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党肩负执政兴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历史使命所具有的“灵魂”、“精髓”的意义与作用,为我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做好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辩证的、科学的、动态的有机统一整体,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从时代和现实关系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先进性与现实针对性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石。它是一面旗帜,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特个性,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是引领中华民族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的根本保证。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向实际社会生活,它来自实践,指导和规范实践,带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前提、思想导向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为公民思想行为提供现实的道德规范,这四个方面完整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进程中。
第二,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中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思想派别的关系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内外各种思想理论的交流、交锋和交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准,一方面以极大的勇气和鲜明的态度,对那些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的错误思想开展必要的批评,另一方面以灵活的策略和卓越的智慧,对那些虽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差异,但在客观上又有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国人民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进行恰当的引领与整合,真正做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主导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维护全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放性和生命力。
第三,从理论传承关系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融合时代特征、体现实践内涵、顺应社会和群众需求的价值观念的创新与发展。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收了西方关于科学、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思想精髓,吸取了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指引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四,从自身结构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富有层次性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历史趋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引擎。社会主义荣辱观处于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基础地位,它为个人、群体、企业、单位和社会的一切言行提供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是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构建社会和谐的“航标灯”。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宏观思路
联系江苏“两个率先”的新要求,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增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首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党和人民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则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而验证、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思想理论基础。
其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和凝聚人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光辉的旗帜,一方面通过形势政策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与国情教育、党的历史与革命传统教育等,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内在根据与必然逻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进行比较有说服力的回应与解答,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划清重大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抵御错误腐朽思想影响,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与信念。
再次,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激励斗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要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当代中国,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江苏,我们要结合全省实际情况,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体转化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团结和引领江苏人民在“两个率先”的征途上谱写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壮丽篇章。
最后,用高尚的品德塑造人,促进社会、个人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提升个人修养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着眼,通过广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行动等来营造浓郁的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通过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教育,塑造社会成员的美好心灵,切实使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追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丁和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辩证的、科学的、动态的有机统一整体,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从时代和现实关系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先进性与现实针对性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石。它是一面旗帜,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特个性,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是引领中华民族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的根本保证。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向实际社会生活,它来自实践,指导和规范实践,带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前提、思想导向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为公民思想行为提供现实的道德规范,这四个方面完整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进程中。
第二,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中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思想派别的关系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内外各种思想理论的交流、交锋和交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准,一方面以极大的勇气和鲜明的态度,对那些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的错误思想开展必要的批评,另一方面以灵活的策略和卓越的智慧,对那些虽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差异,但在客观上又有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国人民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进行恰当的引领与整合,真正做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主导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维护全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放性和生命力。
第三,从理论传承关系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融合时代特征、体现实践内涵、顺应社会和群众需求的价值观念的创新与发展。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收了西方关于科学、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思想精髓,吸取了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指引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四,从自身结构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富有层次性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历史趋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引擎。社会主义荣辱观处于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基础地位,它为个人、群体、企业、单位和社会的一切言行提供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是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构建社会和谐的“航标灯”。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宏观思路
联系江苏“两个率先”的新要求,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增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首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党和人民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则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而验证、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思想理论基础。
其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和凝聚人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光辉的旗帜,一方面通过形势政策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与国情教育、党的历史与革命传统教育等,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内在根据与必然逻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进行比较有说服力的回应与解答,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划清重大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抵御错误腐朽思想影响,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与信念。
再次,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激励斗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要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当代中国,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江苏,我们要结合全省实际情况,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体转化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团结和引领江苏人民在“两个率先”的征途上谱写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壮丽篇章。
最后,用高尚的品德塑造人,促进社会、个人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提升个人修养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着眼,通过广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行动等来营造浓郁的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通过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教育,塑造社会成员的美好心灵,切实使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追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