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间2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即进入产程后就给予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方法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产程中给予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分娩痛苦,提高分娩期产妇生活质量,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产妇易于接受的无痛分娩方法。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穴位按摩 分娩 疼痛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宫缩痛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产妇对产痛的恐惧致使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产时给予分娩镇痛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每一位产妇的权利,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探索一种优质的产时护理手段,最大限度的保证母婴安全,我科采用产时穴位按摩减轻分娩疼痛,并对产妇分娩疼痛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科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间,B超及产前检查无明显高危因素,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平均年龄在26.5岁,拟经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220例。根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10例,两组产妇体重、身高、年龄、孕周、孕次、胎儿体重及胎儿身长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进入产程后,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主动与产妇沟通,关心体贴,热情和蔼,耐心讲解有关产程的知识,分散注意力,指导产妇宫缩间隙安静休息,宫缩时做深呼吸,同时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以储存能量,增加体力,不断告知产妇产程进展情况,解除产妇的疑虑和恐惧,帮助产妇树立信心。
1.2.2 观察组:进入产程后除了给予对照组实施的心理护理外,安排有进行过穴位按摩知识培训的手法熟练的助产士进行穴位按摩。产妇左侧卧位,助产士立其背侧,于宫缩间歇时,先对第一腰椎至尾骨范围内膀胱经及督脉循行处往返循压,以右侧为主,从上到下,上重下轻,往返3~5次。再对腰骶部腧穴进行平揉,用中指指端,以穴位中心为圆心均匀用力平揉,平揉一圈为1次,节律30~50次/分,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各半。再配合按摩合谷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各1~3分钟,其中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血海穴屈膝时位于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按摩时要掌握好力道,不宜大力,可采用点揉法,即先用力向下按压,再去揉,揉一分钟停下,间隔一下再揉,按揉交替进行。按摩应从第一产程有规律宫缩起使用,产妇感疼痛时即开始按摩,疼痛缓解时停止,随着宫缩可反复按摩至分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
1.2.3镇痛效果评价 参照WHO疼痛分级标准制定: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疼痛,腰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睡眠不受影响;Ⅱ级中度疼痛,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稍受影响;Ⅲ级重度疼痛,强烈腹痛,不能忍受,大声喊叫,辗转反侧,不能睡眠。
1.2.4疗效标准 通过第一产程穴位按摩镇痛后疼痛表现为Ⅰ、Ⅱ级者为有效,Ⅲ级者为无效。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2.1 分娩疼痛产生的机制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子宫收缩,宫颈扩张及子宫韧带、腹膜受到牵拉等造成的内脏痛[1];(2)子宫收缩与宫口扩张过程中致子宫肌层缺血,引起钾、血管舒缓激肽、组胺和5羟色胺(5 HT)的释放[2],这些因子刺激传递伤害信息的神经纤维末梢,激发传入冲动,引起疼痛感受;(3)阴道会阴受压,撕裂,引起疼痛感;(4)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和对胎儿的担心等原因,使痛阈降低,神经介质分泌增加,疼痛加剧。
2.2 总之,分娩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这种疼痛受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影响。这种疼痛及心理不安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产妇由于疼痛呼喊,过度换气,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影响胎盘血供,导致母儿出现低氧血症[5]。通过心理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以消除产妇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全身肌肉松弛,循环血量增加,局部缺血、缺氧得到改善,疼痛减轻,有利于安全分娩。
4 结 论
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的协同运用大大缓解了产妇的分娩疼痛,减少了产科干预,且此方法经济、实用,无创伤,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可贯穿整个产程,产妇易于接受,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相默. 临床疼痛学[M].第2版.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348.
[2] 姚立新.麻醉与分娩镇痛的国外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5,40(7):17- 19.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间2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即进入产程后就给予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方法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产程中给予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分娩痛苦,提高分娩期产妇生活质量,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产妇易于接受的无痛分娩方法。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穴位按摩 分娩 疼痛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宫缩痛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产妇对产痛的恐惧致使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产时给予分娩镇痛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每一位产妇的权利,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探索一种优质的产时护理手段,最大限度的保证母婴安全,我科采用产时穴位按摩减轻分娩疼痛,并对产妇分娩疼痛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科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间,B超及产前检查无明显高危因素,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平均年龄在26.5岁,拟经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220例。根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办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10例,两组产妇体重、身高、年龄、孕周、孕次、胎儿体重及胎儿身长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进入产程后,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主动与产妇沟通,关心体贴,热情和蔼,耐心讲解有关产程的知识,分散注意力,指导产妇宫缩间隙安静休息,宫缩时做深呼吸,同时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以储存能量,增加体力,不断告知产妇产程进展情况,解除产妇的疑虑和恐惧,帮助产妇树立信心。
1.2.2 观察组:进入产程后除了给予对照组实施的心理护理外,安排有进行过穴位按摩知识培训的手法熟练的助产士进行穴位按摩。产妇左侧卧位,助产士立其背侧,于宫缩间歇时,先对第一腰椎至尾骨范围内膀胱经及督脉循行处往返循压,以右侧为主,从上到下,上重下轻,往返3~5次。再对腰骶部腧穴进行平揉,用中指指端,以穴位中心为圆心均匀用力平揉,平揉一圈为1次,节律30~50次/分,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各半。再配合按摩合谷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各1~3分钟,其中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血海穴屈膝时位于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按摩时要掌握好力道,不宜大力,可采用点揉法,即先用力向下按压,再去揉,揉一分钟停下,间隔一下再揉,按揉交替进行。按摩应从第一产程有规律宫缩起使用,产妇感疼痛时即开始按摩,疼痛缓解时停止,随着宫缩可反复按摩至分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
1.2.3镇痛效果评价 参照WHO疼痛分级标准制定: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疼痛,腰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睡眠不受影响;Ⅱ级中度疼痛,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稍受影响;Ⅲ级重度疼痛,强烈腹痛,不能忍受,大声喊叫,辗转反侧,不能睡眠。
1.2.4疗效标准 通过第一产程穴位按摩镇痛后疼痛表现为Ⅰ、Ⅱ级者为有效,Ⅲ级者为无效。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2.1 分娩疼痛产生的机制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子宫收缩,宫颈扩张及子宫韧带、腹膜受到牵拉等造成的内脏痛[1];(2)子宫收缩与宫口扩张过程中致子宫肌层缺血,引起钾、血管舒缓激肽、组胺和5羟色胺(5 HT)的释放[2],这些因子刺激传递伤害信息的神经纤维末梢,激发传入冲动,引起疼痛感受;(3)阴道会阴受压,撕裂,引起疼痛感;(4)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和对胎儿的担心等原因,使痛阈降低,神经介质分泌增加,疼痛加剧。
2.2 总之,分娩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这种疼痛受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影响。这种疼痛及心理不安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产妇由于疼痛呼喊,过度换气,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影响胎盘血供,导致母儿出现低氧血症[5]。通过心理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以消除产妇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全身肌肉松弛,循环血量增加,局部缺血、缺氧得到改善,疼痛减轻,有利于安全分娩。
4 结 论
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的协同运用大大缓解了产妇的分娩疼痛,减少了产科干预,且此方法经济、实用,无创伤,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可贯穿整个产程,产妇易于接受,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相默. 临床疼痛学[M].第2版.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348.
[2] 姚立新.麻醉与分娩镇痛的国外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5,40(7):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