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统计我院30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对这30例患者分别采用了活血化瘀基础方结合醒脑通络片法、补阳还五汤加减法、血肿消合剂以及清肝活血法,对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探析。结果30例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中,21例痊愈出院,7例有较明显的疗效,2例无效,可见其有效率很高。结论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前景。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活血化瘀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91文章編号:1004-7484(2013-10-5638-01
急性脑血管病又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属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发病快的特点使得其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局部性神经功能损伤,出现意识模糊,在较高龄人群中多见。因其在中医上被划为中风,故医生尝试通过活血化瘀法来处理该突发疾病,且获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通过结合我的临床经验和统计的病例,现有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对象统计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进院的30例通过活血化瘀法对急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探析,分别为17名女性,13名男性,年龄在35到76岁之间不等,平均为54岁。
1.2方法将其30名患者分为四组,见表1。
1.3成效评定
1.3.1评价依据一是功能的恢复,由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的评分值来体现;二是病残等级,由患者是否生活自理和行动便捷程度来划分。零级: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一级:独立完成工作有些困难,但可自主生活;二级:无法完全靠自己生活,偶尔需要他人协助;三级:自理程度较低,可处理少量事物;四级:完全需要人照顾,但自己可行走站立;五级:无法下床行走,只可坐立,生活不能自理;六级:全身瘫痪,接受喂食;七级:失去意识,仅仅具有生理特征[1]。
1.3.2评价标准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95%左右,病残等级为零、一级的为痊愈;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19%至90%,且病残等级为二、三、四、五级的为治疗有部分效果;功能缺损积分值在19%左右变化,同时病残等级为六、七级的为治疗没有效果。
2结果
通过补阳还五汤加减法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例,痊愈6例,有效2例,有效率接近99%;使用自拟醒脑通络片结合活血化瘀基础方来治疗的中风患者11例,显效2例,治愈8例,有效率为77%;通过清肝活血法来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例,显效1例,治愈4例,有效率为89%;通过自行配置的血肿消合剂来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后造成毒性脑损伤患者5例,显效2例,治愈3例,有效率达到98%以上。统计30例通过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的恢复情况,21例痊愈出院,7例有较明显的疗效,2例无效。
3讨论
3.1中风的临床表现病患常有口角歪斜、失眠、肢体瘫痪、记忆力减退等特征,腹腔内也可能出现血液流出等现象,对于这些症状,医生需及时发现并治疗。
3.2评估过程上述有关资料探析了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不同方法成效的统计表明: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后,血肿明显被吸收,且有效率较高,即使相对于传统治疗优势并不太不显著,但采用活血化瘀法后,出血得到控制,血肿范围也无扩大的趋势。虽存在有患者几天后再次出血,但后经控制调理,情况得到改善。由于这次的统计人数不是很多,所以难免出现统计不全的情况。活血化瘀治疗药物仅使用了四种,其它药物均未涉及到,因此可能导致药物使用不够全面,统计不够完善等问题。要想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和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及人数。
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为NIHSS评分,是用来衡量中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标准;在评分过程中通常还会结合生活质量量表即AL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2]。
4问题与展望
至目前为止,采用活血化瘀法来进行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可是有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第一点:患者人数过少,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4],不能充分说明凡是采用该方法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都能有所见效,虽然现在的仪器都较原来先进,但是因为代替了人工,同时也使得医生的判断少了对比性,仅由仪器来判病,就变得片面了些,不同病人间的患病情况缺少了联系,很难进一步比较和总结病情;第二点:急性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病后短期内,只有把握住时机,尽量在短时间内发现并治疗。众多专家学者提出,如果在发病初期,尽早使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并结合普通的基础治疗,治疗效果会大大提高,也会减轻患者在身体上的痛苦;第三点:活血化瘀药物虽已在临床上使用,但其安全性还未得到准确的证实,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现应通过实验来发现更多活血化瘀类药物及其药性,寻找到此类药物更宽阔的前景,为更多类似疾病找到更好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小进,王金亮.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7例[J].四川医学,2012,31(10:1689-1699.
[2]樊艾雯,魏丽,王力颖,等.B超预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3(1:101-104.
