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要从各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1.基层事业单位往往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表现为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范性,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2.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虚报冒报。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单位发展实际,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
(二)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偏低
1.财务人员兼职太多太杂,任务重;财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出现财务问题在所难免。
2.财务人员本身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学历层次不够高,专业技能水平欠佳,没有参加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证,知识缺乏及时更新等。
(三)未合理分解预算指标,支出控制不严,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1.预算在经过“两上两下”的审批程序后,事业单位并没有围绕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及时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科室,没有让各部门和各科室明白预算的总体概况。
2.某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未按支出预算和用款计划执行,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常常出现决算超预算。
3.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烈,注重任务远甚于注重成本,不顾及总任务完成所形成的大量成本耗费,不能准确合理地界定节约的标准和衡量尺度,因此办公经费的支出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四)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不相符,即“账”、“卡”、“物”三者不符
(五)财务人员操作不规范,财务报告不全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
多数事业单位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情况说明书,且财务报表数字不准确、真实,内容不完整,财务人员往往用估计数、推算数填报,隐瞒收支情况,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人员未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使得单位不能客观地总结财务管理经验,不能有效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材。
(六)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组织内外部监督机构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预算是否得到切实执行、超支或减支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监督。致使某些事业单位乱支滥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任意挥霍国有资产、假公济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如何推动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工作,以便从制度上规范预算管理,解决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单位财务行为。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事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财务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紧密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按照国家关于制定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不能违背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下级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不能违背上级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
2.加强预算管理。每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都是国家财务预算的细胞,是国家财政预算的基础。事业单位要严肃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预算时要打破“基数”观念,改变采取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为基础,简单的固定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即以单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电子控制等。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管理需要,主要有以下方法:(1)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互相控制。一定要针对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定和办法。(2)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工处理经济业务的控制。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控制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3)实物控制:即对单位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限制接近,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有关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实有量与有关记录一致。(4)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监督为建立内部约束机制,为单位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通过审计,对存在问题进行揭示、查处、建议,促使各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实现单位的经济目标服务。
4.严格执行外部审计制度。借助独立的财务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是保障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在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引资项目等问题上,各事业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负责整个项目的立项、工程设施(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事宜。各项目工程(设备)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各项目工程(设备)预算由财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协商拟定同意后,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后方可施工。
5.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1)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在购置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以达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各项资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3)落实政府采购的执行,大宗物品的采购宜采用招投标形式,增加设备采购的透明度,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应该尽快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革和优化。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6.
[2]刘玉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思路[J].财务与会计,2000,(2).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1.基层事业单位往往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表现为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范性,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
2.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虚报冒报。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单位发展实际,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
(二)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偏低
1.财务人员兼职太多太杂,任务重;财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出现财务问题在所难免。
2.财务人员本身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学历层次不够高,专业技能水平欠佳,没有参加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证,知识缺乏及时更新等。
(三)未合理分解预算指标,支出控制不严,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1.预算在经过“两上两下”的审批程序后,事业单位并没有围绕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及时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科室,没有让各部门和各科室明白预算的总体概况。
2.某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未按支出预算和用款计划执行,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常常出现决算超预算。
3.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烈,注重任务远甚于注重成本,不顾及总任务完成所形成的大量成本耗费,不能准确合理地界定节约的标准和衡量尺度,因此办公经费的支出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四)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不相符,即“账”、“卡”、“物”三者不符
(五)财务人员操作不规范,财务报告不全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
多数事业单位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情况说明书,且财务报表数字不准确、真实,内容不完整,财务人员往往用估计数、推算数填报,隐瞒收支情况,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人员未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使得单位不能客观地总结财务管理经验,不能有效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材。
(六)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组织内外部监督机构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预算是否得到切实执行、超支或减支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监督。致使某些事业单位乱支滥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任意挥霍国有资产、假公济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如何推动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工作,以便从制度上规范预算管理,解决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单位财务行为。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事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财务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紧密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按照国家关于制定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不能违背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下级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不能违背上级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
2.加强预算管理。每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都是国家财务预算的细胞,是国家财政预算的基础。事业单位要严肃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预算时要打破“基数”观念,改变采取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为基础,简单的固定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即以单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电子控制等。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管理需要,主要有以下方法:(1)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互相控制。一定要针对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定和办法。(2)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工处理经济业务的控制。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控制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3)实物控制:即对单位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限制接近,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有关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实有量与有关记录一致。(4)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监督为建立内部约束机制,为单位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通过审计,对存在问题进行揭示、查处、建议,促使各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实现单位的经济目标服务。
4.严格执行外部审计制度。借助独立的财务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是保障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在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引资项目等问题上,各事业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负责整个项目的立项、工程设施(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事宜。各项目工程(设备)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各项目工程(设备)预算由财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协商拟定同意后,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后方可施工。
5.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1)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在购置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以达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各项资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3)落实政府采购的执行,大宗物品的采购宜采用招投标形式,增加设备采购的透明度,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应该尽快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革和优化。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6.
[2]刘玉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思路[J].财务与会计,2000,(2).