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很难理解领悟过去那个时代的悲惨和伤痛,也难以感同身受侵略战争的罪恶和灾难,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90岁的黄成功二年前患小中风后,一度连妻子都不认识,医院的治疗和妻子张采凡的悉心照料,使他的记忆力慢慢有所恢复。在老伴的协助下,黄成功陆陆续续地回忆起他革命生涯的一些片断。
沂蒙山区培育了他的革命情操
中国北方革命的摇篮——沂蒙山区,曾闪耀着无数抗日战争的红色革命故事。黄成功是17岁那年从农村老家山东临沂县走出来参加抗日革命的。
1943年6月,他参加了临沂县武工队二区中队,他和队友们一起打游击、闹革命,常常出没在高粱地里,来无影、去无踪。脚上穿的是草鞋,晚上没地方住,队员们就把晒干的麦草往身上一盖,几个人挤在一起暖着睡。白天,他们到村里去宣传抗战,动员村民不当“二鬼子”,不做汉奸,将战斗中缴获的枪支用来武装民兵,建立和扩大了民兵队伍,增强了抗战的力量。
当时,老百姓很爱看活报剧,宣传队没有女同志,黄成功个子小,他就将白毛巾往头上一扎,扮成个山东媳妇:“你去当汉奸,人人都骂俺,你说丢脸不丢脸,还是死了算”。这是山东媳妇动员老公不当汉奸的一段台词,都是他自编自演的。
到了晚上,他们分成几个战斗小组,到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据点,去破坏敌人的通讯系统,将电线杆锯断,造成通讯瘫痪。武器弹药不够用时,他们就去摸敌人岗哨,打据点。黄成功投身革命,直到抗战胜利前,他只回过一次老家,并动员了两名老乡参加抗日。
正是沂蒙山区那方热土培育了黄成功高尚的革命情操。
身为分房“官”不拿单位一平方
1951年,浙江省选出20名优秀干部去上海支援公安工作,黄成功是其中一员。在上海他担任过上海市公安局五解场分局江湾分局人事股长、上海市公安局三处副科长,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等职务。
文革时,公检法被砸烂,加之事涉江青三十年代在上海的黑材料,上海一大批公检法人员遭受诬陷,黄成功亦在其中。其实,他说以他那时的身份根本不知道、更没机会去触碰江青的什么黑材料,纯粹是江青自己做贼心虚。
这之后,黄成功被发配到上海码头做搬运工,背麻袋,麻袋装的是大米和食糖,个子瘦小的他一步一晃地背着超负荷的麻袋,低着头,咬着牙,干到后来他连走路都得弯着腰,就此落下了老腰病。干不了背麻袋的活,他又被派去做锅炉工,敲煤、烧锅炉。后来甚至连干锅炉工都吃不消了,才被转去荧光灯具厂做油漆工。因为落下了老腰病,后来黄成功早早地拄上了拐杖。
70年代初,黄成功回到杭州,去了江干房管所,最初的工作是管仓库。“文革”结束,他当年在上海法院的一位老领导(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几次到杭州看他,深为他抱不平,动员他回上海工作。这位老领导对他说:老黄啊,60年代初,你可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市长特聘的法官(相当于区级职务),房管所的工作太委屈你了!可是黄成功并不在意,继续默默地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后来组织上搞清楚他的身份,他这才当上江干区房管所副所长。
黄成功任江干区房管所副所长时,一家五口一直都借住着丈母娘的房子,但他却从未向单位提出过分房要求。他常对妻子说,一家几口住十几个平方的老百姓还很多,我们不用搭高低铺已经很好了。
直到1982年,市房管局统一平衡调配分房时他才分到房。一直到这时,他的身份是无房户,由市房管局直接分给他49.5平方米的房子。在房管所工作12年、并且是房管所副所长,还是个无房户,这在当时很让人惊讶。可黄成功深以为豪。他说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拿过工作单位一平方房,这一点让他感到问心无愧。
“文革”结束前,有位转业干部曾经找过他,“你给我一套房,我不让你小儿子去插队落户。”黄成功断然拒绝,所以小儿子一毕业就主动去了农村插队落户。
捐款15万,助学贫寒大学生
2011年,黄成功与老伴张采凡(原是杭氧职工大学校长、离休干部),决定在浙江工商大学举办100周年校庆之际,将15万存款捐给该校的优秀贫困生。他们二十年来的捐款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了。
黄成功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尽点微薄之力,为那些贫困、勤奋的孩子做点事。希望他们能够进入学校,刻苦学习,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老俩口捐款时,和浙江工商大学专门签订了协议,俩老拿出15万元,学校拿出15万元,30万元分十年捐助150名贫困学子,其中每年3万元用于捐助15名贫困生。三年来,已经捐助了4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当他们被邀请参加学校的颁奖会时,他们婉言谢绝了:“我们并不需要他们的感谢,捐款心愿实现了,我们就满足了”。
15万元,可能现在对很多家庭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于黄成功夫妇来说,却是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下来的积蓄。俩老平时生活精打细算,并不宽裕。他的妻子,当年病退时每个月只有48元的工资,拿了快三年。
平时黄成功非常节约,他自己从不去买新衣服,他身上穿的裤子,就是儿子穿过的。在干部病房,连医生护士都知道他是个很节约的人,吃穿都是最差,买条裤子也是10元8元的。
这几年里,俩老还会在每年的“六一”前夕去看望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并已陆陆续续送去1万多元的捐款。前年,黄成功夫妇又给丽水中学寄去6000元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而当时黄成功正身患重病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其实黄成功的治病、营养何尝不需要用钱啊。