[3]魏强,查之锋,任中良,等.胆囊壁厚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与实践,2010,12(9:810-819.
[4]聂田.超声显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29(1:1851.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活血化瘀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91文章編号:1004-7484(2013-10-5638-01
急性脑血管病又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属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发病快的特点使得其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局部性神经功能损伤,出现意识模糊,在较高龄人群中多见。因其在中医上被划为中风,故医生尝试通过活血化瘀法来处理该突发疾病,且获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通过结合我的临床经验和统计的病例,现有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对象统计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进院的30例通过活血化瘀法对急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探析,分别为17名女性,13名男性,年龄在35到76岁之间不等,平均为54岁。
1.2方法将其30名患者分为四组,见表1。
1.3成效评定
1.3.1评价依据一是功能的恢复,由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的评分值来体现;二是病残等级,由患者是否生活自理和行动便捷程度来划分。零级: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一级:独立完成工作有些困难,但可自主生活;二级:无法完全靠自己生活,偶尔需要他人协助;三级:自理程度较低,可处理少量事物;四级:完全需要人照顾,但自己可行走站立;五级:无法下床行走,只可坐立,生活不能自理;六级:全身瘫痪,接受喂食;七级:失去意识,仅仅具有生理特征[1]。
1.3.2评价标准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95%左右,病残等级为零、一级的为痊愈;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19%至90%,且病残等级为二、三、四、五级的为治疗有部分效果;功能缺损积分值在19%左右变化,同时病残等级为六、七级的为治疗没有效果。
2结果
通过补阳还五汤加减法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例,痊愈6例,有效2例,有效率接近99%;使用自拟醒脑通络片结合活血化瘀基础方来治疗的中风患者11例,显效2例,治愈8例,有效率为77%;通过清肝活血法来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例,显效1例,治愈4例,有效率为89%;通过自行配置的血肿消合剂来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后造成毒性脑损伤患者5例,显效2例,治愈3例,有效率达到98%以上。统计30例通过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的恢复情况,21例痊愈出院,7例有较明显的疗效,2例无效。
3讨论
3.1中风的临床表现病患常有口角歪斜、失眠、肢体瘫痪、记忆力减退等特征,腹腔内也可能出现血液流出等现象,对于这些症状,医生需及时发现并治疗。
3.2评估过程上述有关资料探析了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不同方法成效的统计表明: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后,血肿明显被吸收,且有效率较高,即使相对于传统治疗优势并不太不显著,但采用活血化瘀法后,出血得到控制,血肿范围也无扩大的趋势。虽存在有患者几天后再次出血,但后经控制调理,情况得到改善。由于这次的统计人数不是很多,所以难免出现统计不全的情况。活血化瘀治疗药物仅使用了四种,其它药物均未涉及到,因此可能导致药物使用不够全面,统计不够完善等问题。要想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和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及人数。
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为NIHSS评分,是用来衡量中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标准;在评分过程中通常还会结合生活质量量表即AL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2]。
4问题与展望
至目前为止,采用活血化瘀法来进行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可是有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第一点:患者人数过少,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4],不能充分说明凡是采用该方法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都能有所见效,虽然现在的仪器都较原来先进,但是因为代替了人工,同时也使得医生的判断少了对比性,仅由仪器来判病,就变得片面了些,不同病人间的患病情况缺少了联系,很难进一步比较和总结病情;第二点:急性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病后短期内,只有把握住时机,尽量在短时间内发现并治疗。众多专家学者提出,如果在发病初期,尽早使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并结合普通的基础治疗,治疗效果会大大提高,也会减轻患者在身体上的痛苦;第三点:活血化瘀药物虽已在临床上使用,但其安全性还未得到准确的证实,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现应通过实验来发现更多活血化瘀类药物及其药性,寻找到此类药物更宽阔的前景,为更多类似疾病找到更好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小进,王金亮.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7例[J].四川医学,2012,31(10:1689-1699.
[2]樊艾雯,魏丽,王力颖,等.B超预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3(1:101-104.
[3]魏强,查之锋,任中良,等.胆囊壁厚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与实践,2010,12(9:810-819.
[4]聂田.超声显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29(1: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