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型国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迅速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而“国家专利战略”则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向纵深层次发展提供了破解策略。国家专利战略与创新型国家战略二者相得益彰, 相互包含、相互渗透,是一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的关系。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国家专利战略 竞争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由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胡锦涛同志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自然人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和专利保护意识, 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从而在总体上实现保障国家安全、增进人民福利、提高国际整体竞争力, 因此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与宗旨。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国际社会上往往将那些将技术创新与进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通过实施各种激励政策来带动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从而使本国形成在国际社会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类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为发达国家保持其自身发展优势提出构建路径, 更为后发达国家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目前, 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创新型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20多个,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型国家一般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70%以上; 创新投入高,科技研发投入(R&D)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大都在2%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低, 多在30%以下; 自主创新能力强, 这二十几个创新型国家所持有的专利数量约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9%。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20多年来,科技进步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6.26%,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为2.87%, 资本投入的贡献率高达60.87%。由此可见, 我国的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标准。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由资金、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与创新型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就是说,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存着在重重困难。不过我们也应看到, 建国6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就, 也为我们能够顺利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 我国拥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而且已经掌握了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现有科技工作人员2174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研发人员120多万,居世界第二;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超级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水下潜、三峡工程、高性能计算机以及基因组研究等重大科技成就,研发能力也已步入世界前列,这些都使我国具备了走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的资源优势。
第二,我国的科技研发投入(R&D)实力明显增强。截止2010年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科技研发投入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经济总量的大幅增加必将有利于科技研发资金的转移支付,进而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第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既具有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又具有有效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越性。强大的制度优势为我国加快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国家专利战略的内涵
国家专利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它是指国家在现有的专利法律体系和国际专利条约框架范围内, 通过经济、金融、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多种手段行使公共权力, 组织、引导、保护专利权人依法申请和使用专利权, 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 从而为实现国家竞争优势, 打造实力强国而制定的总体策划和措施。具体而言, 国家专利战略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第一, 战略思想及战略目标。国家专利战略思想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就如何利用专利以实现国家专利战略的目标而持有的全局性、长期性的看法、观念、态度等。 国家专利战略的目标是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是以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在专利领域里, 运用专利权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通过专利权战略措施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 战略制定主体是政府。国家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目标是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一国政府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通过制定国家专利战略以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促进全民福利待遇的提高, 是政府制定国家专利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政府在提高专利的研发能力以及协调国际技术贸易各方面关系, 消除贸易壁垒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故政府是国家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体。
第三, 企业是国家专利战略的具体参与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是企业, 企业也是专利权研发的最主要力量,专利成果的转化也是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的。另外, 从专利的申请、授权到专利技术的转移和许可, 各阶段专利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只有企业的专利研发和保护意识增强, 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才能落到实处, 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第四, 战略方案。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方案是指实现国家专利战略目标的可行性路径。它主要包括如何通过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取得更多、更核心的专利权以及运用专利战略实现占据市场优势的有利地位等两个方面。 第五,专利政策和法律。国家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一定时期内国家的专利政策和专利法律保护的政体要求, 否则专利战略目标就无实现的可能。因此,专利政策和专利法律保护措施也是国家专利战略的构成要素之一。
三、国家专利战略与创新型国家的关系
2008年6月,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 标志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其中国家专利战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包含其中。至此,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三大战略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国家发展体系的支柱, 有力地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但无论是科教兴国战略还是人才强国战略, 国家发展科技、培育人才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科技成果,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稳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尤其是国家专利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统领, 其“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功能属性是指导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性战略。
(一)实施国家专利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第一, 实施国家专利战略,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得以明显提升,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与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加入WTO以来, 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幅度逐渐加大, 但在全球化竞争中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增强,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军事实力以及高科技产业上占据的强大优势不会在短期内得以消除, 加之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东西方国家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国际交易规则的不平等性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要改变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结构性、全局性问题, 必须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尤其是在促进科技进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革新, 而这些要求与国家专利战略的基本功能相契合。因此, 实施国家专利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改变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 逐步走上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第二, 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符合现代科技竞争方式的要求, 有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 在这个不乏创意、创新成果辈出的竞争环境中, 仅靠传统意义上质优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市场交易过程中,卖方总会为其产品披上“专利”的外衣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此意义上, 国家专利战
略对专利技术持有者而言是一种保护, 也是一种指引。科技竞争方式的转变, 要求我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专利的保护,将专利管理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在科技创新过程中,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 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才能使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得以提升。可见,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如果缺少国家专利战略的保障, 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将会失去方向。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之所以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 我们必须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科技事业深入发展的战略基点, 努力营造适应科学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与保护力度,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由此可见,我们所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 一些落后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规范必然会遭到淘汰,只有那些有利于科技创新, 能够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规范才能保留或被创制。而我们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营造有力的创新环境, 增加创新科技成果的产出, 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实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好坏影响到我国能否构建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技创新环境, 进而影响到国家专利战略实施的效果, 故此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总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国家专利战略之间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是一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①升华,毛小兵.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
②白春礼. 我国完全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EB/OL].http://www.people.com.cn
③杨林村,邓益志,赵立新.国家专利战略研究(修订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
④吕学东. 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方略的理析[J].理论探讨,2010(7)
⑤厉宁.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⑥田宏. 专利战略特点及其国际比较[J].知识产权,1999(2)
