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其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本文从教学设计及课程实施两方面做出了阐述,并展示了若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英语课堂 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00-0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强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学习的习惯和积极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就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创新精神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从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主体参与。
为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应进行更新。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采用的是以知识为基础和价值取向建构的知识本位课程观。继而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为本,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而展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生则被视为教师的劳动对象,仅仅被要求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储存起来。因此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石。从以教为本过渡到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端正态度,将学生看做真正的学习主体。第二,遵从“全员参与”原则,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第三,学生参与应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不仅局限于课堂独立思考和练习阶段,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开始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就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化主体意识。第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二、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课程实施上,我们提倡在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基础上实施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真诚、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即“主体与主体”间的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同教师一道共享精神、知识、智慧和意义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成为整合各类课堂活动的中心,应强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教师看做教育的研究者和课程的设计者。而做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则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课堂活动。第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选择有利于学生“主体表现”的方式方法时,常用方法有小组合作(pair work),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pair work进行教学时,应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体现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又要强调合作与竞争,达到自主、创造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最基本的交际活动,pair work促进了学生在课堂内的相互作用,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两人合作有利于在学习上相互促进。它的不足则是形式单一,缺乏创意。为了拓展pair work的适用范围,我们可以把pair work定位在学生的“表现欲”上。例如:学数字时,教师可让其中一个学生写下100以内的任何一个数字,让同伴通过诸如 “Is it under 50?”等提问形式缩小范围,直至猜出数字。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是创造性发挥的有效助动力,值得我们关注。
当教师在课堂中运用discussion这一活动时,建议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对话题的讨论。某中学英语课堂中运用discussion的实例如下:教师设想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我们(学生)所乘坐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失事(教师对危险大加渲染,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迫降不成功,余下30名幸存者漂流到了一个孤岛上,没有食物及生活用品,只在飞机的残骸上发现了火柴,小刀以及一箱罐装饮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大家该怎么办?班级成员被分成10个小组,每组各任命一名秘书做队员们所提办法的记录。提出公认合理且有创意的求生方法的小组加分,反之扣分。在上述情境创设中,教师反复渲染情境便于学生身临其境并投入话题,而学生的做答可以从多方面构想,求生、人品、科学等等都是可作为每个小组讨论的话题,且学生可以从自己熟知的知识领域出发,便于发挥特长,这样就使讨论者有话可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自我调整以求自我实现,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可以尝试运用interview这一形式,創设“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以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Interview,即采访、面谈,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的面对面的问答或交谈形式。问者通过不断的向对方提问,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答者则要在听清、听懂对方提出问题的前提下,积极思考,迅速反应,作出回答。在一来一往的问答中达到交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语言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赵平俊主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大明,张慧主编.主体教育[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3]于光远著.我的教育思想[M].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4]吴春华. “任务型”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2,(06).
作者简介:
王梦笛(1989- ),女,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关键词】英语课堂 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00-0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强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学习的习惯和积极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就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创新精神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从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主体参与。
为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应进行更新。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采用的是以知识为基础和价值取向建构的知识本位课程观。继而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为本,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而展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生则被视为教师的劳动对象,仅仅被要求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储存起来。因此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石。从以教为本过渡到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端正态度,将学生看做真正的学习主体。第二,遵从“全员参与”原则,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第三,学生参与应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不仅局限于课堂独立思考和练习阶段,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开始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就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化主体意识。第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二、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课程实施上,我们提倡在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基础上实施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真诚、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即“主体与主体”间的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同教师一道共享精神、知识、智慧和意义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成为整合各类课堂活动的中心,应强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教师看做教育的研究者和课程的设计者。而做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则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课堂活动。第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选择有利于学生“主体表现”的方式方法时,常用方法有小组合作(pair work),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pair work进行教学时,应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体现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又要强调合作与竞争,达到自主、创造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最基本的交际活动,pair work促进了学生在课堂内的相互作用,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两人合作有利于在学习上相互促进。它的不足则是形式单一,缺乏创意。为了拓展pair work的适用范围,我们可以把pair work定位在学生的“表现欲”上。例如:学数字时,教师可让其中一个学生写下100以内的任何一个数字,让同伴通过诸如 “Is it under 50?”等提问形式缩小范围,直至猜出数字。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是创造性发挥的有效助动力,值得我们关注。
当教师在课堂中运用discussion这一活动时,建议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对话题的讨论。某中学英语课堂中运用discussion的实例如下:教师设想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我们(学生)所乘坐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失事(教师对危险大加渲染,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迫降不成功,余下30名幸存者漂流到了一个孤岛上,没有食物及生活用品,只在飞机的残骸上发现了火柴,小刀以及一箱罐装饮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大家该怎么办?班级成员被分成10个小组,每组各任命一名秘书做队员们所提办法的记录。提出公认合理且有创意的求生方法的小组加分,反之扣分。在上述情境创设中,教师反复渲染情境便于学生身临其境并投入话题,而学生的做答可以从多方面构想,求生、人品、科学等等都是可作为每个小组讨论的话题,且学生可以从自己熟知的知识领域出发,便于发挥特长,这样就使讨论者有话可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自我调整以求自我实现,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可以尝试运用interview这一形式,創设“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以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Interview,即采访、面谈,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的面对面的问答或交谈形式。问者通过不断的向对方提问,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答者则要在听清、听懂对方提出问题的前提下,积极思考,迅速反应,作出回答。在一来一往的问答中达到交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语言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赵平俊主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大明,张慧主编.主体教育[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3]于光远著.我的教育思想[M].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4]吴春华. “任务型”教学在《新标准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2,(06).
作者简介:
王梦笛(1989- ),女,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