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生产逐渐向着集约化、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量也逐年大增,尤其是在闽北的农村山区,农业机械已大面积普及,但是普及时间相对较短,农民对机械的使用和维修方法了解不多,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因操作不当或机械本身的质量问题而导致机械出现故障。
1.常见故障分类
1.1堵塞与治漏型故障。堵塞与治漏型故障是指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油、漏气等现象。
1.2损坏型故障。损坏型故障主要是因为操作人员对农机使用不当导致出现的断裂、开裂、生锈、变形、烧蚀和拉伤等现象。
1.3松脱性故障。松脱性故障是指农机出现零件松动或脱落的现象。
1.4失调性故障。失调性故障是指农机长时间使用导致压力过大,或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过大、零部件相互干涉等现象。
1.5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性故障。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性故障是指农机本身的性能衰退或是功能失效的现象。
2.故障发生原因
2.1零部件疲劳损坏
农业机械都是有使用年限和疲劳极限的,短则三五年,长则八九年。一旦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超过这个期限,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会发生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農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是处于交变循环荷载作用力之下运行的,如果交变应力或循环工作次数过多,超出零部件所能承受的疲劳限度时,零部件就会损坏,初期会出现裂缝,在机械持续运转过程中,裂缝不断张开、闭合,久而久之就会断裂,导致机械无法正常运行。
2.2磨损
农业机械一般由很多零部件构成,零部件之间是无缝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零部件表面局部接触导致零部件压力过大或温度过高,使零部件出现断裂或表面粗糙的现象,如果两个零部件之间粘结严重,会导致农业机械无法正常运行。
2.3零部件腐蚀
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零部件在空气中,与酸、碱、盐的水溶液发生化学作用,导致零部件损坏,例如,机械设备停放在室外,在多雨水天气,常被雨水淋湿而腐蚀,或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时,金属部件也易与潮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零部件生锈。
3. 维修技巧
3.1合理操作
农业机械的驾驶人员要合理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机械故障,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机械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农业机械的驾驶人员在操作机械前,要了解机械的驾驶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掌握一些常见的应急处理措施。启动机械前,检查油舱内机油是否充足,如果不足要加注;认真检查冷却液。机械设备启动后,先低速预热或原地预热一段时间,确保冷却液和机油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再正常运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驾驶人员跳过了预热阶段,会使农机设备超负荷运转,对农机设备造成损伤。
3.2保证零部件润滑良好
农业机械在使用前,如果不做好润滑工作,会加大零部件之间的磨损,极大地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在机械设备正式运行之前,要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减少故障发生率。农业机械一般都是大型设备,由数量众多的零部件构成,零部件之间要完美契合或组装在一起,才能构成整个机械。零部件契合在一起运行时,难免会出现磨损,所以,要对零部件表面进行润滑,加大零部件所能承受的摩擦力,有效避免农业机械设备因摩擦而导致的故障。另外,要保证零部件的制作工艺先进、材料先进,这是保证机械设备整体正常运行的基础。技术人员在进行润滑工作时,应根据机械的实际情况选择润滑油,在不同的季节,机械适用的润滑油也有区别,要选用不同性能的润滑油;保证润滑油的质量,确保润滑油是在保质期内,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润滑油。设备的润滑工作是要经常进行的,技术人员要定期检查并重新润滑;检查润滑油的数量和质量,以防润滑油搁置时间过长变质,润滑油一旦出现变质情况,要及时更换,不能将就使用;同时,农业机械的润滑油要始终保持清洁,在使用前先沉淀24h;农业机械的轴承在使用满一年后,要取下进行全面清洗,在零部件完好的前提下重新做一遍润滑工作,能有效防止在温度适宜的正常条件下,灰尘等细小颗粒进入零件内部。对设备的保养工作做得到位,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保证整个机械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3.3农业机械故障的维修
农机设备故障的维修,一方面是防患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另一方面,需要技术人员根据机械的实际情况以及针对机械常见故障,提前制定一套应急方案,灵活运用各种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157014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农机管理站)