⑦刘劲松.国家专利战略:差距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5(3)
(王玉莉,1959年生,辽宁宽甸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高增涛,1984年生,山东威海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国家专利战略 竞争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由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胡锦涛同志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自然人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和专利保护意识, 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从而在总体上实现保障国家安全、增进人民福利、提高国际整体竞争力, 因此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与宗旨。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国际社会上往往将那些将技术创新与进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通过实施各种激励政策来带动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从而使本国形成在国际社会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类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为发达国家保持其自身发展优势提出构建路径, 更为后发达国家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目前, 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创新型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20多个,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型国家一般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一般在70%以上; 创新投入高,科技研发投入(R&D)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大都在2%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低, 多在30%以下; 自主创新能力强, 这二十几个创新型国家所持有的专利数量约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9%。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20多年来,科技进步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6.26%,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为2.87%, 资本投入的贡献率高达60.87%。由此可见, 我国的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标准。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由资金、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与创新型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就是说,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存着在重重困难。不过我们也应看到, 建国6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就, 也为我们能够顺利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 我国拥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而且已经掌握了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现有科技工作人员2174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研发人员120多万,居世界第二;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超级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水下潜、三峡工程、高性能计算机以及基因组研究等重大科技成就,研发能力也已步入世界前列,这些都使我国具备了走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的资源优势。
第二,我国的科技研发投入(R&D)实力明显增强。截止2010年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科技研发投入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经济总量的大幅增加必将有利于科技研发资金的转移支付,进而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第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既具有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又具有有效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越性。强大的制度优势为我国加快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国家专利战略的内涵
国家专利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它是指国家在现有的专利法律体系和国际专利条约框架范围内, 通过经济、金融、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多种手段行使公共权力, 组织、引导、保护专利权人依法申请和使用专利权, 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 从而为实现国家竞争优势, 打造实力强国而制定的总体策划和措施。具体而言, 国家专利战略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第一, 战略思想及战略目标。国家专利战略思想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就如何利用专利以实现国家专利战略的目标而持有的全局性、长期性的看法、观念、态度等。 国家专利战略的目标是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是以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在专利领域里, 运用专利权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通过专利权战略措施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 战略制定主体是政府。国家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目标是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一国政府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通过制定国家专利战略以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促进全民福利待遇的提高, 是政府制定国家专利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政府在提高专利的研发能力以及协调国际技术贸易各方面关系, 消除贸易壁垒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故政府是国家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体。
第三, 企业是国家专利战略的具体参与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是企业, 企业也是专利权研发的最主要力量,专利成果的转化也是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的。另外, 从专利的申请、授权到专利技术的转移和许可, 各阶段专利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只有企业的专利研发和保护意识增强, 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才能落到实处, 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第四, 战略方案。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方案是指实现国家专利战略目标的可行性路径。它主要包括如何通过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取得更多、更核心的专利权以及运用专利战略实现占据市场优势的有利地位等两个方面。 第五,专利政策和法律。国家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一定时期内国家的专利政策和专利法律保护的政体要求, 否则专利战略目标就无实现的可能。因此,专利政策和专利法律保护措施也是国家专利战略的构成要素之一。
三、国家专利战略与创新型国家的关系
2008年6月,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 标志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其中国家专利战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包含其中。至此,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三大战略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国家发展体系的支柱, 有力地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但无论是科教兴国战略还是人才强国战略, 国家发展科技、培育人才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科技成果,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稳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尤其是国家专利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统领, 其“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功能属性是指导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性战略。
(一)实施国家专利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第一, 实施国家专利战略,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得以明显提升,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与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加入WTO以来, 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幅度逐渐加大, 但在全球化竞争中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增强,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军事实力以及高科技产业上占据的强大优势不会在短期内得以消除, 加之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东西方国家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国际交易规则的不平等性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要改变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结构性、全局性问题, 必须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尤其是在促进科技进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革新, 而这些要求与国家专利战略的基本功能相契合。因此, 实施国家专利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改变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 逐步走上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第二, 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符合现代科技竞争方式的要求, 有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 在这个不乏创意、创新成果辈出的竞争环境中, 仅靠传统意义上质优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市场交易过程中,卖方总会为其产品披上“专利”的外衣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此意义上, 国家专利战
略对专利技术持有者而言是一种保护, 也是一种指引。科技竞争方式的转变, 要求我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专利的保护,将专利管理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在科技创新过程中,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 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才能使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得以提升。可见,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如果缺少国家专利战略的保障, 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将会失去方向。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之所以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 我们必须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科技事业深入发展的战略基点, 努力营造适应科学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与保护力度,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由此可见,我们所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 一些落后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规范必然会遭到淘汰,只有那些有利于科技创新, 能够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规范才能保留或被创制。而我们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营造有力的创新环境, 增加创新科技成果的产出, 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实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好坏影响到我国能否构建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技创新环境, 进而影响到国家专利战略实施的效果, 故此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总之,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国家专利战略之间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是一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①升华,毛小兵.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
②白春礼. 我国完全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EB/OL].http://www.people.com.cn
③杨林村,邓益志,赵立新.国家专利战略研究(修订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
④吕学东. 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方略的理析[J].理论探讨,2010(7)
⑤厉宁.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⑥田宏. 专利战略特点及其国际比较[J].知识产权,1999(2)
⑦刘劲松.国家专利战略:差距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5(3)
(王玉莉,1959年生,辽宁宽甸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高增涛,1984年生,山东威海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