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1-5640-7317
摘 要:校企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二级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必备途径。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中最直接参与者和创新改良的最直接受益者是高职院校师生,因此从高职师生角度出发,进行产业学院建设问题中存在问题的探索和分析,是对高职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各项机制与运行模式进行创新的最强劲推力。本文从高职师生视角下探讨了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产教学院的学生差距问题、人才培养问题、企业派驻教师师资问题和校企合作时效问题等,需要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上述问题进行改良和创新,以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螺旋攀升。
关键词:高职师生 产业学院 建设 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5(a)-0231-0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Lu LI Honghao MU Yongjie ZHANG Hao WU Shu
(Heze Vocation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industri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mixed ownership is an indispensable way to realiz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innovate and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ost direct participant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the most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s right The most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various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modes of the mixed-ownership secondary industry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the problem of student gaps in the colleges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problem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stationed by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ial colleges of ownership are improved and innovated to promote the spiral increase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ial college; Construction; School quality
隨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随之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如建设示范院校、一流校和双高院校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办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改革[1-2]。经过一段时间,在借鉴英国产业大学概念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产业学院也随之产生和发展[3],特别是近期,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山东省颁布了全国第一个关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政策性文件——《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标志着山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必会充分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融入到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建设中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了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但问题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例如在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宏观性文件却缺乏奖励激励措施;在行业层面;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诸多行业协会等没有发挥自己所在行业的领头带头作用;在企业层面,运行成本高,合作意愿不强;在学校层面;管理制度不明确,合作方式不正规且缺乏创新机制[4]。诚然,上述均属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宏观问题。而在产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产业学院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建设直接受益者为产业学院的师生,因此从高职师生角度出发,探究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极大促进产业学院的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1 高职师生视角下产业学院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学院录取分数低
网上调查发现,同等专业中的校企合作类录取分数远低于普通专业类,而且越高收费的校企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专业中录取的分数越低。面对这一现象,经调研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发现,学生在报考志愿前,面对校企合作专业和普通专业,他们认为校企合作专业与普通专业的主要区别除高收费外无太大差别,并且也类似于中考的“副榜生”,通过金钱买分,来获取与达到高中录取线的学生同样的入学资格,而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录取分数较低,这恰恰与高中“副榜生”的现象类似,因而高中毕业生报考志愿时认为校企合办的产业学院同等专业的录取分数低是不足为奇的。
1.2 产业学院的在校生自愧不如,自认低人一等
调研发现,校企合办产业学院的专业录取分数低于普通专业学生的事实,会导致校企合作专业学生自认为基础差、能力低,学习动力就不如普通班级,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产业学院建设。另外,普通专业学生对产业学院的了解较少,从而和产业学院的学生有同样的感觉,在产业学院学生面前高人一等,对产业学院的建设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1.3 企业派驻教师学历低,欠缺行业工作经验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可以将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起来,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产业价值和教育价值,共同培养适合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运营产业学院的过程中,为了使产业学院学生的所学与企业的所用更能“无缝衔接”,产业学院的核心專业课一般由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但是,据调查发现,为节约人力成本,部分企业的派出教师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由具有资深工作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在职员工任教,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产业学院中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1.4 产业学院的实际人才培养方式与设想差距过大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基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也能通过企业合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协同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学业和技能无缝衔接的人才培养目的[5],但在产业学院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学院并无太大差别,企业在产业学院中却发挥不出其真正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初期,未形成甄别机制,而且合作企业中不乏一些以赚取技能培养费为目的的培训机构,导致其形成不了有效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市场作用下,企业运行存在着不稳定和不可预料性的因素,长期合作下会有部分实力有限企业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投入达不到合作协议的承诺,从而影响产业学院的建设。
2 解决问题的途径