他俩再三强调,这些事情不要报道了,晚年生活中多做公益事业,奉献社会,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90岁的黄成功二年前患小中风后,一度连妻子都不认识,医院的治疗和妻子张采凡的悉心照料,使他的记忆力慢慢有所恢复。在老伴的协助下,黄成功陆陆续续地回忆起他革命生涯的一些片断。
沂蒙山区培育了他的革命情操
中国北方革命的摇篮——沂蒙山区,曾闪耀着无数抗日战争的红色革命故事。黄成功是17岁那年从农村老家山东临沂县走出来参加抗日革命的。
1943年6月,他参加了临沂县武工队二区中队,他和队友们一起打游击、闹革命,常常出没在高粱地里,来无影、去无踪。脚上穿的是草鞋,晚上没地方住,队员们就把晒干的麦草往身上一盖,几个人挤在一起暖着睡。白天,他们到村里去宣传抗战,动员村民不当“二鬼子”,不做汉奸,将战斗中缴获的枪支用来武装民兵,建立和扩大了民兵队伍,增强了抗战的力量。
当时,老百姓很爱看活报剧,宣传队没有女同志,黄成功个子小,他就将白毛巾往头上一扎,扮成个山东媳妇:“你去当汉奸,人人都骂俺,你说丢脸不丢脸,还是死了算”。这是山东媳妇动员老公不当汉奸的一段台词,都是他自编自演的。
到了晚上,他们分成几个战斗小组,到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据点,去破坏敌人的通讯系统,将电线杆锯断,造成通讯瘫痪。武器弹药不够用时,他们就去摸敌人岗哨,打据点。黄成功投身革命,直到抗战胜利前,他只回过一次老家,并动员了两名老乡参加抗日。
正是沂蒙山区那方热土培育了黄成功高尚的革命情操。
身为分房“官”不拿单位一平方
1951年,浙江省选出20名优秀干部去上海支援公安工作,黄成功是其中一员。在上海他担任过上海市公安局五解场分局江湾分局人事股长、上海市公安局三处副科长,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等职务。
文革时,公检法被砸烂,加之事涉江青三十年代在上海的黑材料,上海一大批公检法人员遭受诬陷,黄成功亦在其中。其实,他说以他那时的身份根本不知道、更没机会去触碰江青的什么黑材料,纯粹是江青自己做贼心虚。
这之后,黄成功被发配到上海码头做搬运工,背麻袋,麻袋装的是大米和食糖,个子瘦小的他一步一晃地背着超负荷的麻袋,低着头,咬着牙,干到后来他连走路都得弯着腰,就此落下了老腰病。干不了背麻袋的活,他又被派去做锅炉工,敲煤、烧锅炉。后来甚至连干锅炉工都吃不消了,才被转去荧光灯具厂做油漆工。因为落下了老腰病,后来黄成功早早地拄上了拐杖。
70年代初,黄成功回到杭州,去了江干房管所,最初的工作是管仓库。“文革”结束,他当年在上海法院的一位老领导(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几次到杭州看他,深为他抱不平,动员他回上海工作。这位老领导对他说:老黄啊,60年代初,你可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市长特聘的法官(相当于区级职务),房管所的工作太委屈你了!可是黄成功并不在意,继续默默地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后来组织上搞清楚他的身份,他这才当上江干区房管所副所长。
黄成功任江干区房管所副所长时,一家五口一直都借住着丈母娘的房子,但他却从未向单位提出过分房要求。他常对妻子说,一家几口住十几个平方的老百姓还很多,我们不用搭高低铺已经很好了。
直到1982年,市房管局统一平衡调配分房时他才分到房。一直到这时,他的身份是无房户,由市房管局直接分给他49.5平方米的房子。在房管所工作12年、并且是房管所副所长,还是个无房户,这在当时很让人惊讶。可黄成功深以为豪。他说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拿过工作单位一平方房,这一点让他感到问心无愧。
“文革”结束前,有位转业干部曾经找过他,“你给我一套房,我不让你小儿子去插队落户。”黄成功断然拒绝,所以小儿子一毕业就主动去了农村插队落户。
捐款15万,助学贫寒大学生
2011年,黄成功与老伴张采凡(原是杭氧职工大学校长、离休干部),决定在浙江工商大学举办100周年校庆之际,将15万存款捐给该校的优秀贫困生。他们二十年来的捐款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了。
黄成功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尽点微薄之力,为那些贫困、勤奋的孩子做点事。希望他们能够进入学校,刻苦学习,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老俩口捐款时,和浙江工商大学专门签订了协议,俩老拿出15万元,学校拿出15万元,30万元分十年捐助150名贫困学子,其中每年3万元用于捐助15名贫困生。三年来,已经捐助了4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当他们被邀请参加学校的颁奖会时,他们婉言谢绝了:“我们并不需要他们的感谢,捐款心愿实现了,我们就满足了”。
15万元,可能现在对很多家庭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于黄成功夫妇来说,却是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下来的积蓄。俩老平时生活精打细算,并不宽裕。他的妻子,当年病退时每个月只有48元的工资,拿了快三年。
平时黄成功非常节约,他自己从不去买新衣服,他身上穿的裤子,就是儿子穿过的。在干部病房,连医生护士都知道他是个很节约的人,吃穿都是最差,买条裤子也是10元8元的。
这几年里,俩老还会在每年的“六一”前夕去看望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并已陆陆续续送去1万多元的捐款。前年,黄成功夫妇又给丽水中学寄去6000元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而当时黄成功正身患重病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其实黄成功的治病、营养何尝不需要用钱啊。
他俩再三强调,这些事情不要报道了,晚年生活中多做公益事业,奉献社会,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