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往往存在: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现象。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浅入深、体现梯度、形成系统,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 变式教学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往往存在: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现象。由于缺乏新信息刺激,学生思维难以兴奋,成了解题的机器,发散思维受到了抑制,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削弱,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克服以上弊端,高三复习笔者尝试了变式教学。
所谓数学变式教学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浅入深、体现梯度、形成系统,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1.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例:已知x+2y=1,求x2+y2的最小值。
本题分析时,侧重引导学生从方程、函数、数形结合等不同的角度去思索、探讨,得到了以下解法:
解法一(利用方程的思想):
设x2+y2=t ,∵x,y 满足x+2y=1,∴由方程组x+2y=1x2+y2=t ,
得5y2-4y+1-t=0。要使方程组有解,必须△≥ 0,即16-20(1-t)≥0 ,
∴t≥15 ,∴x2+y2 的最小值是 15
解法二(利用函数的思想):
设t=x2+y2 ,∵x+2y=1 ,∴x=1-2y,
∴t=x2+y2=(1-2y)2+y2=5y2-4y+1=5(y-25) 2+15,
∴x2+y2 的最小值是15
解法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由x2+y2=((x-0)2+(y-0)2) ,可知求x2+y2的最小值就转化为求直线x+2y=1上的一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即求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x-0)2+(y-0)2=|0+2×0-1|5=15 ,
∴x2+y2=15 ,即x2+y2 的最小值是15 。
解法四(还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设x2+y2=a2,∵x2+y2=a2 的图像是以原点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而这个圆必须与直线x+2y=1有交点,只有当圆x2+y2=a2与直线x+2y+1相切时,圆的半径a取得最小值,则a2也最小,即x2+y2的值最小,
∴求x2+y2 的最小值就转化为求直线x+2y=1与圆x2+y2=a2相切时,圆的半径a的大小,因此半径的大小就是原点到直线x+2y=1的距离。
∴a=|0+2×0-1|5=15 ,∴x2+y2=a2=15 ,即x2+y2的最小值是15 。
这里解法三与解法四最终都落在求原点到直线x+2y=1的距离,但思维的角度不同,所用的知识也不同。从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增强。
2.一题多变,横向联想
例:画出函数y=x2-5x-6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2.1 条件特殊化。
条件特殊化是指将原题中一般条件,改为具有特定性的条件,使题目具有特殊性。将课本习题条件特殊化,引导学生挖掘条件,考察特定概念。例如,将原题改为:
变式1:画出函数y=|x2-5x-6|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这不仅考察了绝对值的概念,也考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这符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学生容易接受。
2.2 改变背景。
改变背景是指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另一些条件的形式,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教学过程中,变换习题的形式,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将原题改为:
变式2:画出函数y=x2-5|x|-6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这样变式不仅考察了函数的图象,而且考察了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变式3:求函数y=x2-5|x|-6在区间[-3,5] 上的最值。
变式4:求函数y=log(x2-5x-6)2 单调区间。
这样的变式练习,学生可以画图得出,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得出,通过这样的练习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能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常规解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改变以往“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少,记忆多、操作少……”的现象;运用变式教学的观点,我们可以对教学中定理、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表象,更能让他们自觉地探索事物的本质,使他们明白复杂问题都是从简单转变而来的,消除了学生们的定势思维和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系统全面地复习好高中数学知识。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 变式教学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往往存在: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现象。由于缺乏新信息刺激,学生思维难以兴奋,成了解题的机器,发散思维受到了抑制,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削弱,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克服以上弊端,高三复习笔者尝试了变式教学。
所谓数学变式教学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浅入深、体现梯度、形成系统,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1.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例:已知x+2y=1,求x2+y2的最小值。
本题分析时,侧重引导学生从方程、函数、数形结合等不同的角度去思索、探讨,得到了以下解法:
解法一(利用方程的思想):
设x2+y2=t ,∵x,y 满足x+2y=1,∴由方程组x+2y=1x2+y2=t ,
得5y2-4y+1-t=0。要使方程组有解,必须△≥ 0,即16-20(1-t)≥0 ,
∴t≥15 ,∴x2+y2 的最小值是 15
解法二(利用函数的思想):
设t=x2+y2 ,∵x+2y=1 ,∴x=1-2y,
∴t=x2+y2=(1-2y)2+y2=5y2-4y+1=5(y-25) 2+15,
∴x2+y2 的最小值是15
解法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由x2+y2=((x-0)2+(y-0)2) ,可知求x2+y2的最小值就转化为求直线x+2y=1上的一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即求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x-0)2+(y-0)2=|0+2×0-1|5=15 ,
∴x2+y2=15 ,即x2+y2 的最小值是15 。
解法四(还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设x2+y2=a2,∵x2+y2=a2 的图像是以原点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而这个圆必须与直线x+2y=1有交点,只有当圆x2+y2=a2与直线x+2y+1相切时,圆的半径a取得最小值,则a2也最小,即x2+y2的值最小,
∴求x2+y2 的最小值就转化为求直线x+2y=1与圆x2+y2=a2相切时,圆的半径a的大小,因此半径的大小就是原点到直线x+2y=1的距离。
∴a=|0+2×0-1|5=15 ,∴x2+y2=a2=15 ,即x2+y2的最小值是15 。
这里解法三与解法四最终都落在求原点到直线x+2y=1的距离,但思维的角度不同,所用的知识也不同。从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增强。
2.一题多变,横向联想
例:画出函数y=x2-5x-6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2.1 条件特殊化。
条件特殊化是指将原题中一般条件,改为具有特定性的条件,使题目具有特殊性。将课本习题条件特殊化,引导学生挖掘条件,考察特定概念。例如,将原题改为:
变式1:画出函数y=|x2-5x-6|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这不仅考察了绝对值的概念,也考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这符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学生容易接受。
2.2 改变背景。
改变背景是指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另一些条件的形式,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教学过程中,变换习题的形式,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将原题改为:
变式2:画出函数y=x2-5|x|-6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这样变式不仅考察了函数的图象,而且考察了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变式3:求函数y=x2-5|x|-6在区间[-3,5] 上的最值。
变式4:求函数y=log(x2-5x-6)2 单调区间。
这样的变式练习,学生可以画图得出,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得出,通过这样的练习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能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常规解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改变以往“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少,记忆多、操作少……”的现象;运用变式教学的观点,我们可以对教学中定理、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使学生看到事物的表象,更能让他们自觉地探索事物的本质,使他们明白复杂问题都是从简单转变而来的,消除了学生们的定势思维和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系统全面地复习好高中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