1.常见故障分类
1.1堵塞与治漏型故障。堵塞与治漏型故障是指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油、漏气等现象。
1.2损坏型故障。损坏型故障主要是因为操作人员对农机使用不当导致出现的断裂、开裂、生锈、变形、烧蚀和拉伤等现象。
1.3松脱性故障。松脱性故障是指农机出现零件松动或脱落的现象。
1.4失调性故障。失调性故障是指农机长时间使用导致压力过大,或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过大、零部件相互干涉等现象。
1.5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性故障。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性故障是指农机本身的性能衰退或是功能失效的现象。
2.故障发生原因
2.1零部件疲劳损坏
农业机械都是有使用年限和疲劳极限的,短则三五年,长则八九年。一旦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超过这个期限,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会发生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農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是处于交变循环荷载作用力之下运行的,如果交变应力或循环工作次数过多,超出零部件所能承受的疲劳限度时,零部件就会损坏,初期会出现裂缝,在机械持续运转过程中,裂缝不断张开、闭合,久而久之就会断裂,导致机械无法正常运行。
2.2磨损
农业机械一般由很多零部件构成,零部件之间是无缝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零部件表面局部接触导致零部件压力过大或温度过高,使零部件出现断裂或表面粗糙的现象,如果两个零部件之间粘结严重,会导致农业机械无法正常运行。
2.3零部件腐蚀
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零部件在空气中,与酸、碱、盐的水溶液发生化学作用,导致零部件损坏,例如,机械设备停放在室外,在多雨水天气,常被雨水淋湿而腐蚀,或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时,金属部件也易与潮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零部件生锈。
3. 维修技巧
3.1合理操作
农业机械的驾驶人员要合理驾驶和操作农业机械,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机械故障,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机械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农业机械的驾驶人员在操作机械前,要了解机械的驾驶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掌握一些常见的应急处理措施。启动机械前,检查油舱内机油是否充足,如果不足要加注;认真检查冷却液。机械设备启动后,先低速预热或原地预热一段时间,确保冷却液和机油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再正常运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驾驶人员跳过了预热阶段,会使农机设备超负荷运转,对农机设备造成损伤。
3.2保证零部件润滑良好
农业机械在使用前,如果不做好润滑工作,会加大零部件之间的磨损,极大地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在机械设备正式运行之前,要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减少故障发生率。农业机械一般都是大型设备,由数量众多的零部件构成,零部件之间要完美契合或组装在一起,才能构成整个机械。零部件契合在一起运行时,难免会出现磨损,所以,要对零部件表面进行润滑,加大零部件所能承受的摩擦力,有效避免农业机械设备因摩擦而导致的故障。另外,要保证零部件的制作工艺先进、材料先进,这是保证机械设备整体正常运行的基础。技术人员在进行润滑工作时,应根据机械的实际情况选择润滑油,在不同的季节,机械适用的润滑油也有区别,要选用不同性能的润滑油;保证润滑油的质量,确保润滑油是在保质期内,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润滑油。设备的润滑工作是要经常进行的,技术人员要定期检查并重新润滑;检查润滑油的数量和质量,以防润滑油搁置时间过长变质,润滑油一旦出现变质情况,要及时更换,不能将就使用;同时,农业机械的润滑油要始终保持清洁,在使用前先沉淀24h;农业机械的轴承在使用满一年后,要取下进行全面清洗,在零部件完好的前提下重新做一遍润滑工作,能有效防止在温度适宜的正常条件下,灰尘等细小颗粒进入零件内部。对设备的保养工作做得到位,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保证整个机械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3.3农业机械故障的维修
农机设备故障的维修,一方面是防患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另一方面,需要技术人员根据机械的实际情况以及针对机械常见故障,提前制定一套应急方案,灵活运用各种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157014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农机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