥、外加剂、掺和料的性能特点,能及时、准确分析各种质量事故并及时处理。
4、结语
针对各项目不同特点和突出质量通病,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现代混凝土向高强度、高耐久性、大流动度方向发展,为混凝土的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应力.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理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李奎江.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套使用手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徐明霞.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混凝土工程概况
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建筑常见的工程项目,在建筑结构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混凝土结构具有抗压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耗、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作为一种现代建筑工程结构主要承重材料,正在被广泛利用,混凝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措施、质量控制等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混凝土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1.2 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2.1.3 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2.1.4 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2.1.5 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2.2 施工工艺管理存在问题
2.2.1 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2.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嚴。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2.2.3 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3、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统一协调,开成质量存在问题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问题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问题中反映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问题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2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原材料在产品进场检验,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合格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3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存在问题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问题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存在问题治理基础工作。
3.4 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生产混凝土的专业人员也是混凝土质量保证的非常关键因素之一。其素质、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和代表了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的企业形象。混凝土公司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混凝土实验、生产实践经验,熟知各种水泥、外加剂、掺和料的性能特点,能及时、准确分析各种质量事故并及时处理。
4、结语
针对各项目不同特点和突出质量通病,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现代混凝土向高强度、高耐久性、大流动度方向发展,为混凝土的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应力.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理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李奎江.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配套使用手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徐明霞.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