2.1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参与的进程,近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螺蛳粉产业学院的建立引发了全网的热议与关注[6-7],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应抓住机会,加大产业学院的宣传力度,以点扩面,不仅借助网络,更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途径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避免高考毕业生陷入是为低分“副榜生”而特设产业学院的误区,必要时可以联合职业中专和高中为高考毕业生开设报考指导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让报考走出误区,从源头解决产业学院建设中的生源质量问题。
2.2 产业学院教师开展相关岗前培训课程
对产业学院的教师针对性开展岗前培训,一方面,通过开展相关培训,紧跟产业学院建设的形势动态,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相关培训快速达到产业学院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并对产业学院的学生增加了解,学习很多针对产业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并更新部分教师对产业学院学生固有的认知模式,消除偏见。
2.3 制定产业学院的建设办法和管理制度
职业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要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校企管理制度和合作项目的建设办法,要加大甄别力度,摒除一些仅以盈利而不以协同培养人才为目的的“虚假”企业,要与企业签订行之有效的合作协议,而且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要遵从合作协议,在产业学院的运营过程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2.4 遵从社会发展,创新合作模式
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学院建设的需要,在产业学院设立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学院的建设,促进产业学院师生的全面发展;建立董事会决策行政负责人管理制度,科学全面地运营产业学院,建设由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双主体教学优势,多层次、多维度加强产业学院的管理。
2.5 创新产业学院的监管模式
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的产业学院运作过程中,对产业学院的运营进行监管,一方面可以在产业学院下设监事会,建立监管制度,监督产业学院的运营。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产业学院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没有第三方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产业学院的顺利运营得不到具体保障,此时,政府可以作为第三方介入产业学院,进行一些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法律法规的约束。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与企业发挥各自特色,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通过校企的协同培养,推动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实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等功能的连贯对接,形成了二者人才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合作机制,但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通过从最基层的高职师生的角度出发,提升产业学院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加强产业学院教师的岗前培训力度,甄别合作企业,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雷.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2):240-242.
[2] 安福全.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J].职业,2007(17):23.
[3] 成倩.贵州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7.
[4] 杨应慧,杨怡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114-118.
[5] 许锋,伍娟,陈忻.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下的人才培养[J].广东化工,2018,45(1):224.
[6] 朱柳融.中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成立[J].中国食品,2020(Z2):186-187.
[7] 雷丹.“互联网+”背景下柳州螺蛳粉产业面临挑战与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7):23-24,27.
摘 要:校企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二级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必备途径。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中最直接参与者和创新改良的最直接受益者是高职院校师生,因此从高职师生角度出发,进行产业学院建设问题中存在问题的探索和分析,是对高职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各项机制与运行模式进行创新的最强劲推力。本文从高职师生视角下探讨了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产教学院的学生差距问题、人才培养问题、企业派驻教师师资问题和校企合作时效问题等,需要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上述问题进行改良和创新,以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螺旋攀升。
关键词:高职师生 产业学院 建设 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5(a)-0231-0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Lu LI Honghao MU Yongjie ZHANG Hao WU Shu
(Heze Vocation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industri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mixed ownership is an indispensable way to realiz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innovate and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ost direct participant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the most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s right The most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various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modes of the mixed-ownership secondary industry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the problem of student gaps in the colleges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problem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stationed by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ial colleges of ownership are improved and innovated to promote the spiral increase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ial college; Construction; School quality
隨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随之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如建设示范院校、一流校和双高院校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办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改革[1-2]。经过一段时间,在借鉴英国产业大学概念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产业学院也随之产生和发展[3],特别是近期,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山东省颁布了全国第一个关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政策性文件——《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标志着山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必会充分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融入到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的建设中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了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但问题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例如在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宏观性文件却缺乏奖励激励措施;在行业层面;在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诸多行业协会等没有发挥自己所在行业的领头带头作用;在企业层面,运行成本高,合作意愿不强;在学校层面;管理制度不明确,合作方式不正规且缺乏创新机制[4]。诚然,上述均属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宏观问题。而在产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产业学院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建设直接受益者为产业学院的师生,因此从高职师生角度出发,探究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极大促进产业学院的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1 高职师生视角下产业学院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学院录取分数低
网上调查发现,同等专业中的校企合作类录取分数远低于普通专业类,而且越高收费的校企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专业中录取的分数越低。面对这一现象,经调研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发现,学生在报考志愿前,面对校企合作专业和普通专业,他们认为校企合作专业与普通专业的主要区别除高收费外无太大差别,并且也类似于中考的“副榜生”,通过金钱买分,来获取与达到高中录取线的学生同样的入学资格,而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录取分数较低,这恰恰与高中“副榜生”的现象类似,因而高中毕业生报考志愿时认为校企合办的产业学院同等专业的录取分数低是不足为奇的。
1.2 产业学院的在校生自愧不如,自认低人一等
调研发现,校企合办产业学院的专业录取分数低于普通专业学生的事实,会导致校企合作专业学生自认为基础差、能力低,学习动力就不如普通班级,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产业学院建设。另外,普通专业学生对产业学院的了解较少,从而和产业学院的学生有同样的感觉,在产业学院学生面前高人一等,对产业学院的建设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1.3 企业派驻教师学历低,欠缺行业工作经验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可以将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起来,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产业价值和教育价值,共同培养适合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运营产业学院的过程中,为了使产业学院学生的所学与企业的所用更能“无缝衔接”,产业学院的核心專业课一般由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但是,据调查发现,为节约人力成本,部分企业的派出教师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由具有资深工作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在职员工任教,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产业学院中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1.4 产业学院的实际人才培养方式与设想差距过大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基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也能通过企业合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协同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学业和技能无缝衔接的人才培养目的[5],但在产业学院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学院并无太大差别,企业在产业学院中却发挥不出其真正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初期,未形成甄别机制,而且合作企业中不乏一些以赚取技能培养费为目的的培训机构,导致其形成不了有效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市场作用下,企业运行存在着不稳定和不可预料性的因素,长期合作下会有部分实力有限企业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投入达不到合作协议的承诺,从而影响产业学院的建设。
2 解决问题的途径
2.1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参与的进程,近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螺蛳粉产业学院的建立引发了全网的热议与关注[6-7],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应抓住机会,加大产业学院的宣传力度,以点扩面,不仅借助网络,更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途径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避免高考毕业生陷入是为低分“副榜生”而特设产业学院的误区,必要时可以联合职业中专和高中为高考毕业生开设报考指导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让报考走出误区,从源头解决产业学院建设中的生源质量问题。
2.2 产业学院教师开展相关岗前培训课程
对产业学院的教师针对性开展岗前培训,一方面,通过开展相关培训,紧跟产业学院建设的形势动态,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相关培训快速达到产业学院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并对产业学院的学生增加了解,学习很多针对产业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并更新部分教师对产业学院学生固有的认知模式,消除偏见。
2.3 制定产业学院的建设办法和管理制度
职业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要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校企管理制度和合作项目的建设办法,要加大甄别力度,摒除一些仅以盈利而不以协同培养人才为目的的“虚假”企业,要与企业签订行之有效的合作协议,而且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要遵从合作协议,在产业学院的运营过程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2.4 遵从社会发展,创新合作模式
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学院建设的需要,在产业学院设立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学院的建设,促进产业学院师生的全面发展;建立董事会决策行政负责人管理制度,科学全面地运营产业学院,建设由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双主体教学优势,多层次、多维度加强产业学院的管理。
2.5 创新产业学院的监管模式
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的产业学院运作过程中,对产业学院的运营进行监管,一方面可以在产业学院下设监事会,建立监管制度,监督产业学院的运营。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产业学院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没有第三方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产业学院的顺利运营得不到具体保障,此时,政府可以作为第三方介入产业学院,进行一些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法律法规的约束。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与企业发挥各自特色,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通过校企的协同培养,推动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实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等功能的连贯对接,形成了二者人才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合作机制,但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通过从最基层的高职师生的角度出发,提升产业学院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加强产业学院教师的岗前培训力度,甄别合作企业,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雷.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2):240-242.
[2] 安福全.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J].职业,2007(17):23.
[3] 成倩.贵州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7.
[4] 杨应慧,杨怡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114-118.
[5] 许锋,伍娟,陈忻.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下的人才培养[J].广东化工,2018,45(1):224.
[6] 朱柳融.中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成立[J].中国食品,2020(Z2):186-187.
[7] 雷丹.“互联网+”背景下柳州螺蛳粉产业面临挑战与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7):2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